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建华专利>正文

脊椎骨受损病患用智能护理病床的翻身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901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48
公开一种脊椎骨受损病患用智能护理病床的翻身机构,包括:第一翻身机构和第二翻身机构,分别设于中间床板的两侧,第一翻身机构和所述第二翻身机构均包括第一翻身单元、第二翻身单元和调节单元,各个翻身机构的第一翻身单元和第二翻身单元沿着床架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其中第一翻身单元靠近床头一侧,第一翻身单元和第二翻身单元间隔设置形成间隔空间,调节单元设于间隔空间内,调节单元包括调节驱动器和双球铰座,调节驱动器的外筒设于床架上,调节驱动器的伸缩杆连接于所述双球铰座上。该翻身机构能够对脊椎骨受损病患进行高质量翻身;并且,大大提高了对病人的护理质量,能够有效防止对病患脊椎的二次损伤以及对神经和肌肉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脊椎骨受损病患用智能护理病床的翻身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脊椎骨受损病患用智能护理病床的翻身机构。
技术介绍
脊椎骨损伤即脊椎骨发生损伤,最常见的为胸腰部脊椎骨损伤,如果胸腰部脊椎骨发生损伤,会大大降低患者的运动能力,甚至丧失直觉,直至瘫痪,难以自理,需要进行针对性护理照顾。鉴于脊椎骨损伤对患者的生活自理的能力影响较为严重,甚至需要久卧病床,对于此类患者的专业护理照顾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此类久卧病床的病患,长时间保持一个躺姿会对患者的神经、肌肉、皮肤等造成损伤,甚至在皮肤上出现褥疮溃烂,因此,需要对此类病患进行经常性翻身,并且翻身要平稳舒适,并且翻身后能够使得患者处于接近自然翻身的舒适状态。现有技术中,虽然公开了一些具有翻身功能的护理床,但是现有的这些护理病床无法满足上述要求。申请号为201710847104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翻身护理床,但是该种病床翻身过程中仅能对病人进行直条状的翻身,仅翻身过程中,病人在翻身板的作用下自水平躺姿朝上一侧翻转时,对于没有自理能力的病患只能进行直条状的翻转,由于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脊椎骨受损病患用智能护理病床的翻身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翻身机构和第二翻身机构,所述第一翻身机构和第二翻身机构分别设于中间床板的两侧,所述第一翻身机构和所述第二翻身机构均包括第一翻身单元、第二翻身单元和调节单元,各个翻身机构的第一翻身单元和第二翻身单元沿着床架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翻身单元靠近床头一侧,所述第一翻身单元和第二翻身单元间隔设置形成间隔空间,所述调节单元设于间隔空间内,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调节驱动器和双球铰座,所述调节驱动器的外筒设于所述床架上,调节驱动器的伸缩杆连接于所述双球铰座上;/n其中,所述第一翻身单元包括第一翻转板、第一翻转驱动器和第一支撑杆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椎骨受损病患用智能护理病床的翻身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翻身机构和第二翻身机构,所述第一翻身机构和第二翻身机构分别设于中间床板的两侧,所述第一翻身机构和所述第二翻身机构均包括第一翻身单元、第二翻身单元和调节单元,各个翻身机构的第一翻身单元和第二翻身单元沿着床架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翻身单元靠近床头一侧,所述第一翻身单元和第二翻身单元间隔设置形成间隔空间,所述调节单元设于间隔空间内,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调节驱动器和双球铰座,所述调节驱动器的外筒设于所述床架上,调节驱动器的伸缩杆连接于所述双球铰座上;
其中,所述第一翻身单元包括第一翻转板、第一翻转驱动器和第一支撑杆组件,所述第一支撑杆组件为可伸缩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杆组件的第一端球铰接于所述床架的床头上,所述第一支撑杆组件的第二端球铰接于所述双球铰座的其中一个球铰座上,所述第一翻转板靠近所述中间床板的一侧可转动支撑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组件上,所述第一翻转驱动器的外筒球铰接于所述床架上,伸缩杆球铰接于所述第一翻转板的远离所述中间床板一侧的底面上,
所述第二翻身单元包括第二翻转板、第二翻转驱动器和第二支撑杆组件,所述第二支撑杆组件为可伸缩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杆组件的第一端球铰接于所述床架的床尾上,所述第二支撑杆组件的第二端球铰接于所述双球铰座的另一个球铰座上,所述第二翻转板靠近所述中间床板的一侧可转动支撑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组件上,所述第二翻转驱动器的外筒球铰接于所述床架上,伸缩杆球铰接于所述第二翻转板的远离所述中间床板一侧的底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骨受损病患用智能护理病床的翻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身单元和第二翻身单元对称设于所述中间床板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建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