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5319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感应电路板,感应电路板设于壳体内用于感应电子设备的佩戴情况;健康电路板设于壳体内且与感应电路板层叠设置,健康电路板位于感应电路板的远离壳体的一侧,健康电路板上设有用于检测用户健康状况的检测模块,健康电路板的一端与感应电路板的一端连接,感应电路板的基板和健康电路板的基板为一体件;第一支架设在壳体内且与健康电路板层叠设置,第一支架位于健康电路板的远离感应电路板的一侧。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子设备,感应电路板的基板和健康电路板的基板为一体件,由此能够减少物料,更方便装配,提升装配效率,同时能够减小健康电路板和感应电路板在壳体中所占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
本技术属于电子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感应电路板通过双面胶装配到电子设备的盖板上,感应电路板与健康电路板通过弹片焊接导通,健康电路板与五金支架通过双面胶粘接,而五金支架通过热熔柱固定到后壳上,现有技术方案中,涉及的物料较多,成本相对较高,装配复杂,会占据较大的空间,特别是将健康电路板与五金支架通过热熔柱固定在后壳上,不具有返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物料较少,简化了装配。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感应电路板,感应电路板设于壳体内,感应电路板用于感应电子设备的佩戴情况;健康电路板,健康电路板设于壳体内且与感应电路板层叠设置,健康电路板位于感应电路板的远离壳体的一侧,健康电路板上设有用于检测用户健康状况的检测模块,健康电路板的一端与感应电路板的一端连接,感应电路板的基板和健康电路板的基板为一体件;第一支架,第一支架设在壳体内且与健康电路板层叠设置,第一支架位于健康电路板的远离感应电路板的一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过将健康电路板的一端与感应电路板的一端连接,感应电路板的基板和健康电路板的基板为一体件,由此能够减少物料,更方便装配,提升装配效率,同时能够减小健康电路板和感应电路板在壳体中所占体积。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感应电路板和健康电路板均为柔性电路板,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支架,第二支架设在感应电路板和健康电路板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支架与壳体可拆卸的连接。可选地,壳体上相对的两内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支架的两端分别卡设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可选地,第一支架包括:本体部;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的一端与本体的一端连接,第一段和本体部互成角度,第二段的一端与第一段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段和第二段互成角度,第二段的另一端卡设在第一凹槽内;第二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包括第三段和第四段,第三段的一端与本体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段和本体部互成角度,第四段的一端与第三段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段和第四段互成角度,第四段的另一端卡设在第二凹槽内。可选地,第一段和第三段分别位于本体部厚度方向的两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检测模块包括:发光器和接收器,发光器和接收器均设在健康电路板的朝向壳体的一侧,感应电路板上设有分别与发光器和接收器相对的第一避让缺口和第二避让缺口,壳体上具有分别与发光器和接收器相对的第一透光区和第二透光区。可选地,第一透光区和第二透光区均形成为透光孔。可选地,第一透光区内设有第一透光盖板,第二透光区内设有第二透光盖板。可选地,接收器为多个,多个接收器沿发光器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第二避让缺口为多个,多个第二避让缺口与多个接收器一一对应。可选地,电子设备还包括:遮光件,遮光件设在健康电路板的靠近感应电路板的一侧,遮光件环绕发光器。可选地,遮光件与壳体止抵且遮光件的外轮廓位于第一透光区外。可选地,遮光件为遮光泡棉。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感应电路板和壳体之间设有胶黏层。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感应电路板和健康电路板的展开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图;图6是图4中C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壳体10,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第一透光区13,感应电路板20,第一避让缺口21,第二避让缺口22,健康电路板30,检测模块31,发光器312,接收器314,定位缺口32,第一支架40,本体部41,第一弯折部42,第一段422,第二段424,第二弯折部43,第三段432,第四段434,第二支架50,定位凸起51,遮光件60,胶黏层7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0、感应电路板20、健康电路板30以及第一支架40。具体地,感应电路板20设于壳体10内,感应电路板20用于感应电子设备的佩戴情况,例如,感应电路板20可以感应到用户佩戴了电子设备或者用户没有佩戴电子设备,健康电路板30设于壳体10内且与感应电路板20层叠设置,健康电路板30位于感应电路板20的远离壳体10的一侧,以使得感应电路板20距离壳体10更近,更容易感应到用户是否佩戴了电子设备。健康电路板30上设有用于检测用户健康状况的检测模块31,例如,检测模块31可以用于检测用户的心率状况,健康电路板30的一端与感应电路板20的一端连接,感应电路板20的基板和健康电路板30的基板为一体件,由此能够减少物料,更方便装配。第一支架40设在壳体10内且与健康电路板30层叠设置,第一支架40位于健康电路板30的远离感应电路板20的一侧,通过设置第一支架40可以将感应电路板20和健康电路板30更为紧固的固定在第一支架40和壳体10之间,缩小感应电路板20与健康电路板30在壳体10中所占空间。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过将健康电路板30的一端与感应电路板20的一端连接,感应电路板20的基板和健康电路板30的基板为一体件,由此能够减少物料,更方便装配,提升装配效率,同时能够减小健康电路板30和感应电路板20在壳体10中所占体积。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感应电路板20和健康电路板30均为柔性电路板,由于柔性电路板具有可自由弯曲折叠、重量较轻等优点,使得感应电路板20和健康电路板30在电子设备中所占空间较小,由于感应电路板20和健康电路板30的重量较轻,进而使得电子设备的重量减轻。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支架50,第二支架50设在感应电路板20和健康电路板30之间,由此能够对健康电路板30起到支撑的作用,使得健康电路板30与感应电路板20能够间隔开,降低健康电路板30与感应电路板20贴合在一起影响各自功能的可能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支架40与壳体10可拆卸的连接,由此在相关零部件例如感应电路板20或者健康电路板30产生故障时,可以通过将第一支架40拆卸从而将感应电路板20和健康电路板30拆出。如图4-图6所示,可选地,壳体10上相对的两内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凹槽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n感应电路板,所述感应电路板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感应电路板用于感应电子设备的佩戴情况;/n健康电路板,所述健康电路板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感应电路板层叠设置,所述健康电路板位于所述感应电路板的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健康电路板上设有用于检测用户健康状况的检测模块,所述健康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感应电路板的一端连接,所述感应电路板的基板和所述健康电路板的基板为一体件;/n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健康电路板层叠设置,所述第一支架位于所述健康电路板的远离所述感应电路板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感应电路板,所述感应电路板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感应电路板用于感应电子设备的佩戴情况;
健康电路板,所述健康电路板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感应电路板层叠设置,所述健康电路板位于所述感应电路板的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健康电路板上设有用于检测用户健康状况的检测模块,所述健康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感应电路板的一端连接,所述感应电路板的基板和所述健康电路板的基板为一体件;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健康电路板层叠设置,所述第一支架位于所述健康电路板的远离所述感应电路板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电路板和所述健康电路板均为柔性电路板,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设在所述感应电路板和健康电路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相对的两内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支架的两端分别卡设在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
本体部;
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一端与所述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段和所述本体部互成角度,所述第二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互成角度,所述第二段的另一端卡设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包括第三段和第四段,所述第三段的一端与所述本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段和所述本体部互成角度,所述第四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段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恩福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