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发动机组冲击负载超级电容储能补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5149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燃气发动机组冲击负载超级电容储能补偿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部设有底板和配电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底板和配电板之间设置减震弹簧和减震海绵来对配电板起到减震作用,从而避免配电板上的电器元件在该装置移动时因振动而产生松动,进而避免了该装置因电器元件松动而发生故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并节省了设备成本,通过在底板两端设置伸缩杆并使伸缩杆通过夹套卡接安装于螺纹套上,使底板和配电板便于安装和拆卸,从而使该装置便于检修和保养,通过转动螺纹套使螺纹套带着底板沿着螺杆上下位移,从而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时不同配电板上的电器元件高度对配电板之间的间距做出调节,实用性较高,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气发动机组冲击负载超级电容储能补偿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
,尤其涉及燃气发动机组冲击负载超级电容储能补偿装置。
技术介绍
燃气发动机组电力系统中的负载类型大部分属于感性负载,加上发动机组普遍使用的是电力电子设备,这样使得无功功率因数较大,即发电机做的无功功率大,则发电机的利用率低,这不仅增加了供电投资,损害了电压的质量,还降低了发电机的使用寿命,故通过在燃气发动机电力系统中连入电容储能补偿装置,可以平衡感性负载,提高有功功率进而提高发动机的利用率;现有的电容储能补偿装置大都体积较大,导致其在不平整的路面移动时会发生振动,从而使装置内部的电器元件产生松动,进而发生故障并影响装置正常工作,不仅增加了设备维修成本,也增加了维修人员的工作量,另外现有的电容储能补偿装置一般为一体式结构,导致内部的配电盘不便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需要进行间距调节,实用性较低,同时也不便于拆卸和安装,从而不便于检修和保养,因此,本技术提出燃气发动机组冲击负载超级电容储能补偿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燃气发动机组冲击负载超级电容储能补偿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部对称设有螺杆(2),所述螺杆(2)至少设有四组且分别位于箱体(1)内部的四角位置,所述螺杆(2)上通过螺纹套接有螺纹套(3),所述螺纹套(3)之间设有底板(4),所述底板(4)内设有配电板(5),所述配电板(5)上设有用于储能补偿的电器元件(6),所述配电板(5)底端的四角位置和侧壁分别通过减震弹簧(7)连接于底板(4)内侧,所述配电板(5)底端和底板(4)内侧底端之间设有减震海绵(8),所述底板(4)的两侧对称固定有伸缩杆(9),所述伸缩杆(9)远离底板(4)的一端固定有与螺纹套(3)匹配的夹套(10...

【技术特征摘要】
1.燃气发动机组冲击负载超级电容储能补偿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部对称设有螺杆(2),所述螺杆(2)至少设有四组且分别位于箱体(1)内部的四角位置,所述螺杆(2)上通过螺纹套接有螺纹套(3),所述螺纹套(3)之间设有底板(4),所述底板(4)内设有配电板(5),所述配电板(5)上设有用于储能补偿的电器元件(6),所述配电板(5)底端的四角位置和侧壁分别通过减震弹簧(7)连接于底板(4)内侧,所述配电板(5)底端和底板(4)内侧底端之间设有减震海绵(8),所述底板(4)的两侧对称固定有伸缩杆(9),所述伸缩杆(9)远离底板(4)的一端固定有与螺纹套(3)匹配的夹套(10),所述伸缩杆(9)通过夹套(10)与螺纹套(3)嵌合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发动机组冲击负载超级电容储能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9)包括套管(901)和滑动连接于套管(901)内部的滑杆(902),所述滑杆(902)位于套管(901)内部的一端通过限位弹簧(903)连接于套管(901)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生春郝利华韩云龙刘坤丁天富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市西控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