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太阳能储能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5205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太阳能储能电源,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正上方设有储能电源本体,所述储能电源本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支撑杆,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与支撑杆相对应的插孔,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延伸至插孔内,所述支撑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储能电源本体的下端和底座的上端相抵,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内滑动插设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的两端分别贯穿滑块并与滑槽内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节、缓冲与万向轮等机构,实现太阳能储能电源移动的同时,减小移动时产生的震动,防止内部元件受震动影响而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太阳能储能电源
本技术涉及储能
,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太阳能储能电源。
技术介绍
照射在地球上的太阳能非常巨大,大约40分钟照射在地球上的太阳能,足以供全球人类一年能量的消费,可以说,太阳能是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而且太阳能发电绝对干净,不产生公害。所以太阳能发电被誉为是理想的能源,为此,人们研发了太阳能储能电源。但现有的太阳能储能电源不具有移动机构,而在户外使用时,经常需要长距离移动,对用户造成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太阳能储能电源不具有移动机构,而在户外使用时,经常需要长距离移动,对用户造成困扰,而提出的一种移动式太阳能储能电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太阳能储能电源,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正上方设有储能电源本体,所述储能电源本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支撑杆,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与支撑杆相对应的插孔,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延伸至插孔内,所述支撑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储能电源本体的下端和底座的上端相抵,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内滑动插设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的两端分别贯穿滑块并与滑槽内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块和滑槽内侧壁相抵,所述滑块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的上端贯穿滑槽并与储能电源本体的下端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底座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万向轮,所述底座的下端设有置物槽,所述置物槽内相对的侧壁上均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置物槽内靠近支撑板的一侧设有防脱槽,所述防脱槽内滑动连接有防脱块,所述防脱块内滑动插设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的两端分别贯穿防脱块并与防脱槽内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防脱块的一端贯穿防脱槽并与支撑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内插设有螺杆,所述螺杆与支撑板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的上端贯穿支撑板并与置物槽内顶端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置物槽内设有蜗杆,所述螺杆上固定套设有与蜗杆相啮合的齿轮,所述蜗杆的一端与置物槽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蜗杆的另一端贯穿底座并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蜗杆与底座之间为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底座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L型卡杆,所述转盘的侧壁上设有与L型卡杆相对应的卡孔,所述L型卡杆的下端延伸至卡孔内。优选地,所述滑块的下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滚珠,所述滚珠与滑槽内底端侧壁相抵。优选地,所述蜗杆上转动套设有稳定块,所述稳定块的上端与置物槽内顶端侧壁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插孔内底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阻尼减震器。优选地,所述支撑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有益效果:1.使用时,通过万向轮实现整体移动能力,移动时产生的震动,使储能电源本体上下颠簸,对第一弹簧进行压缩,通过第一弹簧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同时,储能电源本体带动缓冲杆,使缓冲杆带动滑块,滑块与第二弹簧相抵,通过第二弹簧来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不需要移动时,转动转盘带动蜗杆转动,蜗杆通过与齿轮啮合的作用带动螺杆转动,螺杆通过螺纹啮合的作用带动支撑板向下移动,支撑板与地面接触,使万向轮脱离地面,从而提高整体的稳固性,同时,支撑板移动时会带动防脱块移动,通过防脱块与第二滑杆的设置,可防止支撑板从置物槽内脱落,并提高支撑板移动时的稳定性,本技术通过调节、缓冲与万向轮等机构,实现太阳能储能电源移动的同时,减小移动时产生的震动,防止内部元件受震动影响而损坏;2.通过L型卡杆的设置,可防止转盘松动,通过滚珠的设置,可降低滑块移动时的阻力,通过稳定块的设置,可提高蜗杆转动时的稳定性,通过阻尼减震器的设置,可提高缓冲性能,通过橡胶垫的设置,可提高支撑板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强整体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移动式太阳能储能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移动式太阳能储能电源的A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移动式太阳能储能电源的B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杆,2-蜗杆,3-底座,4-支撑板,5-第一弹簧,6-第一滑杆,7-缓冲杆,8-滑块,9-第二弹簧,10-齿轮,11-螺杆,12-防脱块,13-第二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移动式太阳能储能电源,包括底座3,底座3的正上方设有储能电源本体,储能电源本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支撑杆1,用于支撑储能电源本体,底座3的上端设有与支撑杆1相对应的插孔,支撑杆1的下端延伸至插孔内,支撑杆1上套设有第一弹簧5,用于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第一弹簧5的两端分别与储能电源本体的下端和底座3的上端相抵,底座3的上端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8,用于对第二弹簧9进行压缩,滑块8内滑动插设有第一滑杆6,用于提高滑块8移动时的稳定性,第一滑杆6的两端分别贯穿滑块8并与滑槽内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滑杆6上套设有第二弹簧9,用于提高缓冲减震的效果,第二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滑块8和滑槽内侧壁相抵,滑块8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缓冲杆7,用于带动滑块8移动,缓冲杆7的上端贯穿滑槽并与储能电源本体的下端侧壁转动连接,底座3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万向轮,用于便于整体的移动,底座3的下端设有置物槽,置物槽内相对的侧壁上均滑动连接有支撑板4,用于支撑底座3,置物槽内靠近支撑板4的一侧设有防脱槽,防脱槽内滑动连接有防脱块12,用于防止支撑板4从置物槽内脱落,防脱块12内滑动插设有第二滑杆13,用于提高防脱块12移动时的稳定性,第二滑杆13的两端分别贯穿防脱块12并与防脱槽内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防脱块12的一端贯穿防脱槽并与支撑板4的侧壁固定连接,支撑板4内插设有螺杆11,用于带动支撑板4移动,螺杆11与支撑板4之间为螺纹连接,螺杆11的上端贯穿支撑板4并与置物槽内顶端侧壁转动连接,置物槽内设有蜗杆2,用于带动齿轮10转动,螺杆11上固定套设有与蜗杆2相啮合的齿轮10,用于带动螺杆11转动,蜗杆2的一端与置物槽内侧壁转动连接,蜗杆2的另一端贯穿底座3并固定连接有转盘,用于方便用户转动蜗杆2,蜗杆2与底座3之间为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底座3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L型卡杆,转盘的侧壁上设有与L型卡杆相对应的卡孔,L型卡杆的下端延伸至卡孔内,用以防止转盘松动,滑块8的下端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滚珠,滚珠与滑槽内底端侧壁相抵,用以降低滑块8移动时的阻力,蜗杆2上转动套设有稳定块,稳定块的上端与置物槽内顶端侧壁固定连接,用以提高蜗杆2转动时的稳定性,插孔内底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阻尼减震器,用以提高缓冲性能,支撑板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垫,用以提高支撑板4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强整体稳定性。本实施例中,通过万向轮实现整体移动能力,移动时产生的震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太阳能储能电源,包括底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的正上方设有储能电源本体,所述储能电源本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支撑杆(1),所述底座(3)的上端设有与支撑杆(1)相对应的插孔,所述支撑杆(1)的下端延伸至插孔内,所述支撑杆(1)上套设有第一弹簧(5),所述第一弹簧(5)的两端分别与储能电源本体的下端和底座(3)的上端相抵,所述底座(3)的上端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8),所述滑块(8)内滑动插设有第一滑杆(6),所述第一滑杆(6)的两端分别贯穿滑块(8)并与滑槽内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杆(6)上套设有第二弹簧(9),所述第二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滑块(8)和滑槽内侧壁相抵,所述滑块(8)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缓冲杆(7),所述缓冲杆(7)的上端贯穿滑槽并与储能电源本体的下端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底座(3)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万向轮,所述底座(3)的下端设有置物槽,所述置物槽内相对的侧壁上均滑动连接有支撑板(4),所述置物槽内靠近支撑板(4)的一侧设有防脱槽,所述防脱槽内滑动连接有防脱块(12),所述防脱块(12)内滑动插设有第二滑杆(13),所述第二滑杆(13)的两端分别贯穿防脱块(12)并与防脱槽内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防脱块(12)的一端贯穿防脱槽并与支撑板(4)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4)内插设有螺杆(11),所述螺杆(11)与支撑板(4)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螺杆(11)的上端贯穿支撑板(4)并与置物槽内顶端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置物槽内设有蜗杆(2),所述螺杆(11) 上固定套设有与蜗杆(2)相啮合的齿轮(10),所述蜗杆(2)的一端与置物槽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蜗杆(2)的另一端贯穿底座(3)并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蜗杆(2)与底座(3)之间为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太阳能储能电源,包括底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的正上方设有储能电源本体,所述储能电源本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支撑杆(1),所述底座(3)的上端设有与支撑杆(1)相对应的插孔,所述支撑杆(1)的下端延伸至插孔内,所述支撑杆(1)上套设有第一弹簧(5),所述第一弹簧(5)的两端分别与储能电源本体的下端和底座(3)的上端相抵,所述底座(3)的上端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8),所述滑块(8)内滑动插设有第一滑杆(6),所述第一滑杆(6)的两端分别贯穿滑块(8)并与滑槽内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杆(6)上套设有第二弹簧(9),所述第二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滑块(8)和滑槽内侧壁相抵,所述滑块(8)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缓冲杆(7),所述缓冲杆(7)的上端贯穿滑槽并与储能电源本体的下端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底座(3)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万向轮,所述底座(3)的下端设有置物槽,所述置物槽内相对的侧壁上均滑动连接有支撑板(4),所述置物槽内靠近支撑板(4)的一侧设有防脱槽,所述防脱槽内滑动连接有防脱块(12),所述防脱块(12)内滑动插设有第二滑杆(13),所述第二滑杆(13)的两端分别贯穿防脱块(12)并与防脱槽内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防脱块(12)的一端贯穿防脱槽并与支撑板(4)的侧壁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祥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美诺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