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629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部以及矩阵结构。第一部用以连接第一光学元件,且对应于第一光线。矩阵结构设置于前述第一部上,且对应于第二光线,其中前述第一光线与前述第二光线不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特别涉及一种设置有矩阵结构以对应杂光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智能型手机或数码相机)皆具有照相或录影的功能。这些电子装置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并朝着便利和轻薄化的设计方向进行发展,以提供使用者更多的选择。前述具有照相或录影功能的电子装置通常设有一镜头驱动模组,以驱动一镜头沿着一光轴进行移动,进而达到自动对焦(autofocus;AF)及/或光学防手震(opticalimagestablization;OIS)的功能。光线可穿过前述镜头在一感光元件上成像。然而,在光学成像的过程中,外界的杂光往往会因反射而进入前述感光元件。如此一来,往往会造成影像品质不佳,无法符合使用者对于影像品质的要求。因此,如何解决前述问题始成一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部以及矩阵结构。第一部用以连接第一光学元件,且对应于第一光线。矩阵结构设置于前述第一部上,且对应于第二光线,其中前述第一光线与前述第二光线不同。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光线和前述第二光线的行进方向不平行。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部具有圆角结构,且前述矩阵结构设置于前述圆角结构上。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部具有一开口,且前述圆角结构形成于前述开口的周缘。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矩阵结构具有一曲率。在一实施例中,前述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部以及驱动组件。第二部可相对于前述第一部运动。驱动组件驱动前述第二部相对于前述第一部运动。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矩阵结构设置于前述第二部上。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光学元件设置于前述第一部之外,且前述第二光线不通过前述第一光学元件。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光学元件设置于前述第一部之内,且前述第二光线通过前述第一光学元件照射至前述矩阵结构。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矩阵结构包括多层结构,且前述多层结构包括金属材质。在一实施例中,前述多层结构包括多个凸出部,且前述凸出部的尺寸不同。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矩阵结构的延伸方向与前述第一光线的行进方向不平行。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矩阵结构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光线的行进方向不垂直。在一实施例中,前述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光学元件,对应于前述第一光学元件,其中前述矩阵结构设置于前述第一光学元件和前述第二光学元件之间。在一实施例中,沿前述第一光学元件和前述第二光学元件的排列方向观察,前述第一光学元件和前述第二光学元件至少部分重叠。在一实施例中,沿垂直前述第一光学元件和前述第二光学元件的排列方向的方向观察,前述第一光学元件和前述第二光学元件不重叠。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部包括外框及底座,前述外框设置于前述底座上,前述外框具有一开口,前述底座具有挡墙,且沿前述第一光学元件和前述第二光学元件的排列方向观察,前述挡墙与前述开口至少部分重叠。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矩阵结构设置于前述挡墙朝向前述外框的表面上。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部还包括框架,位于前述外框及前述底座之间,前述框架具有遮光结构,且沿前述第一光学元件和前述第二光学元件的排列方向观察,前述遮光结构与前述开口至少部分重叠。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矩阵结构设置于前述遮光结构朝向前述底座的表面上。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显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立体图。图2显示图1所示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爆炸图。图3显示沿图1所示的线12-B的剖视图。图4显示图1所示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放大立体图。图5显示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放大立体图。图6显示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放大立体图。图7显示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放大立体图。图8显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矩阵结构的示意图。图9显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矩阵结构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2-101光学元件驱动机构12-110外框12-111顶面12-112第一侧面12-113第二侧面12-115第一开口12-116第二开口12-117长边12-118短边12-120底座12-121金属件12-122挡墙12-123锯齿状结构12-124顶点12-125上表面12-126切削面12-130承载座12-140第一电磁驱动组件12-141第一磁性元件12-142第一线圈12-145第二电磁驱动组件12-146第二磁性元件12-147第二线圈12-150框架12-151遮光结构12-152锯齿状结构12-153顶点12-160第一弹性元件12-161第二弹性元件12-170电路构件12-180感测组件12-181感测器12-182参考元件12-183集成电路元件12-190矩阵结构12-191金属层12-192介电层12-193凸出部12-B线12-C中心轴12-F固定部12-L1第一光线12-L2第二光线12-M活动部12-O光轴12-P导磁板12-S光学元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然而,可轻易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许多合适的新型概念而可实施于广泛的各种特定背景。所揭示的特定实施例仅仅用于说明以特定方法使用本技术,并非用以局限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实施例中可能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下方”或“底部”及“上方”或“顶部”,以描述附图的一个元件对于另一元件的相对关系。能理解的是,如果将附图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下方”侧的元件将会成为在“上方”侧的元件。应理解的是,虽然在此可使用用语“第一”、“第二”等来叙述各种元件、材料及/或部分,这些元件、材料及/或部分不应被这些用语限定,且这些用语仅是用来区别不同的元件、材料及/或部分。因此,以下讨论的一第一元件、材料及/或部分可在不偏离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教示的情况下被称为一第二元件、材料及/或部分,且除非特别定义,在权利要求中所述的第一或第二元件、材料及/或部分可在符合权利要求记载的情况下被理解为说明书中的任一元件、材料及/或部分。除非另外定义,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语(包括技术及科学用语)具有与此篇公开所属
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义。能理解的是这些用语,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读成具有一与相关技术及本技术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应以一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第一部,用以连接一第一光学元件,对应于一第一光线;以及/n一矩阵结构,设置于该第一部上,对应于一第二光线,其中该第一光线与该第二光线不同。/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220 EP 19218896;20190816 US 62/887,9051.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部,用以连接一第一光学元件,对应于一第一光线;以及
一矩阵结构,设置于该第一部上,对应于一第二光线,其中该第一光线与该第二光线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线和该第二光线的行进方向不平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部具有一圆角结构,且该矩阵结构设置于该圆角结构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部具有一开口,且该圆角结构形成于该开口的周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矩阵结构具有一曲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二部,可相对于该第一部运动;以及
一驱动组件,用以驱动该第二部相对于该第一部运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矩阵结构设置于该第二部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学元件设置于该第一部之外,且该第二光线不通过该第一光学元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学元件设置于该第一部之内,且该第二光线通过该第一光学元件照射至该矩阵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矩阵结构包括一多层结构,且该多层结构包括金属材质。


11.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智伟蔡睿鸿陈树山徐茂国宋欣忠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