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凑型电机运行数据记录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5856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紧凑型电机运行数据记录器结构,包括外壳、控制板卡、振动及温度检测板卡和电源板卡。所述的外壳为箱体式结构,前部设有电源接口端子和检测信号接口端子,后端设有后盖;箱体内底部设有三个卡槽,控制板卡、振动及温度检测板卡和电源板卡分别垂直安装在这三个卡槽上;振动及温度检测板卡的前端设有第一硬接线端子,后端设有第二硬接线端子,第一硬接线端子通过插针与电源板卡上的端子相连,实现电气连接;第二硬接线端子通过插针与控制板卡上的端子相连,实现电气连接。将传统的一整块控制板分成3小块板卡的设计,避免了一块电路板体积过大,造成记录器总体体积过大,节约了箱体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紧凑型电机运行数据记录器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机运行数据记录器
,特别涉及一种紧凑型电机运行数据记录器结构。
技术介绍
电机应用非常广泛,电机在运行过程中,多数企业主要通过DCS系统测量以及显示电机的运行状态,但是由于DCS系统较为复杂,运行成本较高,对数字量控制和时序控制不能同步进行,所以一旦电机发生故障,不仅不容易找到问题的根源,同时也延长了处理问题的时间和周期。为了实时掌握电机运行状态,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发挥电机最大效益,做到科学管理和预知维修,必须对电机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保证电机的健康、高效运行。专利号为CN20498986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发电机组运行数据记录器,通过在外壳体内设置循环数据缓存模组、主动监测比较模组、记录模组,可以实现冗余数据量的问题,在发电机组发生随即故障时能够为所记录到的运行数据提供保护,但是上述发电机组运行数据记录器结构复杂,设备整体较为庞大,不便于在不同的电机之间进行拆装。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体积小,安装维护方便的智能紧凑型电机运行数据记录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紧凑型电机运行数据记录器结构,将传统的一整块控制板分成3小块板卡的设计,避免了一块电路板体积过大,造成记录器总体体积过大,节约了箱体的体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紧凑型电机运行数据记录器结构,包括外壳、控制板卡、振动及温度检测板卡和电源板卡。所述的外壳为箱体式结构,前部设有电源接口端子和检测信号接口端子,后端设有后盖;箱体内底部设有三个卡槽,控制板卡、振动及温度检测板卡和电源板卡分别垂直安装在这三个卡槽上;振动及温度检测板卡与外壳前端的检测信号接口端子相连,电源板卡与外壳前端的电源接口端子相连;振动及温度检测板卡的前端设有第一硬接线端子,后端设有第二硬接线端子,第一硬接线端子通过插针与电源板卡上的端子相连,实现电气连接;第二硬接线端子通过插针与控制板卡上的端子相连,实现电气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控制板卡为电气的电路板卡,板卡上安装有主控芯片。进一步地,所述的振动及温度检测板卡为电气的电路板卡,板卡上安装有模数转换芯片,模数转换芯片将外部的电机温度和振动传感器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后送入控制板卡中。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源板卡为电气的电路板卡,板卡上安装有24VDC电源模块、5VDC电源模块及电感和电容器件。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壳的后盖上还设有三排卡爪,分别用于对控制板卡、振动及温度检测板卡和电源板卡的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为避免一块电路板体积过大,造成记录器总体体积过大,而多块短路板单块体积缩小,但功能分散的结果,采用合理的分块设计电路板板卡的设计方法,每个板卡为相对独立功能的板卡;这种设计方法大大减小了电路板卡的总体体积。2、本技术供电电源板卡、振动检测及温度检测板卡和控制板卡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均固定在外壳主体卡槽内;板卡与板卡之间在满足安全距离和爬电距离的前提下,尽量靠近,有效节省了设计空间。3、本技术板卡的外部接线端子位于记录器的前端,端子为插拔式端子,无需专用工具接线,方便接线与维护,记录器体积小,能够导轨安装,板卡通过外壳卡槽固定,无需螺丝固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紧凑型电机运行数据记录器结构立体图;图2是拆除内部板卡后外壳主体与外壳后盖的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内部三个板卡(控制板卡、振动及温度检测板卡和电源板卡)的结构图;图4是外壳主体内部板卡之间连接关系图;图5是外壳前端的端口图。图中:1-外壳12-电源板卡卡槽13-振动及温度检测板卡卡槽14-电源板卡卡槽15-螺栓孔16-指示灯17-外部电源插孔18-U口19-天线口2-后盖21-后盖上的凹槽22-后盖底部的卡子23-卡爪;电源板卡31-电源接口端子32-第一硬接线端子33-24VDC电源模块34-5VDC电源模块35-电感36-电容;振动及温度检测板卡41-检测信号接口端子42-第二硬接线端子43-模数转换芯片;控制板卡51-主控芯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5所示,一种紧凑型电机运行数据记录器结构,包括外壳1、控制板卡5、振动及温度检测板卡4和电源板卡3。如图1-3所示,所述的外壳1为箱体式结构,前部设有电源接口端子31和检测信号接口端子41,后端设有后盖2;箱体内底部设有三个卡槽(12、13、14),控制板卡5、振动及温度检测板卡4和电源板卡3分别垂直安装在这三个卡槽(12、13、14)上。电源接口端子31与箱体内部的电源板卡3相连,检测信号接口端子41和箱体内部的振动及温度检测板卡4相连。如图4所示,振动及温度检测板卡4的前端设有第一硬接线端子32,后端设有第二硬接线端子42,第一硬接线端子32通过插针与电源板卡3上的端子相连,实现电气连接;第二硬接线端子42通过插针与控制板卡5上的端子相连,实现电气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的控制板卡5为电气的电路板卡,板卡上安装有主控芯片51(STM32)。如图3所示,所述的振动及温度检测板卡4为电气的电路板卡,板卡上安装有模数转换芯片43(AMC1200),模数转换芯片43将外部的电机温度和振动传感器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后送入控制板卡5中。如图3所示,所述的电源板卡3为电气的电路板卡,板卡上安装有24VDC电源模块33、5VDC电源模块34及电感35和电容36器件。如图2所示,所述的外壳1的后盖2上还设有三排卡爪23,分别用于对控制板卡5、振动及温度检测板卡4和电源板卡3的固定。本技术的紧凑型电机运行数据记录器结构体积小,可以进行导轨式安装,因此,如图1、5所示,本技术还在后盖2上设计了用于导轨式安装的凹槽21和底部的卡子22(凹槽21和卡子22是电气控制柜内导轨式安装的标准配置),能够用于电气控制柜内的导轨式安装。如图5所示,本技术的外壳上还设计了各种功能口,包括外部电源插孔18-U口19-天线口。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贡献在于结构的设计,用于实现整体的体积小的技术效果,电机运行数据记录器(仪)的电气控制部分已是公开的技术,本技术中各控制板卡上的电气原件的电气原理设计部分不是本技术的保护内容,本实施例中不做详细阐述。以上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中所用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紧凑型电机运行数据记录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控制板卡、振动及温度检测板卡和电源板卡;/n所述的外壳为箱体式结构,前部设有电源接口端子和检测信号接口端子,后端设有后盖;箱体内底部设有三个卡槽,控制板卡、振动及温度检测板卡和电源板卡分别垂直安装在这三个卡槽上;振动及温度检测板卡与外壳前端的检测信号接口端子相连,电源板卡与外壳前端的电源接口端子相连;/n振动及温度检测板卡的前端设有第一硬接线端子,后端设有第二硬接线端子,第一硬接线端子通过插针与电源板卡上的端子相连,实现电气连接;第二硬接线端子通过插针与控制板卡上的端子相连,实现电气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凑型电机运行数据记录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控制板卡、振动及温度检测板卡和电源板卡;
所述的外壳为箱体式结构,前部设有电源接口端子和检测信号接口端子,后端设有后盖;箱体内底部设有三个卡槽,控制板卡、振动及温度检测板卡和电源板卡分别垂直安装在这三个卡槽上;振动及温度检测板卡与外壳前端的检测信号接口端子相连,电源板卡与外壳前端的电源接口端子相连;
振动及温度检测板卡的前端设有第一硬接线端子,后端设有第二硬接线端子,第一硬接线端子通过插针与电源板卡上的端子相连,实现电气连接;第二硬接线端子通过插针与控制板卡上的端子相连,实现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凑型电机运行数据记录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根艺赵跃东刘宇航吴宣东张浩周良刘平顺范红伟刘建波付田甜
申请(专利权)人:卧龙电气集团辽宁荣信电气传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