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秒级功率脉冲发生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5216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54
一种纳秒级功率脉冲发生电路,其由三端稳压器、谐振器、多谐振荡器、功率三极管、若干电阻和电容电连组成,能提供输出上升沿小于16ns、功率大于3A的脉冲信号用于大功率三极管时间参数的测试,且该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应用于半导体测试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秒级功率脉冲发生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纳秒级功率脉冲发生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高功率纳秒级脉冲信号的产生采用功率脉冲信号源或使用高功率脉冲技术;功率脉冲信号源价格昂贵;高功率脉冲技术一般包括能量储存单元、高功率脉冲的形成单元、开关技术单元、脉冲功率装置单元,其线路结构复杂,实现困难,而且功耗大,体积笨重,不适合应用在半导体测试领域,更不便于大规模的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纳秒级功率脉冲发生电路。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纳秒级功率脉冲发生电路,包括电源、三端稳压器、谐振器、多谐振荡器、功率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二极管和信号输出口,所述电源分别与第一电容的一端、三端稳压器的输入端、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分别与谐振器的电源端、多谐振荡器的电源端、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谐振器的电容一端与电容二端之间连接有第二电容,所述多谐振荡器的电容一端与电容二端之间连接有第四电容,所述多谐振荡器的电容二端与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谐振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多谐振荡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多谐振荡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二电阻连接于所述功率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功率三极管的集电极、信号输出口、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谐振器的地端、三端稳压器的地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多谐振荡器的地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功率三极管的发射极、二极管的正极分别接地;优选的,所述电源电压为12V,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为4Ω,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为10KΩ,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为2KΩ,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三电容为电容106,所述第二电容为电容102,所述第四电容为电容201;优选的,所述三端稳压器型号为7805,所述谐振器3的型号为74LS124,所述多谐振荡器的型号为74S123,所述功率三极管的型号为2N5038。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纳秒级功率脉冲发生电路仅由三端稳压器、谐振器、多谐振荡器、功率三极管、若干电阻和电容组成,便能提供输出上升沿小于16ns、功率大于3A的脉冲信号用于大功率三极管时间参数的测试,该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适用于半导体测试领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一种纳秒级功率脉冲发生电路,包括电源1、三端稳压器2、谐振器3、多谐振荡器4、功率三极管5、第一电阻6、第二电阻7、第三电阻8、第一电容9、第二电容10、第三电容11、第四电容12、二极管13和信号输出口14,所述电源1分别与第一电容9的一端、三端稳压器2的输入端、第一电阻6的一端连接;所述三端稳压器2的输出端分别与谐振器3的电源端、多谐振荡器4的电源端、第三电容11的一端连接;所述谐振器3的电容一端与电容二端之间连接有第二电容10,所述多谐振荡器4的电容一端与电容二端之间连接有第四电容12,所述多谐振荡器4的电容二端与第三电阻8的一端连接,所述谐振器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多谐振荡器4的信号输入端;所述多谐振荡器4的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二电阻7连接于所述功率三极管5的基极;所述第一电阻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功率三极管5的集电极、信号输出口14、二极管13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9的另一端、谐振器3的地端、三端稳压器2的地端、第三电容11的另一端、多谐振荡器4的地端、第三电阻8的另一端、功率三极管5的发射极、二极管13的正极分别接地。所述电源1电压为12V,所述第一电阻6的阻值为4Ω,功耗20W;所述第二电阻7的阻值为10KΩ,功耗0.2W;所述第三电阻8的阻值为2KΩ,功耗0.2W;所述第一电容9和第三电容11为电容106,所述第二电容10为电容102,所述第四电容12为电容201;所述三端稳压器2型号为7805,所述谐振器3的型号为74LS124,多谐振荡器4的型号为74LS123,所述功率三极管5的型号为2N503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本技术的电路由三端稳压管2为谐振器3供电,谐振器3与第二电容10产生谐振,使得谐振器3的信号输出端OUT输出占空比为50%的标准TTL信号;由多谐振荡器4的信号输入端A接受谐振器3输出的TTL信号,在第四电容12和第三电阻8的作用下,多谐振荡器4的信号输出端Q输出固定脉冲宽度的脉冲信号,该信号正脉冲宽度为20ns,上升时间为5ns,该信号在第二电阻7的整形处理后,为无反射、无过冲的标准脉冲信号。本技术的功率驱动单元使用功率三极管5作为主要核心元件,辅以第一电阻6、二极管13,利用第一电阻6具有大功耗、无电感特性的结构,在二极管13结电容的作用下,使得输出信号上升时间小于15ns,功率大于3A,由信号输出口14供给被测的大功率三极管,实现被测大功率三极管时间参数的测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秒级功率脉冲发生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1)、三端稳压器(2)、谐振器(3)、多谐振荡器(4)、功率三极管(5)、第一电阻(6)、第二电阻(7)、第三电阻(8)、第一电容(9)、第二电容(10)、第三电容(11)、第四电容(12)、二极管(13)和信号输出口(14),所述电源(1)分别与第一电容(9)的一端、三端稳压器(2)的输入端、第一电阻(6)的一端连接;所述三端稳压器(2)的输出端分别与谐振器(3)的电源端、多谐振荡器(4)的电源端、第三电容(11)的一端连接;所述谐振器(3)的电容一端与电容二端之间连接有第二电容(10),所述多谐振荡器(4)的电容一端与电容二端之间连接有第四电容(12),所述多谐振荡器(4)的电容二端与第三电阻(8)的一端连接,所述谐振器(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多谐振荡器(4)的信号输入端;所述多谐振荡器(4)的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二电阻(7)连接于所述功率三极管(5)的基极;所述第一电阻(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功率三极管(5)的集电极、信号输出口(14)、二极管(13)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9)的另一端、谐振器(3)的地端、三端稳压器(2)的地端、第三电容(11)的另一端、多谐振荡器(4)的地端、第三电阻(8)的另一端、功率三极管(5)的发射极、二极管(13)的正极分别接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秒级功率脉冲发生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1)、三端稳压器(2)、谐振器(3)、多谐振荡器(4)、功率三极管(5)、第一电阻(6)、第二电阻(7)、第三电阻(8)、第一电容(9)、第二电容(10)、第三电容(11)、第四电容(12)、二极管(13)和信号输出口(14),所述电源(1)分别与第一电容(9)的一端、三端稳压器(2)的输入端、第一电阻(6)的一端连接;所述三端稳压器(2)的输出端分别与谐振器(3)的电源端、多谐振荡器(4)的电源端、第三电容(11)的一端连接;所述谐振器(3)的电容一端与电容二端之间连接有第二电容(10),所述多谐振荡器(4)的电容一端与电容二端之间连接有第四电容(12),所述多谐振荡器(4)的电容二端与第三电阻(8)的一端连接,所述谐振器(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多谐振荡器(4)的信号输入端;所述多谐振荡器(4)的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二电阻(7)连接于所述功率三极管(5)的基极;所述第一电阻(6)的另一端分别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应龙
申请(专利权)人:天水天光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