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C电压过零触发检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559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AC电压过零触发检测电路,它涉及AC电压保护控制技术领域。第一电阻的一端与市政供电的火线相连,第一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至运算放大器的3脚相连,第三电阻的一端与市政供电的零线相连,第三电阻另一端依次连接第四电阻、TVS瞬态二极管至运算放大器的3脚,第二电阻、第四电阻与TVS瞬态二极管相接的节点分别连接第五电阻、第六电阻至地端,运算放大器的4脚与5脚之间接有电容,运算放大器的5脚连接至3.3V供电电源,运算放大器的1脚连接第七电阻至3.3V供电电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元器件少,简单可靠,能精确地对正弦波进行信号处理,延长继电器使用寿命,提升负载电流,成本低,精度高,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AC电压过零触发检测电路
本技术涉及的是AC电压保护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AC电压过零触发检测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在市政建设领域,AC正弦波作为标准市电供电源,在实际工作应用中可能需要频繁的AC输入开断,但是如果负载是LED驱动电源等容性负载,在投切过程中会出现非常大的过冲电流,继电器交流触电容易被烧坏,影响继电器的寿命。基于此,设计一种新型的AC电压过零触发检测电路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AC电压过零触发检测电路,结构设计合理,元器件少,简单可靠,能精确地对正弦波进行信号处理,延长继电器使用寿命,提升负载电流,成本低,精度高,易于推广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AC电压过零触发检测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TVS瞬态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七电阻和电容,第一电阻的一端与市政供电的火线相连,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至运算放大器的3脚相连,第三电阻的一端与市政供电的零线相连,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依次连接第四电阻、TVS瞬态二极管至运算放大器的3脚,所述第二电阻与TVS瞬态二极管相接的节点连接第五电阻至地端,第四电阻与TVS瞬态二极管相接的节点连接第六电阻至地端,运算放大器的2脚、4脚均接地,运算放大器的4脚与5脚之间接有电容,运算放大器的5脚连接至3.3V供电电源,运算放大器的1脚连接第七电阻至3.3V供电电源,运算放大器的1脚输出处理过的过零信号。作为优选,所述的运算放大器采用运算放大器TS321,作为比较器对正弦波形进行处理。作为优选,所述的TVS瞬态二极管采用瞬态二极管PESD5V0S1BB,用以限制AC信号分压后的电压幅值,保护运算放大器的输入口端不会过压损坏。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的阻值均为100KΩ,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的阻值均为249Ω,第七电阻的阻值为100KΩ,为后续单片机提供一个默认高电平信号。作为优选,所述的电容作为运算放大器的供电电压去偶电容,其容值为0.1uF。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电路使用常用的电子元器件进行信号检测,能精确地对正弦波进行信号处理,元器件少,简单可靠,使用方便,大大延长继电器使用寿命,提升负载电流,成本低,精度高,应用前景广阔。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图;图2为本技术AC交流信号经电阻分压后的输出波形图;图3为本技术经过运算放大器输出的波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照图1-3,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AC电压过零触发检测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U1、TVS瞬态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第七电阻R7和电容C1,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市政供电的火线相连,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至运算放大器U1的3脚相连,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市政供电的零线相连,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依次连接第四电阻R4、TVS瞬态二极管D1至运算放大器U1的3脚,所述第二电阻R2与TVS瞬态二极管D1相接的节点连接第五电阻R5至地端,第四电阻R4与TVS瞬态二极管D1相接的节点连接第六电阻R6至地端,运算放大器U1的2脚、4脚均接地,运算放大器U1的4脚与5脚之间接有电容C1,运算放大器U1的5脚连接至3.3V供电电源,运算放大器U1的1脚连接第七电阻R7至3.3V供电电源,运算放大器U1的1脚输出处理过的过零信号。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运算放大器U1采用运算放大器TS321,作为比较器对正弦波形进行处理。所述的TVS瞬态二极管D1采用瞬态二极管PESD5V0S1BB,用以限制AC信号分压后的电压幅值,保护运算放大器U1的输入口端不会过压损坏。所述的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的阻值均为100KΩ,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的阻值均为249Ω,第七电阻R7的阻值为100KΩ,为后续单片机提供一个默认高电平信号。此外,所述的电容C1作为运算放大器U1的供电电压去偶电容,其容值为0.1uF。本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与所述第五电阻R5对交流正弦波进行分压,同理,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与第六电阻R6对交流正弦波进行分压,分压后得到幅值满足运算放大器U1的正极输入电压范围,与负极的接地信号进行比较,当正弦波的电压幅值大于0V时,所述运算放大器U1就输出高电平,当正弦波电压低于0V时,运算放大器U1就输出低电平。该电路的工作原理为:AC交流经过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及第五电阻R5被分压到0.25V左右的正弦波(以220VAC为例),将运算放大器U1的输入负极IN-接地,将AC电压分压后的波形输入到运算放大器U1的正极IN+,运算放大器U1被作为比较器将IN+的信号与IN-的信号进行比较:当IN+的信号大于0V时,即AC电压在正半周期时,运算放大器U1输出3.3V高电平;当IN+的信号小于0V时,即AC电压在负半周期时,运算放大器U1输出0V低电平,运算放大器输出信号为周期为20ms,占空比为50%的调制信号(以50hz交流信号为例),PWM的电平变化点(由高电平变低电平或由低电平变高电平)即为交流正弦波的过零点,在交流信号的过零点进行继电器的投切,可实现对继电器最小的损伤,以及负载电流容量的最大提升和优化。本具体实施方式通过运算放大器的轨到轨特性,可实现交流电压几乎0V电压的触发,比使用光耦在交流信号的低于某一个电压值才能触发的方式更准确,并且不论50HZ或60HZ、110V或380V,均可完全适用并准确判断出AC交流信号过零触发点。该电路广泛用于市电通过继电器在过零点进行投切的的检测,电路结构简单,使用常用的电子元器件进行信号检测,元器件少,且方便可靠,精度高,有效实现对AC电压波形精确处理,进而得出AC电压的过零点,大大延长继电器使用寿命,提升负载电流,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AC电压过零触发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运算放大器(U1)、TVS瞬态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第七电阻(R7)和电容(C1),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市政供电的火线相连,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至运算放大器(U1)的3脚相连,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市政供电的零线相连,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依次连接第四电阻(R4)、TVS瞬态二极管(D1)至运算放大器(U1)的3脚,所述第二电阻(R2)与TVS瞬态二极管(D1)相接的节点连接第五电阻(R5)至地端,第四电阻(R4)与TVS瞬态二极管(D1)相接的节点连接第六电阻(R6)至地端,运算放大器(U1)的2脚、4脚均接地,运算放大器(U1)的4脚与5脚之间接有电容(C1),运算放大器(U1)的5脚连接至3.3V供电电源,运算放大器(U1)的1脚连接第七电阻(R7)至3.3V供电电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C电压过零触发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运算放大器(U1)、TVS瞬态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第七电阻(R7)和电容(C1),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市政供电的火线相连,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至运算放大器(U1)的3脚相连,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市政供电的零线相连,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依次连接第四电阻(R4)、TVS瞬态二极管(D1)至运算放大器(U1)的3脚,所述第二电阻(R2)与TVS瞬态二极管(D1)相接的节点连接第五电阻(R5)至地端,第四电阻(R4)与TVS瞬态二极管(D1)相接的节点连接第六电阻(R6)至地端,运算放大器(U1)的2脚、4脚均接地,运算放大器(U1)的4脚与5脚之间接有电容(C1),运算放大器(U1)的5脚连接至3.3V供电电源,运算放大器(U1)的1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飞杜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沪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