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排交叉滚柱式回转支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838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单排交叉滚柱式回转支承,包括上外座圈、下外座圈和内座圈,所述上外座圈的底部与下外座圈的顶部相适配,所述内座圈的顶部贯穿下外座圈的内腔并延伸至上外座圈的内腔,所述上外座圈和下外座圈的内表面与内座圈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滚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单排交叉滚柱式回转支承轴向承载能力和倾翻力矩承载能力相对较弱,在轴向承载力和倾覆力矩不大的情况下,具有刚度大,变形小,但当受到较大的轴向力和倾覆力矩时,变形大,无法满足运转精度,并且滚柱不便于安装或更换,同时不便于添加润滑油,滚柱在转动时表面的润滑油进行损耗,导致滚柱的表面摩擦系数增大造成回转支承的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排交叉滚柱式回转支承
本技术涉及回转支承
,具体为单排交叉滚柱式回转支承。
技术介绍
回转支承在工业中应用很广泛,是两物体之间需作相对回转运动,又需同时承受轴向力、径向力、倾翻力矩的机械所必需的重要传动原件,单排交叉滚柱式回转支承,能承受较大的径向力,但是现有的单排交叉滚柱式回转支承轴向承载能力和倾翻力矩承载能力相对较弱,在轴向承载力和倾覆力矩不大的情况下,具有刚度大,变形小,但当受到较大的轴向力和倾覆力矩时,变形大,无法满足运转精度,并且滚柱不便于安装或更换,同时不便于添加润滑油,滚柱在转动时表面的润滑油进行损耗,导致滚柱的表面摩擦系数增大造成回转支承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单排交叉滚柱式回转支承,具备轴向承载能力与倾翻力矩承载能力较强、便于添加润滑油、滚柱便于安装或更换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单排交叉滚柱式回转支承轴向承载能力和倾翻力矩承载能力相对较弱,在轴向承载力和倾覆力矩不大的情况下,具有刚度大,变形小,但当受到较大的轴向力和倾覆力矩时,变形大,无法满足运转精度,并且滚柱不便于安装或更换,同时不便于添加润滑油,滚柱在转动时表面的润滑油进行损耗,导致滚柱的表面摩擦系数增大造成回转支承的损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单排交叉滚柱式回转支承,包括上外座圈、下外座圈和内座圈,所述上外座圈的底部与下外座圈的顶部相适配,所述内座圈的顶部贯穿下外座圈的内腔并延伸至上外座圈的内腔,所述上外座圈和下外座圈的内表面与内座圈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滚柱,所述上外座圈内表面与内座圈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滚珠,所述下外座圈底部的左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腔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圆孔,所述上外座圈底部的左侧开设有第一螺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腔的顶部贯穿设置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顶部贯穿第一圆孔的内腔并延伸至第一螺纹槽的内腔,所述第一螺栓与第一螺纹槽螺纹连接,所述上外座圈左侧的底部开设有油道,所述上外座圈左侧的底部贯穿设置有油嘴,所述油嘴的右侧贯穿至油道的内腔。优选的,所述上外座圈左侧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腔的右侧开设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凹槽内腔的右侧贯穿设置有塞子,所述第二凹槽内腔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第二螺纹槽,所述塞子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塞子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贯穿设置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的右端贯穿通孔的内腔并延伸至第二螺纹槽的内腔,所述第二螺栓与第二螺纹槽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内座圈的顶部开设有上环形槽,所述上环形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上密封垫,所述上密封垫的一侧延伸至上环形槽的外部并与上外座圈的内表面接触。优选的,所述内座圈的底部开设有下环形槽,所述下环形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下密封垫,所述下密封垫的一侧延伸至下环形槽的外部并与下外座圈的底部接触。优选的,所述上外座圈和下外座圈的内表面与内座圈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与滚柱相适配的第一滚道,所述上外座圈内表面与内座圈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与滚珠相适配的第二滚道,所述滚柱和滚珠的个数均为若干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上外座圈、下外座圈、内座圈、滚柱、滚珠、第一凹槽、第一圆孔、第一螺纹槽、第一螺栓、油道和油嘴进行配合,具备轴向承载能力与倾翻力矩承载能力较强、便于添加润滑油、滚柱便于安装或更换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单排交叉滚柱式回转支承轴向承载能力和倾翻力矩承载能力相对较弱,在轴向承载力和倾覆力矩不大的情况下,具有刚度大,变形小,但当受到较大的轴向力和倾覆力矩时,变形大,无法满足运转精度,并且滚柱不便于安装或更换,同时不便于添加润滑油,滚柱在转动时表面的润滑油进行损耗,导致滚柱的表面摩擦系数增大造成回转支承的损坏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二凹槽和第二圆孔,在不拆卸回转支承的情况下,便于滚珠的更换,通过设置塞子、第二螺纹槽、通孔和第二螺栓,对滚珠进行限位,防止滚珠从第二凹槽和第二圆孔进行漏出,通过设置上密封垫和下密封垫,对回转支承进行密封,防止颗粒物的进入,造成回转支承的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B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上外座圈、2下外座圈、3内座圈、4滚柱、5滚珠、6第一凹槽、7第一圆孔、8第一螺纹槽、9第一螺栓、10油道、11油嘴、12第二凹槽、13第二圆孔、14塞子、15第二螺纹槽、16通孔、17第二螺栓、18上环形槽、19上密封垫、20下环形槽、21下密封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单排交叉滚柱式回转支承,包括上外座圈1、下外座圈2和内座圈3,上外座圈1的底部与下外座圈2的顶部相适配,内座圈3的顶部贯穿下外座圈2的内腔并延伸至上外座圈1的内腔,上外座圈1和下外座圈2的内表面与内座圈3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滚柱4,上外座圈1内表面与内座圈3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滚珠5,下外座圈2底部的左侧开设有第一凹槽6,第一凹槽6内腔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圆孔7,上外座圈1底部的左侧开设有第一螺纹槽8,第一凹槽6内腔的顶部贯穿设置有第一螺栓9,第一螺栓9的顶部贯穿第一圆孔7的内腔并延伸至第一螺纹槽8的内腔,第一螺栓9与第一螺纹槽8螺纹连接,上外座圈1左侧的底部开设有油道10,上外座圈1左侧的底部贯穿设置有油嘴11,油嘴11的右侧贯穿至油道10的内腔,上外座圈1左侧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凹槽12,第二凹槽12内腔的右侧开设有第二圆孔13,第二凹槽12内腔的右侧贯穿设置有塞子14,第二凹槽12内腔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第二螺纹槽15,塞子14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通孔16,塞子14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贯穿设置有第二螺栓17,第二螺栓17的右端贯穿通孔16的内腔并延伸至第二螺纹槽15的内腔,第二螺栓17与第二螺纹槽15螺纹连接,通过设置第二凹槽12和第二圆孔13,在不拆卸回转支承的情况下,便于滚珠5的更换,通过设置塞子14、第二螺纹槽15、通孔16和第二螺栓17,对滚珠5进行限位,防止滚珠5从第二凹槽12和第二圆孔13进行漏出,内座圈3的顶部开设有上环形槽18,上环形槽18的内壁活动连接有上密封垫19,上密封垫19的一侧延伸至上环形槽18的外部并与上外座圈1的内表面接触,内座圈3的底部开设有下环形槽20,下环形槽20的内壁活动连接有下密封垫21,下密封垫21的一侧延伸至下环形槽20的外部并与下外座圈2的底部接触,上外座圈1和下外座圈2的内表面与内座圈3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与滚柱4相适配的第一滚道,上外座圈1内表面与内座圈3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与滚珠5相适配的第二滚道,滚柱4和滚珠5的个数均为若干个,通过设置上密封垫19和下密封垫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单排交叉滚柱式回转支承,包括上外座圈(1)、下外座圈(2)和内座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座圈(1)的底部与下外座圈(2)的顶部相适配,所述内座圈(3)的顶部贯穿下外座圈(2)的内腔并延伸至上外座圈(1)的内腔,所述上外座圈(1)和下外座圈(2)的内表面与内座圈(3)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滚柱(4),所述上外座圈(1)内表面与内座圈(3)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滚珠(5),所述下外座圈(2)底部的左侧开设有第一凹槽(6),所述第一凹槽(6)内腔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圆孔(7),所述上外座圈(1)底部的左侧开设有第一螺纹槽(8),所述第一凹槽(6)内腔的顶部贯穿设置有第一螺栓(9),所述第一螺栓(9)的顶部贯穿第一圆孔(7)的内腔并延伸至第一螺纹槽(8)的内腔,所述第一螺栓(9)与第一螺纹槽(8)螺纹连接,所述上外座圈(1)左侧的底部开设有油道(10),所述上外座圈(1)左侧的底部贯穿设置有油嘴(11),所述油嘴(11)的右侧贯穿至油道(10)的内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单排交叉滚柱式回转支承,包括上外座圈(1)、下外座圈(2)和内座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座圈(1)的底部与下外座圈(2)的顶部相适配,所述内座圈(3)的顶部贯穿下外座圈(2)的内腔并延伸至上外座圈(1)的内腔,所述上外座圈(1)和下外座圈(2)的内表面与内座圈(3)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滚柱(4),所述上外座圈(1)内表面与内座圈(3)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滚珠(5),所述下外座圈(2)底部的左侧开设有第一凹槽(6),所述第一凹槽(6)内腔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圆孔(7),所述上外座圈(1)底部的左侧开设有第一螺纹槽(8),所述第一凹槽(6)内腔的顶部贯穿设置有第一螺栓(9),所述第一螺栓(9)的顶部贯穿第一圆孔(7)的内腔并延伸至第一螺纹槽(8)的内腔,所述第一螺栓(9)与第一螺纹槽(8)螺纹连接,所述上外座圈(1)左侧的底部开设有油道(10),所述上外座圈(1)左侧的底部贯穿设置有油嘴(11),所述油嘴(11)的右侧贯穿至油道(10)的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排交叉滚柱式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座圈(1)左侧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凹槽(12),所述第二凹槽(12)内腔的右侧开设有第二圆孔(13),所述第二凹槽(12)内腔的右侧贯穿设置有塞子(14),所述第二凹槽(12)内腔右侧的顶部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树峰
申请(专利权)人:鞍山新福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