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极耳结构的卷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973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极耳结构的卷芯,包括第一极耳、第二极耳、隔离件、第一电极卷芯部和第二电极卷芯部,所述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相互平行,且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之间连接有隔离件,所述第一极耳与第一电极卷芯部相连接,所述第二极耳与第二电极卷芯部相连接;所述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的结构一致,所述第一极耳包括第一折痕、第二折痕、连接孔和固定钉,第一极耳与第一电极卷芯部的连接处为第一折痕,所述第一极耳的中部设有第二折痕。该结构沿着45度的第一折痕和180度的第二折痕对称折叠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从而提高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的整体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极耳结构的卷芯
本技术涉及电子元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极耳结构的卷芯。
技术介绍
纽扣电池(buttoncell)也称扣式电池,是指外形尺寸象一颗小纽扣的电池,一般来说直径较大,厚度较薄(相对于柱状电池如市场上的5号AA等电池).纽扣电池是从外形上来对电池来分,同等对应的电池分类有柱状电池,方形电池,异形电池。纽扣电池一般来说常见的有充电的和不充电的两种,充电的包括3.6V可充锂离子扣式电池(LIR系列),3V可充锂离子扣式电池(ML或VL系列);不充电的包括3V锂锰扣式电池(CR系列)及1.5V碱性锌锰扣式电池(LR及SR系列);比较常见的纽扣电池有用于玩具和礼品上的AG3、AG10、AG13电池,电脑主机板上的电池,型号为CR2032用于电子词典里面的CR2025,用于电子表上面的CR2016或者SR44,SR626等;纽扣电池的型号名称前面的英文字母表示电池的种类,数字表示尺寸,前两位数字表示直径,后两位表示厚度;常见典型的型号有:6F22(9V),4F22(6V),15F20(22.5V),10A(9V),11A(6V),23A(12V),25A(9V),26A(6V),27A(12),476A(6V),120H7D(8.4V),2X625A(3V)等等。现在市面上的纽扣电池卷芯,将电池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分别从纽扣电池卷芯外侧伸出,且位于纽扣电池卷芯两端面上。在将纽扣电池卷芯存箱运输过程中,可以在箱体内设置固定柱,将固定柱穿过纽扣电池卷芯中心处的轴向腔室,将纽扣电池卷芯能够非常整齐有序的装箱运输,但是伸出部分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牢固度低,轻易折弯、磨损和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极耳结构的卷芯,该结构沿着45度的第一折痕和180度的第二折痕对称折叠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从而提高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的整体厚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极耳结构的卷芯,包括第一极耳、第二极耳、隔离件、第一电极卷芯部和第二电极卷芯部,所述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相互平行,且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之间连接有隔离件,所述第一极耳与第一电极卷芯部相连接,所述第二极耳与第二电极卷芯部相连接;所述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的结构一致,所述第一极耳包括第一折痕、第二折痕、连接孔和固定钉,所述第一极耳通过弯折的方式沿第一折痕折叠形成第一电极卷芯部,第一极耳与第一电极卷芯部的连接处为第一折痕,所述第一极耳的中部设有第二折痕,所述第一极耳的中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中连接有固定钉;所述固定钉包括铜柱和铜片,所述铜柱通过胶水粘接有铜片。优选的,所述隔离件为电池隔离膜。优选的,所述第一极耳与第一电极卷芯部通过对折的方式形成于电池卷芯上。优选的,所述第一折痕与第一电极卷芯部、第二电极卷芯部的侧边夹角为45度,第二折痕垂直于第一电极卷芯部、第二电极卷芯部的侧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新型极耳结构的卷芯,在沿着45度的第一折痕对称折叠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之后,沿着180度的第二折痕对称折叠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从而提高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的整体厚度,不易折损和断裂,并利用两个固定钉分别将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的弯折处固定,避免其在运输的过程中折弯处张开,提高了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的牢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连接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极耳展开图;图4为本技术的固定钉结构图。图中:1、第一极耳;11、第一折痕;12、第二折痕;13、连接孔;14、固定钉;141、铜柱;142、铜片;2、第二极耳;3、隔离件;4、第一电极卷芯部;5、第二电极卷芯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新型极耳结构的卷芯,包括第一极耳1、第二极耳2、隔离件3、第一电极卷芯部4和第二电极卷芯部5,第一极耳1和第二极耳2相互平行,且第一极耳1和第二极耳2之间连接有隔离件3,隔离件3为电池隔离膜,提高绝缘性,第一极耳1与第一电极卷芯部4相连接,第二极耳2与第二电极卷芯部5相连接,第一极耳1与第一电极卷芯部4通过对折的方式形成于电池卷芯上。请参阅图3-4,第一极耳1和第二极耳2的结构一致,第一极耳1包括第一折痕11、第二折痕12、连接孔13和固定钉14,第一极耳1通过弯折的方式沿第一折痕11折叠形成第一电极卷芯部4,第一极耳1与第一电极卷芯部4的连接处为第一折痕11,第一折痕11与第一电极卷芯部4、第二电极卷芯部5的侧边夹角为45度,第二折痕12垂直于第一电极卷芯部4、第二电极卷芯部5的侧边,第一极耳1的中部设有第二折痕12,第一极耳1的中部开设有连接孔13,连接孔13中连接有固定钉14;固定钉14包括铜柱141和铜片142,铜柱141通过胶水粘接有铜片142,铜片142位于两个单片极耳之间,将折叠的极耳两端固定,避免其松散。工作原理:本技术的新型极耳结构的卷芯,在沿着45度的第一折痕11对称折叠第一极耳1和第二极耳2之后,沿着180度的第二折痕12对称折叠第一极耳1和第二极耳2,从而提高第一极耳1和第二极耳2的整体厚度,不易折损和断裂,并利用两个固定钉14分别将第一极耳1和第二极耳2的弯折处固定,避免其在运输的过程中折弯处张开,提高了第一极耳1和第二极耳2的牢固度。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新型极耳结构的卷芯,在沿着45度的第一折痕11对称折叠第一极耳1和第二极耳2之后,沿着180度的第二折痕12对称折叠第一极耳1和第二极耳2,从而提高第一极耳1和第二极耳2的整体厚度,不易折损和断裂,并利用两个固定钉14分别将第一极耳1和第二极耳2的弯折处固定,避免其在运输的过程中折弯处张开,提高了第一极耳1和第二极耳2的牢固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极耳结构的卷芯,包括第一极耳(1)、第二极耳(2)、隔离件(3)、第一电极卷芯部(4)和第二电极卷芯部(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1)和第二极耳(2)相互平行,且第一极耳(1)和第二极耳(2)之间连接有隔离件(3),所述第一极耳(1)与第一电极卷芯部(4)相连接,所述第二极耳(2)与第二电极卷芯部(5)相连接;/n所述第一极耳(1)和第二极耳(2)的结构一致,所述第一极耳(1)包括第一折痕(11)、第二折痕(12)、连接孔(13)和固定钉(14),所述第一极耳(1)通过弯折的方式沿第一折痕(11)折叠形成第一电极卷芯部(4),第一极耳(1)与第一电极卷芯部(4)的连接处为第一折痕(11),所述第一极耳(1)的中部设有第二折痕(12),所述第一极耳(1)的中部开设有连接孔(13),所述连接孔(13)中连接有固定钉(14);/n所述固定钉(14)包括铜柱(141)和铜片(142),所述铜柱(141)通过胶水粘接有铜片(14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极耳结构的卷芯,包括第一极耳(1)、第二极耳(2)、隔离件(3)、第一电极卷芯部(4)和第二电极卷芯部(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1)和第二极耳(2)相互平行,且第一极耳(1)和第二极耳(2)之间连接有隔离件(3),所述第一极耳(1)与第一电极卷芯部(4)相连接,所述第二极耳(2)与第二电极卷芯部(5)相连接;
所述第一极耳(1)和第二极耳(2)的结构一致,所述第一极耳(1)包括第一折痕(11)、第二折痕(12)、连接孔(13)和固定钉(14),所述第一极耳(1)通过弯折的方式沿第一折痕(11)折叠形成第一电极卷芯部(4),第一极耳(1)与第一电极卷芯部(4)的连接处为第一折痕(11),所述第一极耳(1)的中部设有第二折痕(12),所述第一极耳(1)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新王安平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力聚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