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观成专利>正文

燃烧器炉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036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烧器炉头,包括外环火引射管、中心火引射管、外环火混气腔、底座、外环火气槽、中心火混气腔及中心火出气孔;在所述外环火混气腔上设有一个以上的外环火出气口;其特点是所述中心火混气腔的气道呈“弯折”状从而形成稳压的折流燃气气流通道,中心火混气腔的气道底部的弯折角a是90°至170°,所述中心火混气腔迎着进气部位的壁与中心火引射管的底部夹角b是90°至170°。其优点为:中心火混气腔大小形状合适,燃气通过中心火混气腔后,燃气的气压及流速变化小,中心火出气孔的流速合适,炉头燃烧效率高,火力大,且不会有倒流现象发生,使用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烧器炉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烧器炉头。
技术介绍
现有燃烧器炉头包括炉头及外环火气座,在所述炉头上分别设有外环火引射管、外环火引射管、中心火引射管、外环火混气腔、外环火出气槽、外环火气座、中心火混气腔及中心火出出气孔;所述中心火引射管的进气口与外界燃气连通,中心火引射管的出气口与中心火混气腔的进气口连通,所述中心火混气腔的出气口与中心火出气槽连通,中心火混气腔的混气空间过大;燃烧时,一方面,燃气通过中心火混气腔过程中,燃气气压变小,中心火出气孔流速慢,造成中心火出气腔的出气量减少,炉头燃烧效率低,火力小;另一方面,由于中心火出气孔流速慢,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倒流现象,使用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燃烧器炉头,中心火混气腔大小形状合适,燃气通过中心火混气腔后,燃气的气压及流速变化小,中心火出气孔的流速合适,炉头燃烧效率高,火力大,且不会有倒流现象发生,使用安全可靠。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燃烧器炉头,包括外环火引射管、中心火引射管、外环火混气腔、底座、外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烧器炉头,包括外环火引射管(1)、中心火引射管(2)、外环火混气腔(4)、底座(5)、外环火气槽(6)、中心火混气腔(11)及中心火出气孔(8);在所述外环火混气腔(4)上设有一个以上的外环火出气口(41);所述外环火引射管(1)、中心火引射管(2)、外环火混气腔(4)、中心火混气腔(11)及中心火出气孔(8)均与底座(5)固定,所述外环火气槽(6)位于外环火混气腔(4)上方,所述外环火引射管(1)的进气口与外界燃气相通,外环火引射管(1)的出气口与外环火混气腔(4)连通,外环火出气口(41)与外环火气槽(6)的进气口连通;所述中心火引射管(2)的进气口与外界燃气相通,中心火引射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器炉头,包括外环火引射管(1)、中心火引射管(2)、外环火混气腔(4)、底座(5)、外环火气槽(6)、中心火混气腔(11)及中心火出气孔(8);在所述外环火混气腔(4)上设有一个以上的外环火出气口(41);所述外环火引射管(1)、中心火引射管(2)、外环火混气腔(4)、中心火混气腔(11)及中心火出气孔(8)均与底座(5)固定,所述外环火气槽(6)位于外环火混气腔(4)上方,所述外环火引射管(1)的进气口与外界燃气相通,外环火引射管(1)的出气口与外环火混气腔(4)连通,外环火出气口(41)与外环火气槽(6)的进气口连通;所述中心火引射管(2)的进气口与外界燃气相通,中心火引射管(2)的出气口与中心火混气腔(11)的进气口连通,所述中心火混气腔(11)的出气口与中心火出气孔(8)的进气口连通,所述中心火出气孔(8)的出气口位于外环火气槽(6)的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火混气腔(11)的气道呈“弯折”状从而形成稳压的折流燃气气流通道,中心火混气腔(11)的气道底部的弯折角a是90°至170°,所述中心火混气腔(11)迎着进气部位的壁(111)与中心火引射管(2)的底部夹角b是90°至1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炉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环火引射管(3)、内环火混气腔(12)及内环火出气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观成
申请(专利权)人:梁观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