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从和专利>正文

颈椎牵引驱动系统以及相应终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4872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拔颈椎牵引驱动系统以及相应终端,所述系统包括:牵引驱动机构,设置在可调式颈椎牵引内,与可调式颈椎牵引的牵引操作机构连接;所述牵引驱动机构用于基于接收到的参考截面积计算相应的单次牵引力度;数据搜索设备,用于在接收到的现场高清图像中搜索与人体颈椎形状的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百分比阈值的图案以作为待处理图案输出,并基于接收到的单次牵引力度执行对待牵引的病人的颈椎的相应牵引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颈椎牵引驱动系统以及相应终端操控灵活、结构紧凑。由于能够有效替换较为僵化的牵引模式,即对所有用户使用同样的单次牵引力度,从而实现基于用户颈椎截面积大小的自适应牵引力度调节机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颈椎牵引驱动系统以及相应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颈椎牵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颈椎牵引驱动系统以及相应终端。
技术介绍
颈椎牵引是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通过手法、器械或电动装置产生的外力,作用于人体脊柱或四肢关节,使组织发生一定的分离、关节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拉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颈椎牵引重量可自3~4公斤开始,年龄,体质强弱,颈部肉发育情况以及患者对牵引治疗的反应等,适当增加牵引重量和延长牵引时间,颈椎牵引器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重量。疗程:小重量牵引7天为一疗程。两疗程之间休息1-2天。在进行牵引治疗的同时,也可配合其他治疗,以不伤害机体为准。颈椎牵引重量与持续时间:常用的牵引重量差异很大,可自患者自身体重的1/10至1/5,多数用6-7kg,开始时用较小重量以利患者适应。每次牵引近结束时患者应有明显的颈部受牵伸感觉,但无特殊不适,如这种感觉不明显,重量应酌情增加。每次牵引持续时间通常为20-30分钟。牵引重量与持续时间可作不同的组合,一般牵引重量较大时持续时间较短,牵引重量较小时持续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相关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颈椎牵引驱动系统,能够有效替换较为僵化的牵引模式,即对所有用户使用同样的单次牵引力度,从而实现基于用户颈椎截面积大小的自适应牵引力度调节机制,提升了颈椎牵引机构的灵活性和可调性。为此,本专利技术需要具备以下几处重要的专利技术点:(1)对待牵引颈椎的病人的颈椎截面积的评估结果决定当前执行牵引的力度,以针对不同人种、不同体型的病人的颈椎实现同样的牵引效果;(2)对待牵引颈椎的病人的颈椎牵引力度不超过最大牵引力度阈值,以防止对病人造成过度牵引,避免牵引设备本身产生故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颈椎牵引驱动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牵引驱动机构,设置在可调式颈椎牵引内,与可调式颈椎牵引的牵引操作机构连接。更具体地,在所述颈椎牵引驱动系统中:所述牵引驱动机构用于基于接收到的参考截面积计算相应的单次牵引力度。更具体地,在所述颈椎牵引驱动系统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数据搜索设备,与高清成像机构连接,用于在现场高清图像中搜索与人体颈椎形状的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百分比阈值的图案以作为待处理图案输出;所述牵引操作机构基于接收到的单次牵引力度执行对待牵引的病人的颈椎的相应牵引操作;高清成像机构,设置在可调式颈椎牵引上,用于对待牵引的病人的颈椎所在位置执行成像操作,以获得现场高清图像;逐点分析设备,与所述数据搜索设备连接,用于计算所述待处理图案中每一个像素点在所述现场高清图像中的成像景深;内容选择设备,与所述逐点分析设备连接,用于对所述待处理图案的各个像素点的各个成像景深进行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将排序位置为中央位置的成像景深作为代表性景深输出;信号提取设备,与所述内容选择设备连接,用于基于代表性景深以及待处理图案占据的像素点数量计算待牵引的病人的颈椎的截面积以作为参考截面积输出;其中,基于代表性景深以及待处理图案占据的像素点数量计算待牵引的病人的颈椎的截面积以作为参考截面积输出包括:在待处理图案占据的像素点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所述代表性景深越浅,计算获得的待牵引的病人的颈椎的截面积越小;其中,基于接收到的参考截面积计算相应的单次牵引力度包括:接收到的参考截面积越大,计算获得的相应的单次牵引力度越大;其中,基于代表性景深以及待处理图案占据的像素点数量计算待牵引的病人的颈椎的截面积以作为参考截面积输出包括:在所述代表性景深相同的情况下,待处理图案占据的像素点数量与所述计算获得的待牵引的病人的颈椎的截面积单调正相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颈椎牵引驱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连接;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使用如上所述的颈椎牵引驱动系统以基于当前待牵引病人的颈椎截面积的估测结果决定对当前待牵引病人的颈椎的牵引力度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颈椎牵引驱动系统以及相应终端操控灵活、结构紧凑。由于能够有效替换较为僵化的牵引模式,即对所有用户使用同样的单次牵引力度,从而实现基于用户颈椎截面积大小的自适应牵引力度调节机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颈椎牵引驱动系统以及相应终端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颈椎,指颈椎骨,位于头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位于脊柱颈段,共7块,围绕在颈髓及其脊膜的四周。由椎间盘和韧带相连,形成向前凸的生理弯曲。颈椎的特点是椎体较小,呈椭圆形,横突上有横突孔,椎动脉和椎静脉由此孔通过;棘突短而分杈;上下关节突的关节近似水平位,使颈部能灵活运动。相邻椎骨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颈椎不仅支撑头的重量,还有很大的活动范围。随着年龄的增长,下段颈椎容易发生退化性改变,主要表现椎间盘变薄,椎骨间隙变窄,使椎间孔变小。同时,椎骨边缘易长骨刺,压迫脊神经的根部,形成颈椎病。当椎骨后面有较大的骨刺时,可压迫脊髓,使双下肢行走不稳,重者有排尿、排便困难。若是骨刺长在椎骨侧面,可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引起头晕、头痛、视力减退等脑供血不足症状。当前的颈椎牵引模式无法有效替换较为僵化的牵引模式,无法实现对所有用户使用同样的单次牵引力度,从而实现基于用户颈椎截面积大小的自适应牵引力度调节机制。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搭建了一种颈椎牵引驱动系统以及相应终端,能够有效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示出的颈椎牵引驱动系统包括:牵引驱动机构,设置在可调式颈椎牵引内,与可调式颈椎牵引的牵引操作机构连接。接着,继续对本专利技术的颈椎牵引驱动系统的具体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颈椎牵引驱动系统中:所述牵引驱动机构用于基于接收到的参考截面积计算相应的单次牵引力度。所述颈椎牵引驱动系统中还可以包括:数据搜索设备,与高清成像机构连接,用于在现场高清图像中搜索与人体颈椎形状的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百分比阈值的图案以作为待处理图案输出;所述牵引操作机构基于接收到的单次牵引力度执行对待牵引的病人的颈椎的相应牵引操作;高清成像机构,设置在可调式颈椎牵引上,用于对待牵引的病人的颈椎所在位置执行成像操作,以获得现场高清图像;逐点分析设备,与所述数据搜索设备连接,用于计算所述待处理图案中每一个像素点在所述现场高清图像中的成像景深;内容选择设备,与所述逐点分析设备连接,用于对所述待处理图案的各个像素点的各个成像景深进行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将排序位置为中央位置的成像景深作为代表性景深输出;信号提取设备,与所述内容选择设备连接,用于基于代表性景深以及待处理图案占据的像素点数量计算待牵引的病人的颈椎的截面积以作为参考截面积输出;其中,基于代表性景深以及待处理图案占据的像素点数量计算待牵引的病人的颈椎的截面积以作为参考截面积输出包括:在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颈椎牵引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牵引驱动机构,设置在可调式颈椎牵引内,与可调式颈椎牵引的牵引操作机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牵引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牵引驱动机构,设置在可调式颈椎牵引内,与可调式颈椎牵引的牵引操作机构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牵引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牵引驱动机构用于基于接收到的参考截面积计算相应的单次牵引力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牵引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数据搜索设备,与高清成像机构连接,用于在现场高清图像中搜索与人体颈椎形状的相似度大于等于预设百分比阈值的图案以作为待处理图案输出;
所述牵引操作机构基于接收到的单次牵引力度执行对待牵引的病人的颈椎的相应牵引操作;
高清成像机构,设置在可调式颈椎牵引上,用于对待牵引的病人的颈椎所在位置执行成像操作,以获得现场高清图像;
逐点分析设备,与所述数据搜索设备连接,用于计算所述待处理图案中每一个像素点在所述现场高清图像中的成像景深;
内容选择设备,与所述逐点分析设备连接,用于对所述待处理图案的各个像素点的各个成像景深进行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将排序位置为中央位置的成像景深作为代表性景深输出;
信号提取设备,与所述内容选择设备连接,用于基于代表性景深以及待处理图案占据的像素点数量计算待牵引的病人的颈椎的截面积以作为参考截面积输出;
其中,基于代表性景深以及待处理图案占据的像素点数量计算待牵引的病人的颈椎的截面积以作为参考截面积输出包括:在待处理图案占据的像素点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所述代表性景深越浅,计算获得的待牵引的病人的颈椎的截面积越小;
其中,基于接收到的参考截面积计算相应的单次牵引力度包括:接收到的参考截面积越大,计算获得的相应的单次牵引力度越大;
其中,基于代表性景深以及待处理图案占据的像素点数量计算待牵引的病人的颈椎的截面积以作为参考截面积输出包括:在所述代表性景深相同的情况下,待处理图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从和
申请(专利权)人:王从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