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氧激活前药联合光治疗靶向纳米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5086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氧激活前药联合光治疗靶向纳米粒,具体涉及一种联合化疗、光动力和光热疗法的具有酸敏感性和靶向作用的载光敏剂和低氧激活前药的碳酸钙‑聚多巴胺纳米粒,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低氧激活前药载于碳酸钙内核,在其表面包裹聚多巴胺,装载光敏剂,并修饰含聚乙二醇长链的两亲性分子和肿瘤靶向多肽头基,制备得到具有长循环性、酸敏感性和主动靶向性的多功能纳米粒,实现肿瘤光动力治疗、光热治疗和化疗的联用,提高肿瘤的治疗效率。

A hypoxia activated prodrug combined with phototherapy targeted nanopart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氧激活前药联合光治疗靶向纳米粒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氧激活前药联合光治疗靶向纳米粒,具体涉及一种联合化疗、光动力和光热疗法的具有酸敏感性和靶向作用的载光敏剂和低氧激活前药的碳酸钙-聚多巴胺纳米粒,属于生物医药

技术介绍
恶性肿瘤作为全球范围内引起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二大疾病。在诸多抗肿瘤治疗手段中,光动力疗法以其毒性小、几乎无耐药性、选择性破坏和时间可控性等优势而备受关注,成为世界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并已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将纳米技术与光动力疗法结合,开发出包载光敏剂的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可有效提高光敏剂的稳定性,延长其体内血液循环半衰期,增加其在肿瘤组织的蓄积,从而提高光动力疗法的肿瘤治疗效果。尽管如此,随着氧气的消耗和近红外光敏剂的光漂白损耗,光动力疗法抗肿瘤作用逐渐减弱。近年来,采用多种疗法联合治疗恶性肿瘤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主流策略,其抗肿瘤疗效较单一疗法显著提高。光热疗法作为一种与光动力疗法类似的新型抗肿瘤技术,常与光动力疗法联合发挥协同治疗作用。光热疗法杀伤肿瘤组织的两个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氧激活前药联合光治疗靶向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靶向纳米粒为表面修饰两亲性分子和靶向头基的聚多巴胺包裹碳酸钙双载药纳米粒,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具体包括如下步骤:/n1)将氯化钙水合物与低氧激活前药溶于无水乙醇,氯化钙在无水乙醇中的浓度为0.005~0.03M,低氧激活前药在无水乙醇中的浓度为0.005~0.05mg/mL,与2~10g碳酸氢铵一同放入真空密闭干燥容器内,室温放置8~36h,得到载药碳酸钙纳米粒;/n2)将步骤1)的载药碳酸钙纳米粒离心、复溶于质量百分比0.10~0.15%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载药碳酸钙纳米粒复溶浓度为0.5~5mg/mL,再次离心,分散于p...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氧激活前药联合光治疗靶向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靶向纳米粒为表面修饰两亲性分子和靶向头基的聚多巴胺包裹碳酸钙双载药纳米粒,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将氯化钙水合物与低氧激活前药溶于无水乙醇,氯化钙在无水乙醇中的浓度为0.005~0.03M,低氧激活前药在无水乙醇中的浓度为0.005~0.05mg/mL,与2~10g碳酸氢铵一同放入真空密闭干燥容器内,室温放置8~36h,得到载药碳酸钙纳米粒;
2)将步骤1)的载药碳酸钙纳米粒离心、复溶于质量百分比0.10~0.15%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载药碳酸钙纳米粒复溶浓度为0.5~5mg/mL,再次离心,分散于pH8.0~9.0、质量百分比为0.1~0.2%的多巴胺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载药碳酸钙纳米粒分散浓度为0.5~3.0mg/mL,室温搅拌6~24h,离心得到聚多巴胺包裹的载药碳酸钙纳米粒;
3)将步骤2)的聚多巴胺包裹的载药碳酸钙纳米粒以1~10mg/mL均匀分散于纯水中,搅拌加入含大π键的光敏剂水溶液,聚多巴胺包裹的载药碳酸钙纳米粒在光敏剂中的浓度为0.05~1mg/mL,避光搅拌1~6h,使光敏剂载于聚多巴胺表面,透析除去未装载的光敏剂;
4)将含有聚乙二醇链的两亲性分子和靶向头基修饰的两亲性分子的水溶液搅拌滴入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彦佐黄夏钦高峰张苗王研王钰婕孙玲娜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