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自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453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自动车,包括安装有履带轮的车体,车体一侧竖直设有排污管,车体上端面固定设有排污泵,排污管上端弯折并与排污泵进污口密封固定连接,排污管下侧设有抽污口,抽污口通过减震机构与排污管固定连接并连通,排污管远离车体的一侧设有两个搅泥桨,车体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倾斜支架,两个搅泥桨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倾斜支架上,倾斜支架上设有驱动搅泥桨转动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水下行走并对污泥进行排出,同时行走排污时可以避免排污口受到凸起以及石块碰撞损坏,在排污时还可以对污泥进行一个打散作用,方便排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自动车
本技术涉及给排水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水下自动车。
技术介绍
泵站长期运行会在水池底部沉积许多淤泥,沉积淤泥达到一定厚度影响泵站的正常运行,需要进行清淤操作来维持泵站的运行。现有的泵站清淤往往通过人工进行清淤操作,操作的效率较低,同时成本较高,而且会影响泵站的正常运动,清淤操作也较为危险。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号CN208803555U公开了一种泵站池底清淤装置,包括水泵和污泥输送管,污泥输送管与水泵的出水口相连,所述清淤装置还包括泵车、所述泵车由车身,在车身前后部分别设有车轮且车身与车轮转动连接,在车轮上设有刮泥板,在车身上还设有一密封的箱体,在箱体的内部安装有减速机和电机,电机通过减速机驱动车身前部或车身后部的车轮;所述水泵设在车身上并位于前后车轮之间,所述水泵采用自动搅匀排污泵。现有的泵站池底清淤装置存在以下不足之处:车轮设置刮泥板,容易影响整体行走,同时遇到淤泥内较为坚硬的硬块时会导致损伤,同时排污泵也会在整体行走时受到淤泥硬物碰撞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水下自动车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自动车,包括安装有履带轮(2)的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一侧竖直设有排污管(3),所述车体(1)上端面固定设有排污泵(4),所述排污管(3)上端弯折并与排污泵(4)进污口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排污管(3)下侧设有抽污口(5),所述抽污口(5)通过减震机构与排污管(3)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排污管(3)远离车体(1)的一侧设有两个搅泥桨(6),所述车体(1)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倾斜支架(7),两个所述搅泥桨(6)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倾斜支架(7)上,所述倾斜支架(7)上设有驱动搅泥桨(6)转动的驱动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自动车,包括安装有履带轮(2)的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一侧竖直设有排污管(3),所述车体(1)上端面固定设有排污泵(4),所述排污管(3)上端弯折并与排污泵(4)进污口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排污管(3)下侧设有抽污口(5),所述抽污口(5)通过减震机构与排污管(3)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排污管(3)远离车体(1)的一侧设有两个搅泥桨(6),所述车体(1)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倾斜支架(7),两个所述搅泥桨(6)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倾斜支架(7)上,所述倾斜支架(7)上设有驱动搅泥桨(6)转动的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自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固定套设在排污管(3)一端上的第一桶体(8),所述抽污口(5)固定连接有滑动管(9),所述滑动管(9)上端贯穿第一桶体(8)并通过固定套设的环形块(10)与第一桶体(8)滑动密封接触,所述环形块(10)与第一桶体(8)之间均布有多个限位弹簧(11),所述限位弹簧(11)两端分别与环形块(10)和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雄文田金旭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未烽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