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5179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放射治疗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口含器,包括第一口含筒,第一口含筒外滑动套设有第二口含筒,第二口含筒外滑动套设有第三口含筒。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三个口含筒,能够根据患者口腔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口含筒,以解决现有口含器尺寸无法调节的技术问题。

A mouthpie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含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放射治疗用器械
,具体为一种口含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做头颈部放疗时,由于放射治疗过程中口腔吞咽活动及舌不自主运动,使得放疗靶区可能出现移位,从而导致偏靶、脱靶的可能,最终导致肿瘤局部复发、治疗失败。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临床上常采用口含器来减少治疗时口腔活动及舌运动。但常规口含器尺寸固定,无法调节,不能适用于不同的患者。口含器尺寸过小达不到理想的固定效果,尺寸过大患者的舒适度又不够,甚至造成患者呕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口含器,以解决现有口含器尺寸无法调节的技术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口含器,包括第一口含筒,第一口含筒外滑动套设有第二口含筒,第二口含筒外滑动套设有第三口含筒。本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为:第一口含筒、第二口含筒和第三口含筒均用于患者含在口中,第一口含筒、第二口含筒和第三口含筒依次套接,即第一口含筒、第二口含筒和第三口含筒直径依次增大,实际运用时可根据患者口腔大小选择直径适宜的口含筒,并将其推出供患者口含。与传统的尺寸一定的口含器相比,本方案的口含器共有三个型号和尺寸供患者选择,适用范围更广。进一步,第二口含筒内壁上竖直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口含筒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滑动件,第一滑动件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第三口含筒内壁上竖直设置有第二滑槽,第二口含筒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滑动件,第二滑动件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内。有益效果:通过第一滑动件在第一滑槽内滑动,第二滑动件在第二滑槽内滑动实现第一口含筒、第二口含筒和第三口含筒的滑动连接,结构简单,连接稳定。进一步,第一滑槽两端和第二滑槽两端均横向连通有锁止槽。有益效果:转动第一口含筒和第二口含筒使得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滑动至横向设置的锁止槽内,即可防止第一口含筒和第二口含筒继续在竖直方向上滑动,实现了第一口含筒和第二口含筒的定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进一步,第一口含筒、第二口含筒和第三口含筒外壁上均同心设置有环形的咬合槽。有益效果:咬合槽供患者咬合,能够使得口含器更加稳定的含在患者口中。进一步,第一口含筒、第二口含筒和第三口含筒上均设置有用于吸收患者口腔分泌的唾液的吸收机构。有益效果:实际运用时,患者舌部被压紧,当患者口腔内唾液分泌过多时,患者会不自主的有吞咽的趋势,从而带动舌部运动;本方案通过设置吸收机构来吸收治疗过程中患者口腔分泌的唾液,以避免患者的不自主吞咽行为,从而避免患者舌部运动,进一步提高了患者舌部固定的效果。进一步,吸收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口含筒、第二口含筒和第三口含筒内壁内的吸收腔,吸收腔内设置有吸水件,第一口含筒、第二口含筒和第三口含筒外壁上均开设有吸收孔,吸收孔处活动设置有用于密封吸收孔的密封组件。有益效果:驱动密封组件移动打开吸收孔,患者口腔分泌的唾液即可经吸收孔进入吸收腔内被吸水件吸收,由此实现患者口腔唾液的吸收,结构简单。进一步,密封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吸收腔内的网板,网板上设置有可插入吸收孔内的密封塞,所述咬合槽内滑动设置有活塞,活塞与所述网板连接。有益效果:密封塞插入吸收孔内时即可密封吸收孔;患者牙齿压紧在咬合槽内时能够驱动活塞向口含器内部移动,由此带动网板远离吸收孔移动,从而将密封塞从吸收孔内拔出,由此打开吸收孔,结构简单;通过将活塞与网板连接,利用患者咬合的动作作为驱动网板移动的动力,无需额外设置动力源,节约了资源;活塞还能够根据患者的牙齿发生形变,与患者的牙齿紧密接触,从而提高咬合力,进而提高口含器口含的稳定性。进一步,第一口含筒和第二口含筒端部均设置有拉杆。有益效果:拉杆用于医护人员握持以便将第一口含筒和第二口含筒拉出。进一步,第一口含筒和第二口含筒侧壁内均竖直设置有燕尾槽,拉杆滑动连接在燕尾槽内,拉杆底端连接有用于与燕尾槽的槽口相抵的横杆,拉杆顶端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位于燕尾槽外。有益效果:燕尾槽用于收纳拉杆,将拉杆拉出使其上的横杆与燕尾槽的槽口相抵,继续拉动拉杆即可将第一口含筒或第二口含筒拉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完毕后将拉杆推回至燕尾槽中,能够收纳拉杆,减少拉杆的占用空间,避免拉杆误伤到患者口腔。进一步,第一口含筒拉出后远离第二口含筒的一端封口。有益效果:如此能够避免患者口腔唾液沿第一口含筒流出,造成患者脸部、衣物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纵向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第三口含筒上的滑槽和锁止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局部纵向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中第三口含筒的纵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咬合槽1、弹性垫2、第一口含筒3、第二口含筒4、第一滑动件5、第三口含筒6、锁止槽7、第二滑槽8、限位板9、拉杆10、燕尾槽11、横杆12、第二滑动件13、弹簧14、活塞15、密封塞16、网板17、吸收腔18。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口含器,包括第一口含筒3,第一口含筒3顶部封口,能够防止口含器含于患者口中时,患者口腔的唾液沿第一口含筒3流出。第一口含筒3外滑动套设有第二口含筒4,具体的连接方式为:第二口含筒4内壁上以其中心轴线为对称线竖直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滑槽,第一口含筒3底端的外壁上胶接有两个第一滑动件5,两个第一滑动件5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第一滑槽内。第二口含筒4外滑动套设有第三口含筒6,具体的连接方式为:结合图2可知,第三口含筒6内壁上以其中心轴线为对称线竖直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滑槽8,第二口含筒4底端外壁上胶接有两个第二滑动件13,两个第二滑动件13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8内。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件5和第二滑动件13均为滑块。如图2所示,两个第二滑槽8两端均横向连通有锁止槽7,通过将第二滑动件13转动至锁止槽7内能够实现第二滑动件13的锁止,从而防止第二口含筒4含于患者口腔内时沿第三口含筒6滑动。第二滑槽8同一端的两个锁止槽7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口含筒4的转动方向一致。同理,两个第一滑槽两端也均横向连通有锁止槽7。又如图1所示,第一口含筒3、第二口含筒4和第三口含筒6外壁上均同心开设有环形的咬合槽1,咬合槽1内胶接有弹性垫2,弹性垫2采用橡胶垫。实际运用时,根据患者口腔的大小选择直径适宜的口含筒:患者口腔较大则使用第三口含筒6,此时第一口含筒3和第二口含筒4均收于第三口含筒6中,无需推出。将第三口含筒6放于患者口中,患者牙齿咬在咬合槽1内即可。咬合槽1内的弹性垫2能够根据患者牙齿的咬合情况发生形变,从而紧紧的与患者的牙齿贴合,能够提高患者咬合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第三口含筒6口含的稳定性。需要使用第二口含筒4时,医护人员手部伸入第三口含筒6内将第二口含筒4推出,此时第一口含筒3收于第二口含筒4内。第二口含筒4上的第二滑动件13在第二滑槽8内滑动,能够提高第二口含筒4的滑动稳定性。当第二滑动件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口含筒,第一口含筒外滑动套设有第二口含筒,第二口含筒外滑动套设有第三口含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口含筒,第一口含筒外滑动套设有第二口含筒,第二口含筒外滑动套设有第三口含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口含筒内壁上竖直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口含筒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滑动件,第一滑动件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三口含筒内壁上竖直设置有第二滑槽,第二口含筒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滑动件,第二滑动件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口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两端和第二滑槽两端均横向连通有锁止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口含筒、第二口含筒和第三口含筒外壁上均同心设置有环形的咬合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口含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口含筒、第二口含筒和第三口含筒上均设置有用于吸收患者口腔分泌的唾液的吸收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口含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甜吴双赵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