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防走失牙科修复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759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4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防走失牙科修复体,属于医疗产品技术领域,包括修复体,以及设置修复体内部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安置在修复体的底部;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装置外壳、用于定位患者位置的定位模块和为定位模块供电的电源,定位模块与电源均位于装置外壳内部;本申请实现了对患者的远程位置监控;及时报警,避免了失踪后没有尽早报警,以及遇难后尸体、残骸难于寻找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防走失牙科修复体
本技术属于医疗产品
,涉及一种智能防走失牙科修复体。
技术介绍
每天都有儿童、青少年以及女性等弱势群体走失的案件发生,他们或被拐卖,或被绑架,处于危险境地。此外,老年人随着衰老,身患心脑血管等疾病,导致记忆力减退,外出可能会迷路,给家人寻找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警察,军人,战地记者,科学探险家,出国旅游、访问的人员等,可能处于危险境地或迷路。在发生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后,幸存者、遇难者的找寻以及身份核实成为非常棘手的问题。目前市场上已有包含GPS追踪设备的物品,但由于现有产品功能单一,使用较为不便。且遇到拐卖、绑架等情况时,随身物品很可能被取走,无法发挥定位和报警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防走失牙科修复体,解决了现有追踪设备功能单一,使用不便、容易被发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防走失牙科修复体,包括修复体,以及设置修复体内部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安置在修复体的底部;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装置外壳、用于定位患者位置的定位模块和为定位模块供电的电源,定位模块与电源均位于装置外壳内部;当修复体应用于修复恒磨牙的牙体缺损,修复体的水平部的底即是装置外壳水平部的底,修复体的内侧壁即是装置外壳的内侧壁,装置外壳的底壁和顶壁平行,即水平的上、下两个面平行,装置外壳的两个轴壁互相平行;当修复体应用于修复下颌第二乳磨牙根管治疗齿的牙体缺损,所述修复体的颊侧壁、舌侧壁、近中侧壁以及远中侧壁向外倾斜2-5度,形成牙合面大于牙颈部的梯形,修复体的底部即装置外壳的顶部平直,定位装置及其装置外壳放置在已经根管治疗完成的乳牙髓室内;当修复体应用于用于修复患者的下颌第一磨牙的牙齿缺失,所述修复体为活动的修复体,即患者能够自行摘下来,再戴在口腔里的义齿。活动修复体可以采用在患者口腔外3D打印制作完成,在打印过程中,将带有外壳的定位装置通过3D打印方式包埋在活动修复体的底部。活动修复体也可以是传统工艺制作而成,通过磨除义齿下方的树脂材料,放入定位装置,再通过放入自凝树脂材料使其聚合,连接义齿和定位装置。当修复体应用于修复恒磨牙的牙体缺损,所述装置外壳水平部的底壁与轴壁相交的线角,以及水平部的顶壁与轴壁相交的线角为圆角,在牙合面方向,修复体的边缘和装置外壳的边缘为圆钝的曲线。所述修复体及装置外壳远离牙髓腔侧外展即与纵向的成角为0-20度。当使用复合树脂材料制作的修复体,所述装置外壳的牙合面的材料厚度至少2mm,修复体邻面最厚处的厚度,即修复体的轴壁到牙齿邻面接触区的垂直距离至少1mm;若使用全瓷材料制作的修复体,装置外壳的牙合面的材料厚度至少1.5mm,修复体邻面最厚处的厚度,即修复体的轴壁到牙齿邻面接触区的垂直距离至少1.5mm。当修复体应用于修复下颌第二乳磨牙根管治疗齿的牙体缺损,装置外壳与牙齿颈部肩领对接的部分外形呈外展且圆滑的曲线。当修复体应用于用于修复患者的下颌第一磨牙的牙齿缺失,将修复体戴在口腔里,安装在前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修复体内安装定位模块,实现了对患者的远程位置监控,及时报警,避免了失踪后没有尽早报警,以及遇难后尸体、残骸难于寻找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修复体近远中方向结构剖面图;图2是实施例1的修复体结构颊舌方向剖面图;图3是实施例1的修复体内定位装置外观图;图4是实施例1的修复体结构俯视图;图5是实施例2的修复体结构示意图剖面图;图6是实施例2的修复体外观图;图7是实施例3的修复体外观图;图8是实施例3的修复体结构剖面图;图9是实施例3的修复体安装入口腔内之后的结构剖面图。图中:1-修复体,2-定位装置,3-装置外壳,4-定位模块,5-线角,6-轴壁,7夹角,8-釉牙本质界,9-牙髓腔,10-颊侧壁,11-舌侧壁,12-肩领,13-近中侧壁,14-远中侧壁,15-根管,16-基托,17-牙龈,18-牙槽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一种智能防走失牙科修复体,包括修复体1,以及设置修复体1内部的定位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2安置在修复体1的底部;所述定位装置2包括:装置外壳3、用于定位患者位置的定位模块4和为定位模块4供电的电源,定位模块4与电源均位于装置外壳3内部;当修复体1应用于修复恒磨牙的牙体缺损,修复体1的水平部的底即是装置外壳3水平部的底,修复体1的内侧壁即是装置外壳3的内侧壁,装置外壳3的底壁和顶壁平行,即水平的上、下两个面平行,装置外壳3的两个轴壁互相平行;当修复体1应用于修复下颌第二乳磨牙根管治疗齿的牙体缺损,所述修复体1的颊侧壁、舌侧壁、近中侧壁以及远中侧壁向外倾斜2-5度,形成牙合面大于牙颈部的梯形,修复体1的底部即装置外壳3的顶部平直,定位装置2及其装置外壳3放置在已经根管治疗完成的乳牙髓室内;当修复体1应用于用于修复患者的下颌第一磨牙的牙齿缺失,所述修复体1为活动的修复体1,即患者能够自行摘下来,再戴在口腔里的义齿,通过磨除义齿下方的树脂材料,放入定位装置2,再通过放入自凝树脂材料使其聚合,连接义齿和定位装置2。当修复体1应用于修复恒磨牙的牙体缺损,所述装置外壳3水平部的底壁与轴壁相交的线角,以及水平部的顶壁与轴壁相交的线角为圆角,在牙合面方向,修复体1的边缘和装置外壳3的边缘为圆钝的曲线。当使用复合树脂材料制作的修复体,所述修复体1及装置外壳3远离牙髓腔侧外展即与纵向长轴的成角为0-20度。当使用复合树脂材料制作的修复体1,所述装置外壳3的牙合面的材料厚度至少2mm,修复体1邻面最厚处的厚度,即修复体1的轴壁到牙齿邻面接触区的垂直距离至少1mm;若使用全瓷材料制作的修复体1,装置外壳3的牙合面的材料厚度至少1.5mm,修复体1邻面最厚处的厚度,即修复体1的轴壁到牙齿邻面接触区的垂直距离至少1.5mm。当修复体1应用于修复下颌第二乳磨牙根管治疗齿的牙体缺损,装置外壳3与牙齿颈部肩领对接的部分外形呈外展且圆滑的曲。当修复体1应用于用于修复患者的下颌第一磨牙的牙齿缺失,将修复体1戴在口腔里,安装在前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实施例1如图1、2、3、4所示,本实施例1公开的防走失修复体,包括修复体1,修复体内设有定位装置2,所述定位装置2安置在修复体1的底部;所述定位装置2包括:装置外壳3、用于定位患者位置的定位模块4和为定位模块4供电的电源,定位模块4与电源均位于装置外壳3内部;本实施例1是利用修复体1修复恒磨牙的牙体缺损病例,患牙发生牙齿牙合面和邻面的龋坏。定位装置的装置外壳3采用牙科专用树脂3D打印制作而成,修复体1是在患者口腔外,用牙科修复树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防走失牙科修复体,包括修复体,以及设置修复体内部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n所述定位装置安置在修复体的底部;/n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装置外壳、用于定位患者位置的定位模块和为定位模块供电的电源,定位模块与电源均位于装置外壳内部;/n当修复体应用于修复恒磨牙的牙体缺损,修复体的水平部的底即是装置外壳水平部的底,修复体的内侧壁即是装置外壳的内侧壁,装置外壳的底壁和顶壁平行,即水平的上、下两个面平行,装置外壳的两个轴壁互相平行;/n当修复体应用于修复下颌第二乳磨牙根管治疗齿的牙体缺损,所述修复体的颊侧壁、舌侧壁、近中侧壁以及远中侧壁向外倾斜2-5度,形成牙合面大于牙颈部的梯形,修复体的底部即装置外壳的顶部平直,定位装置及其装置外壳放置在已经根管治疗完成的乳牙髓室内;/n当修复体应用于用于修复患者的下颌第一磨牙的牙齿缺失,所述修复体为活动的修复体,即患者能够自行摘下来,再戴在口腔里的义齿;活动修复体能够采用在患者口腔外3D打印制作完成,在打印过程中,将带有外壳的定位装置通过3D打印方式包埋在活动修复体的底部;活动修复体也能够通过磨除义齿下方的树脂材料,放入定位装置,再通过放入自凝树脂材料使其聚合,连接义齿和定位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防走失牙科修复体,包括修复体,以及设置修复体内部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装置安置在修复体的底部;
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装置外壳、用于定位患者位置的定位模块和为定位模块供电的电源,定位模块与电源均位于装置外壳内部;
当修复体应用于修复恒磨牙的牙体缺损,修复体的水平部的底即是装置外壳水平部的底,修复体的内侧壁即是装置外壳的内侧壁,装置外壳的底壁和顶壁平行,即水平的上、下两个面平行,装置外壳的两个轴壁互相平行;
当修复体应用于修复下颌第二乳磨牙根管治疗齿的牙体缺损,所述修复体的颊侧壁、舌侧壁、近中侧壁以及远中侧壁向外倾斜2-5度,形成牙合面大于牙颈部的梯形,修复体的底部即装置外壳的顶部平直,定位装置及其装置外壳放置在已经根管治疗完成的乳牙髓室内;
当修复体应用于用于修复患者的下颌第一磨牙的牙齿缺失,所述修复体为活动的修复体,即患者能够自行摘下来,再戴在口腔里的义齿;活动修复体能够采用在患者口腔外3D打印制作完成,在打印过程中,将带有外壳的定位装置通过3D打印方式包埋在活动修复体的底部;活动修复体也能够通过磨除义齿下方的树脂材料,放入定位装置,再通过放入自凝树脂材料使其聚合,连接义齿和定位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蔚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