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疫发热病人诊断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632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疫发热病人诊断间,包括诊断间本体、房门、诊断桌、医生座椅及患者座椅,还包括进气窗、汇流墙、排气管、风机及透明隔板,所述透明隔板上设有操作口,所述进气窗上安装有过滤消毒网,所述诊断间本体包括设置在所述医生座椅后侧的第一墙体及设置在所述患者座椅后侧的第二墙体,所述进气窗设置在所述第一墙体上,所述汇流墙设置在所述第二墙体上,所述汇流墙的内壁上设有多个进气口,所述排气管的内端伸入到所述汇流墙的顶部与所述汇流墙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成本低,不会妨碍医生对患者的检查诊断,亦不会影响医患关系,引起患者的反感,还能降低医生在门诊过程中被患者传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疫发热病人诊断间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疫发热病人诊断间,属于医疗设施

技术介绍
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有许多病种都是会通过呼吸道传染的,而患者是否患有这些疾病,在医生做出诊断前是很难判断的,故需要先对患者进行诊断,诊断过程就是患者根据叫号进入到诊断间内与医生沟通,医生会根据了解情况对患者进行检查,这就造成在疾病检查过程中,医生离患者很近,医生在为这些患者进行诊断检查时,通常都会面临着被传染上的威胁。当然在无疫情的情况下,医生可以通过戴口罩的方式来降低医生在门诊过程中被患者感染的风险。这些患者大多都是普通发热病人,但也可能有极具传染性的病人,如新冠肺炎,尤其是在面临公共疫情发生时,由于所引发疫情的病毒传染性强,尽管医生已经佩戴口罩,但是依旧无法阻拦患者呼出气体会影响整个房间的空气,而医生处在患者进出较多、传染更易散播的诊断间内将面临被传染的威胁。而医务人员作为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需要重视对他们的保护、关心、爱护,故需要从各个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能持续健康的投入到战胜疫情的斗争中去。因此,急需一种结构简单,能对房间内空气进行杀毒灭菌,使医生处于干净空气内进行诊断治疗的诊断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在现有诊断间的基础上安装维护方便,能够明显降低医生们在门诊过程被患者传染的风险的防疫发热病人诊断间。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疫发热病人诊断间,包括诊断间本体、设置在诊断间本体上的供医患人员出入的房门、设置在诊断间内的诊断桌、医生座椅及患者座椅,还包括进气窗、汇流墙、排气管、设置在排气管上的风机及设置在所述诊断桌上的透明隔板,所述透明隔板上设有用于医生对患者进行诊疗的操作口,所述进气窗上安装有过滤消毒网,所述诊断间本体包括设置在所述医生座椅后侧的第一墙体及设置在所述患者座椅后侧的第二墙体,所述进气窗设置在所述第一墙体上,所述汇流墙设置在所述第二墙体上,所述汇流墙的内壁上设有多个进气口,所述排气管的内端伸入到所述汇流墙的顶部与所述汇流墙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诊断间内的气流在风机的抽吸作用下,从医生后侧的进气窗进入,过滤消毒网可对进入到诊断间的空气进行杀菌消毒,以保证进入到诊断间的空气干净不被污染,然后流经患者,流入汇流墙内,通过排气管排出。在现有的诊断间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患者几乎感觉不到气流的存在,并不会拉远医患之间的距离,也不会因为患者的反感,而透明隔板的透明性不会影响医生对患者的观察、检查及诊断,还可以进一步在医生与患者之间进行隔离,避免患者呼出的气体直接吹向医生。总之,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成本低,不会妨碍医生对患者的检查诊断,亦不会影响医患关系,引起患者的反感,还能降低医生在门诊过程中被患者传染的风险。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的,所述房门设置在所述第二墙体上,所述第一墙体与所述第二墙体相对设置。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于诊断间内空气的流动,确保医生处于干净空气内,患者侧的污染不逆流。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窗设置在所述第一墙体的下部。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医生活动范围内空气洁净不被污染,确保医生处于干净空气内。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设置在所述第二墙体的上部。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于将有污染的空气收集排出。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口设置在所述透明隔板的下部。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方面便于医生或患者以诊断桌的桌面作为支撑,诊断过程轻松;另一方面避免操作口过高,患者呼出气体喷向医生。进一步的,所述的操作口为长条通孔或两个操作通孔。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长条通孔检查诊断过程更加方便;两个通孔则减少患者呼出的气体进入到透明隔板的另一侧,更安全。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口的口边沿上设有橡胶包边。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医生或患者胳膊通过操作口时不会出现碰上胳膊的情况,更加安全可靠。进一步的,所述透明隔板采用亚克力制作而成。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透明度更佳,加工成本低,安全性能高,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A向视图;图5为图1中的B向视图;图6为图1中的C向视图;图7为操作口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诊断间本体;11、第一墙体;12、第二墙体;2、房门;3、诊断桌;4、医生桌椅;5、患者座椅;6、进气窗;7、汇流墙;8、排气管;9、风机;10、透明隔板;101、操作口;102、橡胶包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7所示,一种防疫发热病人诊断间,包括诊断间本1、设置在诊断间本体上的供医患人员出入的房门2、设置在诊断间内的诊断桌3、医生座椅4及患者座椅5,还包括进气窗6、汇流墙7、排气管8、设置在排气管上的轴流风机9及设置在所述诊断桌上的透明隔板10,所述透明隔板上设有用于医生对患者进行诊疗的操作口101,所述进气窗上安装有过滤消毒网,所述诊断间本体包括设置在所述医生座椅后侧的第一墙体11及设置在所述患者座椅后侧的第二墙体12,所述进气窗设置在所述第一墙体上,所述汇流墙设置在所述第二墙体上,所述汇流墙的内壁上设有多个进气口,所述排气管的内端伸入到所述汇流墙的顶部与所述汇流墙连通。所述房门设置在所述第二墙体上,所述第一墙体与所述第二墙体相对设置。利于诊断间内空气的流动,确保医生处于干净空气内,患者侧的污染不逆流。所述进气窗设置在所述第一墙体的下部。保证医生活动范围内空气洁净不被污染,确保医生处于干净空气内。所述排气管设置在所述第二墙体的上部。利于将有污染的空气收集排出。所述操作口设置在所述透明隔板的下部。一方面便于医生或患者以诊断桌的桌面作为支撑,诊断过程轻松;另一方面避免操作口过高,患者呼出气体喷向医生,确保医生处于干净空气内。如图6所示,所述的操作口为两个操作通孔。两个通孔则减少患者呼出的气体进入到透明隔板的另一侧,更安全。如图7所示,所述的操作口为长条通孔。长条通孔检查诊断过程更加方便;所述操作口的口边沿上设有橡胶包边。在医生或患者胳膊通过操作口时不会出现碰上胳膊的情况,更加安全可靠。所述透明隔板采用亚克力制作而成。透明度更佳,加工成本低,安全性能高,使用寿命长。诊断间内的气流在风机的抽吸作用下,从医生后侧的进气窗进入,过滤消毒网可对进入到诊断间的空气进行杀菌消毒,以保证进入到诊断间的空气干净不被污染,然后流经患者,流入汇流墙内,通过排气管排出。在现有的诊断间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患者几乎感觉不到气流的存在,并不会拉远医患之间的距离,也不会因为患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疫发热病人诊断间,包括诊断间本体、设置在诊断间本体上的供医患人员出入的房门、设置在诊断间内的诊断桌、医生座椅及患者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窗、汇流墙、排气管、设置在排气管上的风机及设置在所述诊断桌上的透明隔板,所述透明隔板上设有用于医生对患者进行诊疗的操作口,所述进气窗上安装有过滤消毒网,所述诊断间本体包括设置在所述医生座椅后侧的第一墙体及设置在所述患者座椅后侧的第二墙体,所述进气窗设置在所述第一墙体上,所述汇流墙设置在所述第二墙体上,所述汇流墙的内壁上设有多个进气口,所述排气管的内端伸入到所述汇流墙的顶部与所述汇流墙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疫发热病人诊断间,包括诊断间本体、设置在诊断间本体上的供医患人员出入的房门、设置在诊断间内的诊断桌、医生座椅及患者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窗、汇流墙、排气管、设置在排气管上的风机及设置在所述诊断桌上的透明隔板,所述透明隔板上设有用于医生对患者进行诊疗的操作口,所述进气窗上安装有过滤消毒网,所述诊断间本体包括设置在所述医生座椅后侧的第一墙体及设置在所述患者座椅后侧的第二墙体,所述进气窗设置在所述第一墙体上,所述汇流墙设置在所述第二墙体上,所述汇流墙的内壁上设有多个进气口,所述排气管的内端伸入到所述汇流墙的顶部与所述汇流墙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疫发热病人诊断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房门设置在所述第二墙体上,所述第一墙体与所述第二墙体相对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娜闫堂中李红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〇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