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装式楼顶多功能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3625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装式楼顶多功能支撑装置,包括:底部支撑组件,包括多组配重件及可拆卸的设置在多组所述配重件上的主梁;立管,与所述主梁可拆卸连接;物联网传感监测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立管与所述主梁之间的压力传感器和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所述主梁上的承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支撑装置利用部件组装方式及配重块稳定原理,对结构部分采用连接件进行连接,能够在不破坏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满足支撑装置的稳定性要求,且制造成本低,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尺寸的调整,有效增加了通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装式楼顶多功能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支撑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快装式楼顶多功能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支撑组件大多采用固定焊接的方式,该方式连接牢靠,但是存在无法重复利用等缺陷,且在楼面等以混凝土为基础的地方,采用膨胀螺栓来固定支撑装置,会破坏楼面防水层且零配件的运输极不方便,增加了安装成本和安全隐患。因此亟需寻找一种能够不破坏原有基础的支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支撑装置存在的安装成本高、安全隐患大等问题提供一种快装式楼顶多功能支撑装置,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快装式楼顶多功能支撑装置,包括:底部支撑组件,包括多组配重件及可拆卸的设置在多组所述配重件上的主梁;立管,与所述主梁可拆卸连接;物联网传感监测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立管与所述主梁之间的压力传感器和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所述主梁上的承重。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部支撑组件还包括多组次梁,所述次梁与所述主梁相交且可拆卸设置。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梁与所述次梁之间相互垂直设置,其所述主梁与所述次梁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梁及所述次梁朝向所述立管的一侧及所述次梁朝向所述主梁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排孔。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配重件包括素砼配重块及用于与所述主梁连接的连接件,且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素砼配重块朝向所述立管的一侧。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件为锚栓连接件,且所述素砼配重块朝向所述立管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锚栓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避雷针,所述避雷针设置在所述立管上。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垫板,所述垫板设置在所述配重件与地面之间,用于调节多组所述配重件,使得多组所述配重件的上表面保持同一水平面。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物联网传感监测系统还包括振动传感器,所述振动传感器与所述无线传输模块连接,用于监测所述立管是否振动和/或振动频率。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物联网传感监测系统还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无线传输模块连接,用于监测所述立管所处环境的温湿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支撑装置利用部件组装方式及配重块稳定原理,对结构部分采用连接件进行连接,能够在不破坏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满足支撑装置的稳定性要求,且制造成本低,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尺寸的调整,有效增加通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支撑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支撑装置的俯视图;其中,1、避雷针;2、锁紧螺母;3、立管;4、螺栓;5、配重件;6、垫片;7、垫板;8、次梁;9、主梁;10-传感模块箱;11、无线传输模块;12、压力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现结合附图,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支撑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撑装置,包括:底部支撑组件,包括多组配重件5及可拆卸的设置在多组配重件5上的主梁9;立管3,与主梁9可拆卸连接;物联网传感监测系统,包括设置在立管3与主梁9之间的压力传感器12和无线传输模块11,无线传输模块11与压力传感器12连接,压力传感器12用于实时监测主梁9上的承重。具体的,配重件5作为底部支撑,具有重量大的特性,增加支撑装置的稳定性,主梁9设置在多组配重件5上,作为安装立管3的支撑件,且立管3与主梁9之间通过螺栓4可拆卸连接,且能够根据实际的需求调节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进行立管3高度的微调,另外采用无线传输模块11及压力传感器12,实时监测立管3的工作状态,即监测杆体上是否在未被授权的情况下安装不明设备。另外,无线传输模块11通过NB-IoT技术向后台发送相关监测数据,当然也可以利用有线方式传输。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底部支撑组件还包括多组次梁8,次梁8与主梁9相交且可拆卸设置。为了增加立管3的稳定性,还设置有多组次梁8,次梁8将多组并排设置的主梁9连接成一整体。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主梁9与次梁8之间相互垂直设置,其主梁9与次梁8之间通过螺栓4可拆卸连接。主梁9与次梁8之间采用螺栓4连接,能够根据实际的需求调节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对次梁8的高度进行微调,且垂直设置的主梁9与次梁8的稳定性更好。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主梁9及次梁8朝向立管3的一侧及次梁8朝向主梁9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排孔。主梁9、次梁8底部设置的排孔,可轻易实现主梁9、次梁8以及立管3在构件投影面积范围内任何位置移动,增加安装灵活度。优选的,主梁9与次梁8之间设置有垫片6,从而能够对次梁8的水平度微调。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配重件5包括素砼配重块及用于与主梁9连接的连接件,且连接件设置在素砼配重块朝向立管3的一侧。具体的,配重件5朝向立管3的一侧,即其上端面,预浇筑有连接件,便于其余立管3的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连接件为锚栓连接件,且素砼配重块朝向立管3的一侧设置有凹槽,锚栓连接件设置在凹槽内。凹槽的设置能够给连接件让位,从而使得主梁9能够与配重件5相接触,增加其稳定性。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避雷针1,避雷针1设置在立管3上。具体的,立管3的上端与避雷针1螺纹连接,优选的,立管3上端部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内螺纹,避雷针1的外端设置有与其配套的外螺纹,通过锁紧螺母2固定立管3与避雷针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垫板7,垫板7设置在配重件5与地面之间,用于调节多组配重件5,使得多组配重件5的上表面保持同一水平面,垫板7的设置能够弥补地面的不平整,进一步增加支撑装置的稳定性,优选的,垫板7采用橡胶垫板,能够给予一定缓冲。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物联网传感监测系统还包括振动传感器,振动传感器与无线传输模块11连接,用于监测立管3是否振动和/或其振动频率。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物联网传感监测系统还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与无线传输模块11连接,用于监测立管3所处环境的温湿度。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物联网传感监测系统还包括振动及倾斜角检测,用于监测立管3杆体是否出现大幅晃动和长时间倾斜状态。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物联网传感监测系统还包括人体侦测感应器,用于监测在立管3杆件一定范围内是否有人员移动。优选的,可以将振动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振动及倾斜角检测以及人体侦测感应器放置于传感模块箱10。本技术支撑装置的安装步骤为:第一步,将配重件5安放于楼顶地面上,根据现场情况在配重件5下面垫板7,保证配重件5上平面在同一水平面;第二步,将主梁9安装于配重件5凹槽内的锚栓上面,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装式楼顶多功能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部支撑组件,包括多组配重件(5)及可拆卸的设置在多组所述配重件(5)上的主梁(9);/n立管(3),与所述主梁(9)可拆卸连接;/n物联网传感监测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立管(3)与所述主梁(9)之间的压力传感器(12)和无线传输模块(11),所述无线传输模块(11)与所述压力传感器(12)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12)用于实时监测所述主梁(9)上的承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装式楼顶多功能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部支撑组件,包括多组配重件(5)及可拆卸的设置在多组所述配重件(5)上的主梁(9);
立管(3),与所述主梁(9)可拆卸连接;
物联网传感监测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立管(3)与所述主梁(9)之间的压力传感器(12)和无线传输模块(11),所述无线传输模块(11)与所述压力传感器(12)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12)用于实时监测所述主梁(9)上的承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装式楼顶多功能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组件还包括多组次梁(8),所述次梁(8)与所述主梁(9)相交且可拆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装式楼顶多功能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9)与所述次梁(8)之间相互垂直设置,且所述主梁(9)与所述次梁(8)之间通过螺栓(4)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快装式楼顶多功能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9)及所述次梁(8)朝向所述立管(3)的一侧及所述次梁(8)朝向所述主梁(9)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排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斌徐健徐鹏沙浩周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邮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