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开窗的中间锁紧装置,设置在窗扇与窗框之间的窗轴一侧,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端,设置在窗框上,具有弧形接触面;活动端,设置在窗扇上与固定端相应位置,具有C字形的锁紧头;其中,窗扇关闭时,锁紧头在接触面滑动挤压实现紧固连接。采用如上结构,通过锁紧头与接触面的滑动挤压实现紧固连接可以提高窗扇与窗框的松紧度,是窗扇闭合的更牢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开窗的中间锁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门窗
,特别是指一种平开窗的中间锁紧装置。
技术介绍
门窗大致分成平开窗与推拉窗,其中平开窗通过窗扇一侧的铰链与窗框相连,具有开启面积大,通风好,密封性好,隔音、保温、抗渗性能优良等优点。然而,由于平开窗的铰链一般安装在上下端部,通过对铰链的调节可以调节窗扇上下两端与窗框的松紧度,但是对于上下铰链之间的中间区域,随着与上下端部铰链距离的增加,松紧度会逐渐减弱,不利于平开窗闭合时的牢固性与密封性。对于上述问题,亟需一种可以增加平开窗关闭时松紧度的中间锁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开窗的中间锁紧装置,以能提高平开窗闭合时的松紧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平开窗的中间锁紧装置,设置在窗扇与窗框之间的窗轴一侧,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端,设置在窗框上,具有弧形接触面;活动端,设置在窗扇上与固定端相应位置,具有C字形的锁紧头;其中,窗扇关闭时,锁紧头在接触面滑动挤压实现紧固连接。采用如上结构,通过锁紧头与接触面的滑动挤压实现紧固连接可以提高窗扇与窗框的松紧度,使窗扇闭合的更牢固。本专利技术优选,所述活动端还包括固定安装在窗扇上的第一安装座,所述锁紧头与第一安装座铰接;所述接触面窗外一侧高于窗内一侧。采用如上结构,可使锁紧头与接触面挤压紧固连接时偏向窗内一侧,从而使窗扇关闭后获得朝向窗内方向的力,遗失窗扇闭合的更加牢固。本专利技术优选,所述活动端的上下两端对应设置有支撑部,所述锁紧头设置在支撑部中间位置与支撑部铰接,以实现所述与活动端铰接。采用如上结构,可以使窗扇关闭后作用在支撑部的力更加均匀,有利于锁紧装置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优选,所述支撑部位于活动端靠近窗内一侧;所述锁紧件在靠近窗内一侧位置与所述支撑部铰接。采用如上结构,通过将铰接位置设置在接触面较低的一侧,可以缩短固定端与活动端的距离,提高锁紧装置的使用范围。本专利技术优选,所述固定端包括:第二安装座,固定安装在窗框上;调节块,与第二安装座滑动连接;其中,调节块的顶部与第二安装座的顶部构成所述弧形接触面,通过调节块的滑动可以调节弧形接触面的长度。采用如上结构,通过调节接触面的长度,可以使锁紧头靠近窗外一端沿接触面滑动的高度,从而调节活动端与固定端的挤压力。本专利技术优选,所述第二安装座中间设置有调节槽;调节槽在第二安装座上窗外一端具有开放的口,在窗内一端具有卡合口;所述调节块的窗内一端具有卡合头,可沿调节槽插入卡合口。采用如上结构,可以提高调节块在第二安装座上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优选,所述固定端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安装座上可以推动调节块沿调节槽滑动的偏心钉。本专利技术优选,所述偏心钉包括同轴心设置的圆柱形钉帽、钉身,以及设置在钉身底部偏心位置的圆柱形偏心头;所述调节块的顶部设置有调节口;其中,偏心钉穿过调节口后通过偏心头底部与第二安装座铆接从而将调节块固定在调节槽内,偏心钉转动通过钉身推动调节块沿调节槽滑动。采用如上结构,可以通过偏心钉的转动来推动调节块在调节槽内移动。本专利技术优选,所述调节槽底部设置有圆柱形调节孔;所述调节口呈椭圆形,调节口内设置有椭圆形通孔;钉身的半径与调节口内通孔的半径相同,偏心头的半径与调节孔的半径相同,偏心钉穿过通孔后将偏心头插入调节孔与调节孔底部铆接。采用如上结构,偏心头可以在调节孔内转动,钉身可以与通孔相适配,通过钉身推动调节块在调节槽内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窗扇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窗扇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活动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固定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固定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窗框1;第一安装槽11;窗扇2;第二安装槽21;铰链3;锁紧机构4;活动端41;第一安装座411;第一安装孔411a;第一固定条411b;支撑部411c;锁紧头412;连接轴413;固定端42;第二安装座421;第二安装孔421a;第二固定条421b;凸起部421c;卡合口421d;调节槽421e;调节孔421f;调节块422;卡合头422a;调节口422b;偏心钉423;钉帽423a;钉身423b;偏心头423c;接触面42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视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图1为窗扇1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窗扇1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申请的平开窗由窗扇1、窗框2、铰链3及锁紧机构4组成。其中,窗框2整体呈矩形,窗框2内部嵌入有与窗框2形状相同的窗扇1,窗扇1与窗框2相对的面上形成有截面呈C字型的位于窗扇1上的第一安装槽11及位于窗框2上的第二安装槽21。窗扇1与窗框2顶部(未画出)与底部相接位置的左端各设置有一铰链3将窗框2与窗扇1连接在一起,其中铰链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安装槽11,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安装槽21。通过窗扇1与窗框2间的铰链3,当推动窗扇1右侧时,窗扇1在铰链3的作用下以窗扇1左侧为轴向外转动,使窗扇1左侧成为窗轴侧,从而将窗扇1打开。锁紧机构4设置在窗扇1与窗框2左侧的相接位置的第一安装槽11及第二安装槽21内,锁紧机构4由设置在窗扇1上相应位置的活动端41与设置在窗框2上的固定端42构成,活动端41与固定端42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槽11与第二安装槽21上,通过活动端41与固定端42之间的挤压配合从而增加窗扇1与窗框2之间的松紧度。图3为图2中活动端4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活动端41由第一安装座411、锁紧头412及连接第一安装座411与锁紧头412的连接轴423构成。其中,第一安装座411的宽度与第一安装槽11的开口宽度相同,使第一安装座411可以从第一安装槽11的开口插入。第一安装座411的上下两端位置各设置有一第一安装孔411a,第一安装座411插入第一安装槽11后通过在第一安装孔411a内旋入螺钉从而将第一安装座411固定在第一安装槽11内。第一安装座411的顶部向窗内一侧,底部向窗外一侧各凸出有一第一固定条411b。当第一安装座411固定在第一安装槽11内时,两个第一固定条411b分别与第一安装槽11的内部顶面及外部顶面接触,通过处于对角位置的两第一固定条411b使第一安装座411的安装更加稳固。第一安装座411的顶部窗内一侧的位置设置有上下两支撑部411c,两支撑部411c之间设置有连接轴413。锁紧头412为C字型部件,锁紧头412C字形中间靠近窗内一侧位置设置有连接孔412a。第一安装座411与锁紧头412通过连接孔412a与连接轴413实现铰接,锁紧头412的C字形开口向外,使锁紧头412可在第一安装座411中间转动。图4为图2中固定端42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固定端42的分解示意图。如图3、图4所示,固定端42由第二安装座421、调节块422以及偏心钉423构成。其中,第二安装座421固定在第二安装槽21上,第二安装座421的宽度与第二安装槽21的开口宽度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开窗的中间锁紧装置,设置在窗扇与窗框之间的窗轴一侧,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端,设置在窗框上,具有弧形接触面;/n活动端,设置在窗扇上与固定端相应位置,具有C字形的锁紧头;/n其中,窗扇关闭时,锁紧头在接触面滑动挤压实现紧固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开窗的中间锁紧装置,设置在窗扇与窗框之间的窗轴一侧,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端,设置在窗框上,具有弧形接触面;
活动端,设置在窗扇上与固定端相应位置,具有C字形的锁紧头;
其中,窗扇关闭时,锁紧头在接触面滑动挤压实现紧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开窗的中间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端还包括固定安装在窗扇上的第一安装座,所述锁紧头与第一安装座铰接;所述接触面窗外一侧高于窗内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开窗的中间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端的上下两端对应设置有支撑部,所述锁紧头设置在支撑部中间位置与支撑部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开窗的中间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位于活动端靠近窗内一侧;所述锁紧头在靠近窗内一侧位置与所述支撑部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开窗的中间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包括:
第二安装座,固定安装在窗框上;
调节块,与第二安装座滑动连接;
其中,调节块的顶部与第二安装座的顶部构成所述弧形接触面,通过调节块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光,
申请(专利权)人:张洪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