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手电筒充电接口的防尘结构及其手电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979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移动照明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手电筒充电接口的防尘结构及其手电筒,包括:尾盖压板,所述尾盖压板的中心设有外充电孔,为通孔,所述尾盖压板内侧表面围绕所述外充电孔设置有至少三个圆周螺旋分布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第一端离所述外充电孔的距离要大于其第二端离所述外充电孔的距离;旋转叶片,安装到所述尾盖压板内侧,与所述第一滑槽一一对应,每片所述旋转叶片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对应的第一滑动块,使用时,旋转所述旋转叶片,第一滑槽的槽内壁推动所述旋转叶片,使得所述外充电孔被开启或封闭;将充电插头插入外充电孔中并与充电接口对接,再次旋转所述旋转叶片就能将外充电孔关闭,具有较好的防尘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手电筒充电接口的防尘结构及其手电筒
本技术属于移动照明
,涉及一种用于手电筒充电接口的防尘结构及其手电筒。
技术介绍
现有手电筒,充电接口多为裸露式或者用硅胶塞将充电口塞住;裸露式充电接口极易进杂物或灰尘,一旦充电接口的表面蒙上过多的污渍,就会影响充电接口的正常使用;而硅胶塞又极易拉断,频繁地使用硅胶套容也容易将硅胶塞遗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现有手电筒相比,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手电筒充电接口的防尘结构及其手电筒,旋转式操作,操作简单,结构可靠、耐用,充分保证了充电接口不被外界污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手电筒充电接口的防尘结构,包括:尾盖压板,所述尾盖压板的中心设有外充电孔,为通孔,所述尾盖压板内侧表面围绕所述外充电孔设置有至少三个圆周螺旋分布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第一端离所述外充电孔的距离要大于其第二端离所述外充电孔的距离;旋转叶片,安装到所述尾盖压板内侧,与所述第一滑槽一一对应,每片所述旋转叶片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手电筒充电接口的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尾盖压板(1),所述尾盖压板(1)的中心设有外充电孔(102),为通孔,所述尾盖压板(1)内侧表面围绕所述外充电孔(102)设置有至少三个圆周螺旋分布的第一滑槽(101),所述第一滑槽(101)的第一端离所述外充电孔(102)的距离要大于其第二端离所述外充电孔(102)的距离;/n旋转叶片(2),安装到所述尾盖压板(1)内侧,与所述第一滑槽(101)一一对应,每片所述旋转叶片(2)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101)对应的第一滑动块(201),所述旋转叶片(2)的内表面设有第二滑动块(202),所述第一滑动块(201)在所述第一滑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手电筒充电接口的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尾盖压板(1),所述尾盖压板(1)的中心设有外充电孔(102),为通孔,所述尾盖压板(1)内侧表面围绕所述外充电孔(102)设置有至少三个圆周螺旋分布的第一滑槽(101),所述第一滑槽(101)的第一端离所述外充电孔(102)的距离要大于其第二端离所述外充电孔(102)的距离;
旋转叶片(2),安装到所述尾盖压板(1)内侧,与所述第一滑槽(101)一一对应,每片所述旋转叶片(2)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101)对应的第一滑动块(201),所述旋转叶片(2)的内表面设有第二滑动块(202),所述第一滑动块(201)在所述第一滑槽(101)滑动时,所述第一滑槽(101)的槽内壁推动所述旋转叶片(2),使得所述外充电孔(102)被开启或封闭;
筒身尾盖(4),所述筒身尾盖(4)上设有收容所述第二滑动块(202)的若干第二滑槽(402),所述第二滑动块(202)在所述第二滑槽(402)内可滑动;所述尾盖压板(1)相对于所述筒身尾盖(4)可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手电筒充电接口的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101)为弧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手电筒充电接口的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叶片(2)为扇形结构,所述扇形结构的较窄端靠近所述外充电孔(102)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手电筒充电接口的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块(201)为圆柱形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航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傲雷电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