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冼春丽专利>正文

一种防山体泥石流冲击的拦挡坝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367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泥石流防治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山体泥石流冲击的拦挡坝结构山体与拦挡坝,拦挡坝固定安装于山体的平坡表面。通过在山体的斜坡处固定安装有若干组转盘与转杆,可在泥石流来临卷带的树木与石块可在转盘与转杆之间进行第一层阻挡,同时在山体的平坡处设有阻拦体与分流孔,对泥石流卷带的树木以及石块再次进行阻挡;通过在山体的斜坡处设有转盘与转杆,在山体的平坡处设有阻拦体,使其在山体表面阻挡部分的树木以及石块,同时这些阻挡的树木以及石块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挡泥石流的流速,降低泥石流的流速,避免过过快以及杂物过多的泥石流堵塞拦挡坝的疏通管口,从而损坏拦挡坝,对拦挡坝下游地区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山体泥石流冲击的拦挡坝结构
本技术涉及泥石流防治的
,具体是一种防山体泥石流冲击的拦挡坝结构。
技术介绍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石块以及山区上的树木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在对泥石流进行防治时大多是采用修建拦挡坝进行阻挡,然而当泥石流爆发时,由于泥石流卷带着大量的树木以及石块,极易对拦挡坝造成伤害,严重时甚至会摧毁拦挡坝,且大量的树木以及石块极易堵塞拦挡坝的疏通管口,对拦挡坝下游的生态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问题综上所述,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防山体泥石流冲击的拦挡坝结构,以实现现有的拦挡坝可阻挡泥石流中卷带的树木以及石块,避免这些树木以及石块堵塞拦挡坝的疏通管口,造成拦挡坝下游的危险。(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山体泥石流冲击的拦挡坝结构,包括山体与拦挡坝,所述拦挡坝固定安装于山体的平坡表面:所述山体包括转盘、转杆、阻拦体、分流孔、导流槽、分流槽、栏杆、连接槽、弹簧,所述山体的两端固定安装有导流槽,所述山体的斜坡处表面固定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栏杆,所述导流槽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贯穿安装有阻拦体,所述阻拦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槽的内部一端,所述导流槽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分流孔,所述分流孔固定连接于分流槽;所述拦挡坝包括疏通管口、防护石砖、消能石笼,所述拦挡坝的两端表面贯通设有疏通管口,所述拦挡坝靠近山体斜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消能石笼,所述拦挡坝的内部由防护石砖组成。优选的,拦挡坝整体呈梯形体,且在拦挡坝的顶端设有若干组凹槽。优选的,转盘在山体的斜坡处设有若干组,且每组均呈交错布置。优选的,阻拦体呈三角体状,且阻拦体的内部设有若干组压缩弹簧。优选的,疏通管口在拦挡坝的表面两端设有若干组,且两端的对应两组均为贯通状态。优选的,分流孔位于阻拦体的前端。(三)、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山体的斜坡处固定安装有若干组转盘与转杆,可在泥石流来临卷带的树木与石块可在转盘与转杆之间进行第一层阻挡,同时在山体的平坡处设有阻拦体与分流孔,对泥石流卷带的树木以及石块再次进行阻挡,同时部分泥石流通过分流孔流至分流槽内,减少流至拦挡坝的分量。2、其次,本技术通过在山体的斜坡处设有转盘与转杆,在山体的平坡处设有阻拦体,使其在山体表面阻挡部分的树木以及石块,同时这些阻挡的树木以及石块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挡泥石流的流速,降低泥石流的流速,避免过过快以及杂物过多的泥石流堵塞拦挡坝的疏通管口,从而损坏拦挡坝,对拦挡坝下游地区造成安全隐患。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其中的箭头代表泥石流的运动方向,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拦挡坝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转盘与转杆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阻拦体与导流槽的局部俯视连接示意图。图中:1-山体,2-转盘,3-转杆,4-阻拦体,5-分流孔,6-拦挡坝,7-导流槽,8-分流槽,9-疏通管口,10-防护石砖,11-栏杆,12-消能石笼,13-连接槽,14-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防山体泥石流冲击的拦挡坝结构,包括山体1与拦挡坝6,拦挡坝6固定安装于山体1的平坡表面:山体1包括转盘2、转杆3、阻拦体4、分流孔5、导流槽7、分流槽8、栏杆11、连接槽13、弹簧14,山体1的两端固定安装有导流槽7,山体1的斜坡处表面固定安装有转盘2,转盘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转杆3,转杆3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栏杆11,导流槽7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槽13,连接槽13内贯穿安装有阻拦体4,阻拦体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4,弹簧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槽13的内部一端,导流槽7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分流孔5,分流孔5固定连接于分流槽8;拦挡坝6包括疏通管口9、防护石砖10、消能石笼12,拦挡坝6的两端表面贯通设有疏通管口9,拦挡坝6靠近山体斜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消能石笼12,拦挡坝6的内部由防护石砖10组成。其中,拦挡坝6整体呈梯形体,且在拦挡坝6的顶端设有若干组凹槽,可有效对泥石流进行阻挡。其中,转盘2在山体1的斜坡处设有若干组,且每组均呈交错布置,可阻挡泥石流中卷带的树木与石块。其中,阻拦体4呈三角体状,且阻拦体4的内部设有若干组压缩弹簧,可有效进行第二次对泥石流中的树木与石块进行阻挡,同时压缩弹簧又能避免阻拦体4被树木与石块损坏。其中,疏通管口9在拦挡坝6的表面两端设有若干组,且两端的对应两组均为贯通状态,可有效使泥石流通过拦挡坝6,避免拦挡坝6被损坏。其中,分流孔5位于阻拦体4的前端,可使阻拦体4在阻挡泥石流的同时又能使部分泥石流通过分流孔5流出,避免过多的泥石流冲击拦挡坝6。工作原理:当泥石流来临时,泥石流中卷带着大量的树木与石块,当泥石流快速流动至转盘2与转杆3附近,通过流速带动转盘2上的转杆3转动,同时转杆3表面的栏杆11跟随转动,对泥石流中的树木以及石块能进行一层阻挡,同时阻挡的这些树木与石块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泥石流的流速;当泥石流流至山体1的平坡处时,泥石流冲击阻拦体4,使阻拦体4内部的压缩弹簧受力挤压,带动阻拦体4在连接槽13内进行一定的位移,避免因泥石流的流速过快导致阻拦体4被冲毁,并且阻拦体4将部分泥石流阻挡在阻拦体4的前端,使部分泥石流通过分流孔5流至分流槽8进行疏通,降低泥石流的流量;剩余的泥石流冲击至拦挡坝6时,消能石笼12对泥石流再次进行一层缓冲作用,通过疏通管口9正常缓慢流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山体泥石流冲击的拦挡坝结构,包括山体(1)与拦挡坝(6),所述拦挡坝(6)固定安装于山体(1)的平坡表面,其特征在于:/n所述山体(1)包括转盘(2)、转杆(3)、阻拦体(4)、分流孔(5)、导流槽(7)、分流槽(8)、栏杆(11)、连接槽(13)、弹簧(14),所述山体(1)的两端固定安装有导流槽(7),所述山体(1)的斜坡处表面固定安装有转盘(2),所述转盘(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转杆(3),所述转杆(3)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栏杆(11),所述导流槽(7)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槽(13),所述连接槽(13)内贯穿安装有阻拦体(4),所述阻拦体(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槽(13)的内部一端,所述导流槽(7)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分流孔(5),所述分流孔(5)固定连接于分流槽(8);/n所述拦挡坝(6)包括疏通管口(9)、防护石砖(10)、消能石笼(12),所述拦挡坝(6)的两端表面贯通设有疏通管口(9),所述拦挡坝(6)靠近山体斜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消能石笼(12),所述拦挡坝(6)的内部由防护石砖(10)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山体泥石流冲击的拦挡坝结构,包括山体(1)与拦挡坝(6),所述拦挡坝(6)固定安装于山体(1)的平坡表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山体(1)包括转盘(2)、转杆(3)、阻拦体(4)、分流孔(5)、导流槽(7)、分流槽(8)、栏杆(11)、连接槽(13)、弹簧(14),所述山体(1)的两端固定安装有导流槽(7),所述山体(1)的斜坡处表面固定安装有转盘(2),所述转盘(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转杆(3),所述转杆(3)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栏杆(11),所述导流槽(7)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槽(13),所述连接槽(13)内贯穿安装有阻拦体(4),所述阻拦体(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槽(13)的内部一端,所述导流槽(7)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分流孔(5),所述分流孔(5)固定连接于分流槽(8);
所述拦挡坝(6)包括疏通管口(9)、防护石砖(10)、消能石笼(12),所述拦挡坝(6)的两端表面贯通设有疏通管口(9),所述拦挡坝(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冼春丽
申请(专利权)人:冼春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