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卵管介入辅助导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4816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卵管介入辅助导向装置,以解决导丝难以稳定引导和难以精准导向的问题,包括竖向的握杆和置于握杆上端的探入器,探入器由套筒和转子组成,转子的上端置于套筒上方,转子的下端与套筒经螺纹连接,套筒的下端与握杆连接;套筒上部有同轴置于套筒外围的梭形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套筒和转子连接;转子的下端有向下同轴滑动贯穿握杆的控制杆,转子上端有空腔,空腔内有中空的壳体,壳体上连接有置于壳体下方并与控制杆同轴设置的导杆,导杆的上端与壳体连接,导杆的下端依次向下贯穿转子和控制杆;所述的导杆上有同轴贯穿导杆的芯孔,芯孔的上端与壳体的中空部连通;壳体上部有与芯孔对应的通孔,转子上有与通孔对应的导丝穿出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卵管介入辅助导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不孕不育治疗装置,特别是一种输卵管介入辅助导向装置。
技术介绍
在利用导丝进行输卵管疏通的治疗过程中,如何将导丝导入宫腔并准确将其引导进入输卵管是极为关键的两个步骤,现有技术采用的是将扩张器或导丝鞘插入宫颈后,再进行导丝介入的方式,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扩张器或导丝鞘很难固定,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其脱离宫颈或导丝的方向偏离,给整个手术过程带来诸多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些利用气囊或水袋进行定位的装置,但该类装置需要借助流体压力设备,同时气囊会水袋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一旦在体内产生破损爆裂,会对宫腔造成较大的冲击力,极易造成严重的二次伤害。同时,由于输卵管位于宫腔的左右两侧,因此导丝介入过程中的行进方向很难进行有效控制,现有技术中虽然存在类似于通过多通道引导或切换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但却不能实现实时、连续的精准导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弥补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输卵管介入辅助导向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难以对导丝进行稳定引导和导丝难以精准导向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竖向设置的握杆和置于握杆上端的探入器,所述的探入器由套筒和同轴置于套筒内侧的转子组成,所述转子的上端为半球体并置于所述套筒上方,转子的下端与套筒的上端经螺纹连接,套筒的下端与握杆平滑连接使所述探入器整体轮廓呈流线型;所述的套筒上部有与同轴置于套筒外围的弹簧,弹簧为轴切面半径由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的梭形结构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套筒和转子连接;所述转子的下端有向下同轴滑动贯穿握杆的控制杆,通过控制杆可以对转子的转动进行控制,转子上端有球形空腔,所述空腔内有中空的壳体,壳体活动置于所述空腔内,壳体上连接有置于壳体下方并与控制杆同轴设置的导杆,导杆的上端与壳体连接,导杆的下端依次向下贯穿转子和控制杆而至于控制杆的下方,构成导杆分别与转子和控制杆同轴转动的结构;所述的导杆上有与同轴贯穿导杆的芯孔,芯孔的上端贯穿壳体的下部而与所述壳体的中空部连通;所述的壳体上部有与芯孔上下对应的通孔,转子上有与通孔上下对应的导丝穿出孔。本专利技术中,由弹簧的可控变形实现套筒的限位固定,控制更加便捷自如,不需要借助其他外部设备,也不存在气囊或水袋破损冲击的风险,极大保证了患者宫腔环境的安全,同时,弹簧自身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变形能力,使得其接触到人体组织后不会对组织造成过度挤压而带来疼痛和不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A-A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B-B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C部分的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轴测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轴测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弹簧绕紧时的剖面状态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弹簧绕紧时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8给出,本专利技术包括竖向设置的握杆1和置于握杆1上端的流线型胶囊状探入器,所述的探入器由与握杆1同轴设置的套筒2和同轴置于套筒2内侧的转子3组成,所述转子3的上端为半球体并置于所述套筒2上方,转子3的下端与套筒2的上端经螺纹连接,套筒2的下端与握杆1平滑连接使所述探入器整体轮廓呈流线型,以便于插入身体内部,避免对身体造成器械性损伤;所述的套筒2上部有同轴置于套筒2外围的弹簧4,弹簧4为轴切面半径由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的梭形结构弹簧,弹簧4的两端分别与套筒2和转子3连接,当转子3转动使转子3在套筒2上向上旋出时,弹簧4不仅受到扭力而逐渐收紧,还受到长度方向的拉力使其长度逐渐增长,在上述两种变形的综合作用下,弹簧4最终绕紧于套筒2上;在弹簧4绕紧于套筒2的情况下,当转子3反转使转子3向下旋入套筒2时,弹簧4受到的扭力逐渐减小使其缓慢放松,同时其长度逐渐变短使其中部复位鼓起,进而最终复位成为初始的梭形形态;所述转子3的下端有向下同轴滑动贯穿握杆1的控制杆5,通过控制杆5可以对转子3的转动进行控制,转子3上端有球形空腔,所述空腔内有中空的壳体6,壳体6活动置于所述空腔内,壳体6上连接有置于壳体6下方并与控制杆5同轴设置的导杆7,导杆7的上端与壳体6连接,导杆7的下端依次向下贯穿转子3和控制杆5而至于控制杆5的下方,构成导杆7分别与转子3和控制杆5同轴转动的结构;所述的导杆7上有同轴贯穿导杆7的芯孔8,芯孔8的上端贯穿壳体6的下部而与所述壳体6的中空部连通,芯孔8用于导丝的自下而上穿入;所述的壳体6上部有与芯孔8上下对应的通孔9,转子3上有与通孔9上下对应的导丝穿出孔10,以确保导丝依次经芯孔8、通孔9和导丝穿出孔10顺利穿出。进一步地,所述的通孔9为左右方向设置的槽状孔,壳体6上有置于所述通孔9内的滑块11,通孔9的前后侧壁上设有与滑块11匹配的弧形滑轨12,所述弧形滑轨12的弧形轴线置于弧形滑轨12的下方;所述的滑块11上有沿弧形滑轨12的弧形轴线径向设置的导向孔13,导向孔13与所述芯孔8的上端经软管14连通;所述导丝穿出孔10为左右方向设置并与导向孔13始终连通的槽形孔以避免对导丝产生阻碍和方向的误导;使用时,导丝依次穿过芯孔8、软管14、导向孔13和导丝穿出孔10,当滑块11沿弧形滑轨12滑动时,导向孔13的方向随之实时、连贯地变化,从而实现导丝的精确导向;所述的导杆7上有置于芯孔8左右两侧的两个竖向绳孔15,所述两个绳孔15的上端分别沿其所在一侧的壳体6轮廓方向向上贯穿通孔9的左右端面,绳孔15内有可滑动的拉绳16,拉绳16的上端与滑块11连接;分别拉动两个所述拉绳16的下端,可以实现滑块11滑动方向的改变,进而实现导丝的导向控制。进一步地,所述的导杆7的下端有与导杆7轴线平行设置的带轮17,所述绳孔15的下端与带轮17对应,两个绳孔15的下端分别向带轮17方向延伸,使两个所述拉绳16的下端沿不同方向绕紧于带轮17的轮槽上;当轮槽17转动时,两个拉绳16的运动方向相反,即同一时刻只有一个所述拉绳16产生拉力,从而实现对滑块11的滑动控制;所述的导杆7下端有与带轮17同轴连接的旋柄18,以便于对带轮17进行转动控制。进一步地,所述的两个所述拉绳16的下端连接并绕紧于带轮17的轮槽上,防止任一拉绳16在带轮17上意外松动打滑而导致控制失效。进一步地,所述的壳体6上有置于壳体6后部的配重体19,配重体19用于产生重力偏心,使壳体6自身处于稳定的静止状态,防止壳体6和导杆7随转子3同时转动而造成导向方向的不可预测,保证使用时(患者平躺)滑块11始终在水平面上滑动,继而使导丝只产生左右方向的角度变化(患者平躺时,输卵管位置患者宫腔的左右两侧),以便于更好地进入输卵管内。进一步地,所述的带轮17和旋柄18置于所述导杆7的后侧,利用带轮17和旋柄18的重力使导杆7产生偏心,进而保证壳体6的稳定静止,防止壳体6和导杆7随转子3同时转动而造成导向方向的不可预测,保证使用时(患者平躺)滑块11始终在水平面上滑动,继而使导丝只产生左右方向的角度变化(患者平躺时,输卵管位置患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卵管介入辅助导向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握杆(1)和置于握杆(1)上端的探入器,所述的探入器由套筒(2)和转子(3)组成,所述转子(3)的上端置于所述套筒(2)上方,转子(3)的下端与套筒(2)的上端经螺纹连接,套筒(2)的下端与握杆(1)连接;所述的套筒(2)上部有同轴置于套筒(2)外围的弹簧(4),弹簧(4)为半径由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的梭形结构弹簧,弹簧(4)的两端分别与套筒(2)和转子(3)连接;所述转子(3)的下端有向下同轴滑动贯穿握杆(1)的控制杆(5),转子(3)上端有空腔,所述空腔内有中空的壳体(6),壳体(6)上连接有置于壳体(6)下方并与控制杆(5)同轴设置的导杆(7),导杆(7)的上端与壳体(6)连接,导杆(7)的下端依次向下贯穿转子(3)和控制杆(5)而至于控制杆(5)的下方;所述的导杆(7)上有同轴贯穿导杆(7)的芯孔(8),芯孔(8)的上端贯穿壳体(6)的下部而与所述壳体(6)的中空部连通;所述的壳体(6)上部有与芯孔(8)上下对应的通孔(9),转子(3)上有与通孔(9)上下对应的导丝穿出孔(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卵管介入辅助导向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握杆(1)和置于握杆(1)上端的探入器,所述的探入器由套筒(2)和转子(3)组成,所述转子(3)的上端置于所述套筒(2)上方,转子(3)的下端与套筒(2)的上端经螺纹连接,套筒(2)的下端与握杆(1)连接;所述的套筒(2)上部有同轴置于套筒(2)外围的弹簧(4),弹簧(4)为半径由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的梭形结构弹簧,弹簧(4)的两端分别与套筒(2)和转子(3)连接;所述转子(3)的下端有向下同轴滑动贯穿握杆(1)的控制杆(5),转子(3)上端有空腔,所述空腔内有中空的壳体(6),壳体(6)上连接有置于壳体(6)下方并与控制杆(5)同轴设置的导杆(7),导杆(7)的上端与壳体(6)连接,导杆(7)的下端依次向下贯穿转子(3)和控制杆(5)而至于控制杆(5)的下方;所述的导杆(7)上有同轴贯穿导杆(7)的芯孔(8),芯孔(8)的上端贯穿壳体(6)的下部而与所述壳体(6)的中空部连通;所述的壳体(6)上部有与芯孔(8)上下对应的通孔(9),转子(3)上有与通孔(9)上下对应的导丝穿出孔(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卵管介入辅助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通孔(9)为左右方向设置的槽状孔,壳体(6)上有置于所述通孔(9)内的滑块(11),通孔(9)的前后侧壁上设有与滑块(11)匹配的弧形滑轨(12),所述弧形滑轨(12)的弧形轴线置于弧形滑轨(12)的下方;所述的滑块(11)上有沿弧形滑轨(12)的弧形轴线径向设置的导向孔(13),导向孔(13)与所述芯孔(8)的上端经软管(14)连通;所述导丝穿出孔(10)为左右方向设置并与导向孔(13)始终连通的槽形孔;所述的导杆(7)上有置于芯孔(8)左右两侧的两个竖向绳孔(15),所述两个绳孔(15)的上端分别沿其所在一侧的壳体(6)轮廓方向向上贯穿通孔(9)的左右端面,绳孔(15)内有可滑动的拉绳(16),拉绳(16)的上端与滑块(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卵管介入辅助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杆(7)的下端有与导杆(7)轴线平行设置的带轮(17),所述绳孔(15)的下端与带轮(17)对应,两个绳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青赵方高蕊张意浦曹琳果杨宝芹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