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岩岩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心内科临床的新型急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4907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心内科临床的新型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连接机构、急救机构、万向轮、固定机构和急救台;所述万向轮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底端四角,急救台设置于所述支架的顶端,急救机构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急救台的顶端,连接机构设置于所述急救机构的侧面,并可将所述急救机构锁紧,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急救台的顶端,且位于所述急救机构的侧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急救机构可以促使电击器可以上下往复的对病人进行急救,实施急救复苏,从而进行抢救作业,便于医疗人员的操作,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患者急救时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心内科临床的新型急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为一种用于心内科临床的新型急救装置。
技术介绍
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心内科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对重症病人的急救是急救科的主要任务,通常针对的急救病人都是病情较为严重的重症患者,及时有效的抢救能够挽回病人的生命,而在抢救过程中,抢救设备的高效实用是保证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目前的抢救器大多都是相互分离式,而且均需要手工进行操作,长时间的作业使得操作者非常的疲惫,增加了医疗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了抢救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心内科临床的新型急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医疗人员的工作强度高,抢救时安全性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心内科临床的新型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数量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心内科临床的新型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架(1);/n万向轮(4),所述万向轮(4)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架(1)的底端四角;/n急救台(6),设置于所述支架(1)的顶端;/n急救机构(3),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急救台(6)的顶端;/n连接机构(2),设置于所述急救机构(3)的侧面,并可将所述急救机构(3)锁紧;/n固定机构(5),设置于所述急救台(6)的顶端,且位于所述急救机构(3)的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心内科临床的新型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1);
万向轮(4),所述万向轮(4)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架(1)的底端四角;
急救台(6),设置于所述支架(1)的顶端;
急救机构(3),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急救台(6)的顶端;
连接机构(2),设置于所述急救机构(3)的侧面,并可将所述急救机构(3)锁紧;
固定机构(5),设置于所述急救台(6)的顶端,且位于所述急救机构(3)的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心内科临床的新型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急救机构(3)包括箱体(31)、弹簧一(32)、蓄电池(33)、支撑板(34)、步进电机(35)、电机座(36)、半齿轮(37)、压板(38)、电击器(39)、矩形板(40)、弹簧(41)、隔板(42)和齿条(43);
所述箱体(31)的一侧通过销轴与急救台(6)连接,所述箱体(31)的顶端设置有蓄电池(33),所述箱体(31)的内腔装配有隔板(42),所述隔板(42)的顶端设置有电机座(36),所述电机座(36)的顶端设置有步进电机(35),所述步进电机(35)的输出端装配有半齿轮(37),所述半齿轮(37)的侧面啮合连接有齿条(43),所述齿条(43)的底端贯穿隔板(42)装配有矩形板(40),所述矩形板(40)的底端四角均装配有弹簧(41)的一端,所述弹簧(41)的另一端装配有压板(38),所述压板(38)的底端装配有电击器(39),所述齿条(43)的顶端装配有支撑板(34),所述支撑板(34)的顶端四角均装配有弹簧一(32)的一端,所述弹簧一(32)的另一端与箱体(31)的内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心内科临床的新型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急救机构(3)还包括内筒(44)和外筒(45),所述内筒(4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内筒(44)的分别设置于支撑板(34)的顶端四角,所述内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岩岩
申请(专利权)人:叶岩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