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弹压式摄像头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有壳体和连接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适配连接部的固定空腔,所述连接部固定设置在固定空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置有用于与摄像头后盖弹压式抵持的一端,所述连接部设置有与PCB板SMT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另一端。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弹压式连接即连接部一端抵持在外部摄像头后盖上与后盖接通,而连接部一端为具有弹性,在摄像头后盖的抵持挤压下可以变形,采用这个结构来与外部摄像头后盖实现连接,无任何锁合装置,使得其拆装简便、可重复使用;并且因为其拆装简便,在降低生产组装的难度的同时实现降低工艺不良率,从而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压式摄像头连接器
本技术属于汽车配件
,特别涉及到一种用于汽车摄像头与PCB板之间的连接器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以DIP形式连接PCB的连接器,其可满足目前大部分摄像头的核心部件PCB的正常工作需求,随着汽车不断的更新换代,汽车摄像头以做小、做精为前进方向,PCB体积越来越小,而集成的电路则越来越多,已达到更精准的计算及转换功能。DIP形式的连接方式,需要在PCB上打通孔,占用PCB空间较大,无法很好的适用做小做精的更新理念。且后盖直接与PCB焊接组装,几乎无法拆装,生产不良可返工性差。所以需要找到新的PCB连接方式。方可达到摄像头做小做精的需求。同时减少工艺生产不良率,降低成本。如专利申请号为“201820718034.8”的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车用摄像头连接器,包括与摄像头的PCB板连接的板端连接器、与线束端连接的线束连接器,板端连接器包括壳体、第一插针、绝缘子,第一插针置于壳体的内腔一中,壳体的一端、第一插针的底端分别与PCB板连接,绝缘子设于第一插针顶端处并卡设在壳体与第一插针之间;线束连接器包括法兰外壳、第二插针、接线端子,第二插针自法兰外壳的法兰一侧插入法兰外壳的内腔二中,第二插针一端与接线端子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插针对接,使壳体外壁与法兰外壳内壁抵合,法兰一端与接线端子连接,另一端与摄像头外壳连接。该对比文件1虽然存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微型结构设计保证结构的紧凑性,使连接器满足在1GHz以上的高频信号传输的稳定性,避免影像传输失真;但是该对比文件1仍然存在着在摄像头和PCB板之间拆装不方便、结构复杂生产组装困难和成本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摄像头和PCB板之间且拆装更加方便的弹压式摄像头连接器。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组装容易且成本低的弹压式摄像头连接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弹压式摄像头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有壳体和连接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适配连接部的固定空腔,所述连接部固定设置在固定空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一端与摄像头后盖弹压式连接,所述连接部另一端与PCB通过SMT进行连接。具体的,所述连接部设置有用于与摄像头后盖弹压式抵持的一端,所述连接部设置有与PCB板SMT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另一端。在上述设置中,弹压式连接即连接部一端抵持在外部摄像头后盖上与后盖接通,而连接部一端为具有弹性,在摄像头后盖的抵持挤压下可以变形,采用这个结构来与外部摄像头后盖实现连接,无任何锁合装置,使得其拆装简便、可重复使用;并且因为其拆装简便,在降低生产组装的难度的同时实现降低工艺不良率,从而节省成本。而连接部另一端与PCB通过SMT进行连接的设置,因为该连接方式简单方便、工艺更为优良和失效率底,从而实现简化了系统工艺、降低成本以及失效概率及检修难度等优点;且采用SMT进行连接,使PCB的焊盘占用空间小,为PCB提供更多空间安装其他电器元件,为PCB的集成电路精细化及密集化提供有利空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一PIN以上PIN针,且所述PIN针一端为与摄像头后盖弹压式连接的摄像头连接部,所述PIN针另一端为与PCB通过SMT连接的PCB连接部。进一步的,所述摄像头连接部整体为“U”形的弯头设计,所述PCB连接部与PCB连接的底面为平面设置。该摄像头连接部的弯头设计更便于与摄像头后盖连接;上述PCB连接部与PCB连接的底面为平面设置,在PCB连接部与PCB实现SMT连接时更加方便。进一步的,所述PIN针还包括有第一连接主体和第二连接主体,所述第一连接主体一端与第二连接主体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主体另一端与摄像头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主体另一端与PCB连接部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主体两侧固定设置有卡位,所述第二连接主体两侧的卡位与固定空腔对应卡位的位置处为过盈配合。上述卡位可通过凸块实现。此处过盈配合的设置,PIN针在安装至固定空腔内时,通过第二连接主体两端的卡位与固定空腔为过盈配合实现PIN针在固定空腔内的固定,使其在左右方向卡紧。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主体对应固定空腔的底面固定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抵持在壳体位于固定空腔的侧面上;所述PCB连接部整体为“S”形,所述第二连接主体底面高于所述PCB连接部底面,且所述壳体对应第二连接主体处固定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抵持在第二连接主体左右两边的上侧。所述凸起部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凸起部分别位于第二连接主体左右两边的底侧面上。上述凸起部通过抵持在壳体上将第二连接主体向上顶,此时限位部抵持在第二连接主体两端,起到了固定PIN针的作用,使PIN针上下方向卡紧,进一步增加PIN针在固定空腔内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主体整体呈“匚”形,且所述PIN针所有弯折部分均呈弧形弯折。此设计多道弧形弯折,以实现PIN针与摄像头后盖接触后受到挤压时,PIN针更加具有回弹力作用,从而实现弹性状态的装配效果。进一步的,所述PIN针数量为6PIN,所述固定空腔为六个且该六个所述固定空腔与数量为6PIN的PIN针对应;六个所述固定空腔以三个为一排,排列为两排,且两排固定空腔背对背对称设置;六个所述固定空腔均独立不相互接通的设置在壳体上。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一侧设置有防呆槽。该设置用于连接器与PCB在SMT贴装时的方向识别,便于流水作业的防错。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对应PCB的底面设置有贴合PCB的复数个平台面。所述复数个平台面数量为三个,呈三角分布在壳体对应PCB的底面上。上述平台面为壳体与PCB之间在安装时的接触面,三面保证壳体底面的平整度,确保该连接器与PCB安装平整,SMT顺利。本文所述的摄像头后盖和PCB均为本领域现有的装置,为汽车摄像头内的结构。本文中壳体为塑胶材料,如选用LCP-GF35,其拥有良好的注塑性能、尺寸稳定性、耐温耐化学性以及抗冲击性,可以很好的适用于SMT工艺以及摄像头内部工作环境需求。而PIN针材料如选用CuNi3SiMg,其拥有良好的电性能及延展性,抗张能力佳,保证了PIN针结构多处折弯设计的可行性以及弹性要求。所述PIN针外设置有镀层,镀层采用镍打底,保证PIN针的抗氧化性,同时所述PIN针分区电镀,头部弹压区域(摄像头连接部)采用镀金工艺,确保极佳的接触导电性。尾部SMT焊脚区域(PCB连接部)采用镀锡工艺,确保良好的可焊接性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技术中,具体的,所述连接部一端与摄像头后盖弹压式点接触连接。在上述设置中,弹压式连接即连接部一端抵持在外部摄像头后盖上与后盖接通,而连接部一端为具有弹性,在摄像头后盖的抵持挤压下可以变形,采用这个结构来与外部摄像头后盖实现连接,无任何锁合装置,使得其拆装简便、可重复使用;并且因为其拆装简便,在降低生产组装的难度的同时实现降低工艺不良率,从而节省成本。而连接部另一端与PCB通过SMT进行连接的设置,因为该连接方式简单方便、工艺更为优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压式摄像头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有壳体和连接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适配连接部的固定空腔,所述连接部固定设置在固定空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置有用于与摄像头后盖弹压式抵持的一端,所述连接部设置有与PCB板SMT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另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压式摄像头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有壳体和连接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适配连接部的固定空腔,所述连接部固定设置在固定空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置有用于与摄像头后盖弹压式抵持的一端,所述连接部设置有与PCB板SMT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另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压式摄像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一PIN以上PIN针,且所述PIN针一端为与摄像头后盖弹压式连接的摄像头连接部,所述PIN针另一端为与PCB通过SMT连接的PCB连接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弹压式摄像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连接部整体为“U”形的弯头设计,所述PCB连接部与PCB连接的底面为平面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弹压式摄像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IN针还包括有第一连接主体和第二连接主体,所述第一连接主体一端与第二连接主体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主体另一端与摄像头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主体另一端与PCB连接部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弹压式摄像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主体两侧固定设置有卡位,所述第二连接主体两侧的卡位与固定空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文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东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