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卷簇绒地毯生产纠偏用牵引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291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牵引机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成卷簇绒地毯生产纠偏用牵引机构,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的正面活动安装有贯穿并延伸至侧板背面的第一导向辊,所述侧板的正面且位于第一导向辊的右侧活动固定安装有贯穿并延伸至侧板背面的第一支杆。该成卷簇绒地毯生产纠偏用牵引机构,通过第一导向辊上的第一限位环对簇绒地毯进行初步左右导向并纠偏,再通过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上的摩擦辊和凹槽带动簇绒地毯在收卷过程中进行上下同步舒展,并通过第二限位环对簇绒地毯进行二次左右导向并纠偏,最后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簇绒地毯是否发生折叠或起皱,达到多重纠偏和检测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成卷簇绒地毯生产纠偏用牵引机构
本技术涉及牵引机构
,具体为一种成卷簇绒地毯生产纠偏用牵引机构。
技术介绍
机制簇绒地毯是在化学纤维织物底布上用排针机械栽绒,形成圈绒或割绒毯面的机制地毯,简称簇绒地毯,毛绒纱线,一般采用涤纶、锦纶或丙纶等混纺纱,高档产品用纯羊毛纱;底布早期使用黄麻机织物,目前多数采用丙纶扁丝机织物、涤纶长丝机织物或非织造织物,地毯的毛绒由特制的簇绒针在底布上植入毛纱以形成毛圈,割断毛圈形成毛绒,底布背面涂上树脂、胶料(背衬胶料)固着毛圈或毛绒,防止绒毛松散脱落和起毛起球,并可提高毛毯的尺寸稳定性,在涂有胶的地毯背面,还可再粘贴一层泡沫背衬,也有的在地毯背面粘贴第二层织物,称二次背衬,均具有增加簇绒地毯弹性和耐用性的功用,产品主要用作走道和室内的地面铺设材料。传统的簇绒地毯生产用牵引机构一般没有纠偏和检测功能,造成簇绒地毯收卷折叠或起皱的情况发生,故而提出一种成卷簇绒地毯生产纠偏用牵引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成卷簇绒地毯生产纠偏用牵引机构,具备纠偏和检测等优点,解决了传统的簇绒地毯生产用牵引机构一般没有纠偏和检测功能,造成簇绒地毯收卷折叠或起皱的情况发生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纠偏和检测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成卷簇绒地毯生产纠偏用牵引机构,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的正面活动安装有贯穿并延伸至侧板背面的第一导向辊,所述侧板的正面且位于第一导向辊的右侧活动固定安装有贯穿并延伸至侧板背面的第一支杆,所述侧板的正面且位于第一支杆的下方固定安装有贯穿并延伸至侧板背面的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外壁均套接有摩擦辊,所述摩擦辊的外壁开设有凹槽,所述侧板的正面且位于第一支杆的右侧活动安装有贯穿并延伸至侧板背面的第二导向辊,所述侧板的正面且位于第二导向辊的右侧固定安装有贯穿并延伸至侧板背面的芯杆,所述第一导向辊的外壁套接有第一限位座,所述第一限位座的相对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二导向辊的外壁套接有第二限位座,所述第二限位座的相对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环,所述芯杆的外壁套接有第三限位座,所述第三限位座的相对侧均固定安装有红外传感器,所述第一限位座、第二限位座和第三限位座均包括固定块、转杆和增阻块,所述侧板的顶部固定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侧板的顶部且位于控制面板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报警指示灯。优选的,所述侧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侧板的安装方向与基板的安装方向相互垂直。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杆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二支杆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在侧板上呈交叉等距离分布。优选的,所述摩擦辊为橡胶增阻辊,所述凹槽为双向反螺纹槽,所述芯杆的数量为两个。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座和第二限位座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第三限位座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控制面板通过导线与红外传感器和报警指示灯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辊、第二导向辊和芯杆的外壁均套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壁活动安装有贯穿并延伸至固定块内部的转杆,所述固定块的内部且位于转杆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增阻块,所述增阻块为丁腈橡胶。(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成卷簇绒地毯生产纠偏用牵引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成卷簇绒地毯生产纠偏用牵引机构,通过第一导向辊上的第一限位环对簇绒地毯进行初步左右导向并纠偏,再通过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上的摩擦辊和凹槽带动簇绒地毯在收卷过程中进行上下同步舒展,并通过第二限位环对簇绒地毯进行二次左右导向并纠偏,最后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簇绒地毯是否发生折叠或起皱,当红外传感器发出的红外光线未被簇绒地毯阻挡时,则说明簇绒地毯发生折叠或起皱且摩擦辊和凹槽未能完全将其舒展,并通过导线将数据传递给控制面板,控制面板通过导线控制报警指示灯进行报警,当红外传感器发出的红外光线被簇绒地毯阻挡时,则说明簇绒地毯未发生折叠和起皱或者摩擦辊和凹槽已经能完全将其舒展,达到多重纠偏和检测的效果,从而提高了该牵引机构的收集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图1中A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摩擦辊的俯视图。图中:1基板、2侧板、3第一导向辊、4第一支杆、5第二支杆、6摩擦辊、7凹槽、8第二导向辊、9第一限位座、10第一限位座、11第一限位环、12第二限位座、13第二限位环、14第三限位座、15红外传感器、16固定块、17转杆、18增阻块、19控制面板、20报警指示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成卷簇绒地毯生产纠偏用牵引机构,包括基板1,基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侧板2,侧板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侧板2的安装方向与基板1的安装方向相互垂直,侧板2的正面活动安装有贯穿并延伸至侧板2背面的第一导向辊3,侧板2的正面且位于第一导向辊3的右侧活动固定安装有贯穿并延伸至侧板2背面的第一支杆4,侧板2的正面且位于第一支杆4的下方固定安装有贯穿并延伸至侧板2背面的第二支杆5,第一支杆4的数量为四个,第二支杆5的数量为三个,第一支杆4和第二支杆5在侧板2上呈交叉等距离分布,第一支杆4和第二支杆5的外壁均套接有摩擦辊6,摩擦辊6的外壁开设有凹槽7,侧板2的正面且位于第一支杆4的右侧活动安装有贯穿并延伸至侧板2背面的第二导向辊8,侧板2的正面且位于第二导向辊8的右侧固定安装有贯穿并延伸至侧板2背面的芯杆9,摩擦辊6为橡胶增阻辊,凹槽7为双向反螺纹槽,芯杆9的数量为两个,第一导向辊3的外壁套接有第一限位座10,第一限位座10的相对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环11,第二导向辊8的外壁套接有第二限位座12,第二限位座12的相对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环13,芯杆9的外壁套接有第三限位座14,第三限位座14的相对侧均固定安装有红外传感器15,红外传感器15为红外线对射传感器,第一限位座10、第二限位座12和第三限位座14均包括固定块16、转杆17和增阻块18,第一导向辊3、第二导向辊8和芯杆9的外壁均套接有固定块16,固定块16的外壁活动安装有贯穿并延伸至固定块16内部的转杆17,固定块16的内部且位于转杆17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增阻块18,增阻块18为丁腈橡胶,侧板2的顶部固定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19,侧板2的顶部且位于控制面板19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报警指示灯20,第一限位座10和第二限位座12的数量均为两个,第三限位座14的数量为四个,控制面板19通过导线与红外传感器15和报警指示灯20电连接,通过第一导向辊3上的第一限位环11对簇绒地毯进行初步左右导向并纠偏,再通过第一支杆4和第二支杆5上的摩擦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卷簇绒地毯生产纠偏用牵引机构,包括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侧板(2),所述侧板(2)的正面活动安装有贯穿并延伸至侧板(2)背面的第一导向辊(3),所述侧板(2)的正面且位于第一导向辊(3)的右侧活动固定安装有贯穿并延伸至侧板(2)背面的第一支杆(4),所述侧板(2)的正面且位于第一支杆(4)的下方固定安装有贯穿并延伸至侧板(2)背面的第二支杆(5),所述第一支杆(4)和第二支杆(5)的外壁均套接有摩擦辊(6),所述摩擦辊(6)的外壁开设有凹槽(7),所述侧板(2)的正面且位于第一支杆(4)的右侧活动安装有贯穿并延伸至侧板(2)背面的第二导向辊(8),所述侧板(2)的正面且位于第二导向辊(8)的右侧固定安装有贯穿并延伸至侧板(2)背面的芯杆(9),所述第一导向辊(3)的外壁套接有第一限位座(10),所述第一限位座(10)的相对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环(11),所述第二导向辊(8)的外壁套接有第二限位座(12),所述第二限位座(12)的相对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环(13),所述芯杆(9)的外壁套接有第三限位座(14),所述第三限位座(14)的相对侧均固定安装有红外传感器(15),所述第一限位座(10)、第二限位座(12)和第三限位座(14)均包括固定块(16)、转杆(17)和增阻块(18),所述侧板(2)的顶部固定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19),所述侧板(2)的顶部且位于控制面板(19)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报警指示灯(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卷簇绒地毯生产纠偏用牵引机构,包括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侧板(2),所述侧板(2)的正面活动安装有贯穿并延伸至侧板(2)背面的第一导向辊(3),所述侧板(2)的正面且位于第一导向辊(3)的右侧活动固定安装有贯穿并延伸至侧板(2)背面的第一支杆(4),所述侧板(2)的正面且位于第一支杆(4)的下方固定安装有贯穿并延伸至侧板(2)背面的第二支杆(5),所述第一支杆(4)和第二支杆(5)的外壁均套接有摩擦辊(6),所述摩擦辊(6)的外壁开设有凹槽(7),所述侧板(2)的正面且位于第一支杆(4)的右侧活动安装有贯穿并延伸至侧板(2)背面的第二导向辊(8),所述侧板(2)的正面且位于第二导向辊(8)的右侧固定安装有贯穿并延伸至侧板(2)背面的芯杆(9),所述第一导向辊(3)的外壁套接有第一限位座(10),所述第一限位座(10)的相对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环(11),所述第二导向辊(8)的外壁套接有第二限位座(12),所述第二限位座(12)的相对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环(13),所述芯杆(9)的外壁套接有第三限位座(14),所述第三限位座(14)的相对侧均固定安装有红外传感器(15),所述第一限位座(10)、第二限位座(12)和第三限位座(14)均包括固定块(16)、转杆(17)和增阻块(18),所述侧板(2)的顶部固定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19),所述侧板(2)的顶部且位于控制面板(19)的右侧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董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迅时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