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组件和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3797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扇组件和雾化装置。风扇组件包括:第一网罩,第一网罩上设有进风口;第二网罩,第二网罩上包括多个挡筋和位于多个挡筋之间的出风口,第一网罩和第二网罩围合形成容纳腔;扇叶,设置在容纳腔内;导流件,与第二网罩连接,多个挡筋中靠近容纳腔底部的至少一个挡筋延伸至导流件上,导流件包括向容纳腔的底部延伸的导流面。通过使多个挡筋中靠近容纳腔的底部的至少一个挡筋延伸至导流件上,使得进入容纳腔内的水雾在被第二网罩上的挡筋阻挡而汇聚成水滴后会下落至导流件上,由于导流件包括向容纳腔的底部延伸的导流面,使得水滴能够沿导流面流向容纳腔的底部,从而避免水滴流出风扇组件而四处散落,影响周围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扇组件和雾化装置
本技术属于雾化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扇组件和一种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风扇在应用到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时,水雾会随着气流流到风扇组件内部,部分水雾会被风扇的出风网罩上的挡筋阻挡而汇聚成水滴,而水滴在沿挡筋下落至底部后,极易在气流的带动下流出风扇,四处散落而影响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风扇组件。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雾化装置。有鉴于此,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风扇组件,包括:第一网罩,第一网罩上设有进风口;第二网罩,第二网罩上设有多个挡筋和位于多个挡筋之间的出风口,第一网罩和第二网罩围合形成容纳腔;扇叶,设置在容纳腔内;导流件,与第二网罩连接,多个挡筋中靠近容纳腔底部的至少一个挡筋延伸至导流件上,导流件包括向容纳腔的底部延伸的导流面。本技术提出的风扇组件包括第一网罩、第二网罩、扇叶和导流件。第一网罩上具有多个进风口,第二网罩包括多个挡筋,任意相邻两个挡筋之间可形成出风口,由第一网罩和第二网罩共同围合成能够容纳扇叶的容纳腔,使得扇叶转动时,气流经第一网罩的进风口进入容纳腔后,经第二网罩的至少一个出风口流出。而通过设置导流件,具体使导流件与第二网罩相连接,使多个挡筋中靠近容纳腔的底部的至少一个挡筋延伸至导流件上,也即由导流件形成这部分出风口的部分壁面,使得进入容纳腔内的水雾在被第二网罩上的挡筋阻挡而汇聚成水滴后,会下落至导流件上,而由于导流件包括向容纳腔的底部延伸的导流面,使得水滴能够沿导流面流向容纳腔的底部,从而避免水滴流出风扇组件而四处散落,影响周围环境。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容纳腔的底部指风扇组件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或待使用状态下的底部,默认为最底处。而多个挡筋中靠近容纳腔底部的挡筋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不限于最靠近容纳腔底部的那一个挡筋,只要延伸至导流件上的挡筋相较于其他挡筋更靠近容纳腔的底部即可,可根据需要进行挡筋数量的选择。扇叶的中心线可水平延伸,也可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进一步地,夹角小于45°。另外,第一网罩也可包括多个挡筋,则任意相邻两个挡筋之间形成一个进风口。另外,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风扇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导流面包括倾斜面和/或弧形面。有利于快速引导水滴流向容纳腔的底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风扇组件还包括挡水件,设置在第二网罩背离容纳腔的一侧,挡水件的高度高于导流件的高度。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网罩背离容纳腔的一侧设置挡水件,并使挡水件的高度高于导流件的高度,在水滴沿挡筋下流至导流件上后,会被挡水件遮挡,并促进水滴沿导流面流向容纳腔的底部,有效避免水滴经出风口掉出风扇组件,四处散落。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导流件还包括与导流面相连接的平台面,多个挡筋中靠近容纳腔底部的至少一个挡筋延伸至平台面上,挡水件的高度高于平台面的高度。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导流件还包括与导流面相连接的平台面,并使多个挡筋中靠近容纳腔底部的至少一个挡筋延伸至平台面上,也即由平台面与挡筋相连接,连接及成型方,牢固。而且,通过使挡水件的高度高于平台面的高度,使得下落至平台面上的水滴会被挡水件遮挡,而不会流到第二网罩的外侧,避免水滴四处散落。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挡水件的外轮廓与第二网罩的外轮廓相匹配。保证外观美化度。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挡水件呈弧型;或挡水件呈半圆型;或挡水件呈扇环型,挡水件的高度低于或等于扇叶的中心线所在高度。在该实施例中,挡水件可呈弧型,如月牙形,或呈半圆型,如D字型,或呈扇环型,有利于使挡水件的外轮廓与第二网罩的外轮廓相匹配。并且,弧型或半圆型或扇环型的挡水件有利于遮挡多个挡筋,遮挡与多个挡筋相连接的导流件,从而多角度地防止水滴经出风口外流。而且,在挡水件呈扇环型的情况下,使挡水件的高度低于或等于扇叶的中心线所在高度,可在确保水滴沿挡筋下落至导流件能够被挡水件遮挡的情况下,避免挡水件大面积遮挡挡筋,遮挡出风口而影响风扇组件的吹气。当然,挡水件也可呈其他形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挡水件与网罩可拆卸连接。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挡水件与网罩可拆卸连接,有利于对挡水件进行清洗及更换,也便于清洗容纳腔的底部,保证风扇组件吹气的健康性。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网罩上设有安装孔,挡水件上设有安装柱,安装柱被配置为适于伸入安装孔内。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网罩上设置安装孔,在挡水件上设置安装柱,并将安装柱插入安装孔内而实现挡水件安装在第二网罩上,装配简单。进一步地,安装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安装柱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安装孔与安装柱一一对应。进一步地,安装孔内设有限位部,安装柱包括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支柱,每个支柱的端部具有卡位部,至少两个支柱被配置为适于受压相互靠近而伸入安装孔内,卡位部伸出安装孔。通过使安装柱在伸入到安装孔内后,至少两个支柱能够相互靠近,有利于安装柱整体释放压力并作用在安装孔的内壁上,从而保证两者之间的连接牢固性。而且,通过使卡位部与伸出安装孔,可有效避免安装柱脱离安装孔,进一步保证挡水件牢固装配在第二网罩上,而不易掉落。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挡水件与第二网罩螺栓连接,或挡水件与第二网罩卡扣连接。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挡水件与第二网罩螺栓连接,或使挡水件与第二网罩卡扣连接,连接方便、牢固,且便于拆卸,进而有利于清洗挡水件,清洗容纳腔的底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导流件与第二网罩一体成型。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导流件与第二网罩一体成型,换句话说,第二网罩整体的局部构造成导流件,方便挡筋直接延伸至导流件上,而不必后续在第二网罩上插入导流件,方便加工,而且也有利于保证导流件与第二网罩的连接牢固性。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风扇组件还包括:出液口,与容纳腔连通。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风扇组件还具有出液口,使得容纳腔内的水滴通过出液口统一流出,一方面避免水滴四处扩散,而影响环境,另一方面可有效避免容纳腔内长时间积留水滴而滋生细菌,影响风扇组件有效运行等等。进一步地,出液口设置在第一网罩上;或出液口设置在第二网罩上;或出液口由第一网罩和第二网罩的装配间隙构造而成。其中,出液口可设置在第一网罩上,还可设置在第二网罩上,可单独在两个网罩上靠近容纳腔底部的位置开设,也可通过两个网罩上原有的结构形成,如第一网罩上的进风口。另外,出液口也可由第一网罩和第二网罩的装配间隙构造成而成,无需额外设置出液口,简化结构。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风扇组件。本技术提出的雾化装置,即加湿装置,可用于室内加湿、美容蒸脸等等,由于具有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风扇组件,进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雾化装置还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网罩,所述第一网罩上设有进风口;/n第二网罩,所述第二网罩上包括多个挡筋和位于所述多个挡筋之间的出风口,所述第一网罩和所述第二网罩围合形成容纳腔;/n扇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n导流件,与所述第二网罩连接,所述多个挡筋中靠近所述容纳腔底部的至少一个挡筋延伸至所述导流件上,所述导流件包括向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延伸的导流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罩,所述第一网罩上设有进风口;
第二网罩,所述第二网罩上包括多个挡筋和位于所述多个挡筋之间的出风口,所述第一网罩和所述第二网罩围合形成容纳腔;
扇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导流件,与所述第二网罩连接,所述多个挡筋中靠近所述容纳腔底部的至少一个挡筋延伸至所述导流件上,所述导流件包括向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延伸的导流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面包括倾斜面和/或弧形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挡水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网罩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所述挡水件的高度高于所述导流件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件还包括与所述导流面相连接的平台面,所述多个挡筋中靠近所述容纳腔底部的至少一个挡筋延伸至所述平台面上,所述挡水件的高度高于所述平台面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水件的外轮廓与所述第二网罩的外轮廓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水件呈弧型;或
所述挡水件呈半圆型;或
所述挡水件呈扇环型,所述挡水件的高度低于或等于所述扇叶的中心线所在高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将华刘鑫魏跃鹏王阳阳徐睿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