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279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编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编织面料。该编织面料由若干个最小花型循环组成,所述最小花型的经纬线密度包括十列经线和十行纬线;所述最小花型的每行纬线均与四列经线交汇编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的最小花型循环设计,与纱线原料相配合,使面料形成具有纹理图案感的面料,触感舒适,且透气性好、耐磨性佳,能提高该面料的加工性,拓宽成品销售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编织面料
本技术涉及编织
,具体涉及一种编织面料。
技术介绍
随着纺织品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面料的质感及触感的追求越来越高。但目前的布料基本为印染有彩色图案的平整面料,面料效果单一,缺乏纹理感,对消费者和面料供应商容易出现审美疲劳,同时对于平整、无纹理的面料的加工成品,其成品的触感及销售也受到一定的影响。此外,目前市面上编织制得的面料较为紧密、导致透气性较低,且编织紧密的面料在多次使用或表面摩擦后,编织的纱线容易出现部分磨损断裂的现象,降低了面料的纹理感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编织面料,该面料通过两种不同最小花型循环设计的配合,形成具有纹理感的编织面料,触感舒适。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编织面料,该编织面料由若干个最小花型循环组成,所述最小花型的经纬线密度包括十列经线和十行纬线;所述最小花型的每行纬线均与四列经线交汇编排。进一步地,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一行纬线、第二行纬线、第六行纬线、第七行纬线均穿0.3D的弹性丝;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三行纬线、第四行纬线、第五行纬线、第八行纬线、第九行纬线、第十行纬线均穿2400D空气变形纱。进一步地,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一行纬线与第三列经线、第四列经线、第七列经线和第八列经线交汇编排。进一步地,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二行纬线与第五列经线、第六列经线、第九列经线和第十列经线交汇编排。进一步地,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三行纬线与第三列经线、第四列经线、第七列经线和第八列经线交汇编排;所述最小花型的第四行纬线与第三列经线、第四列经线、第七列经线和第八列经线交汇编排;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五行纬线与第三列经线、第四列经线、第七列经线和第八列经线交汇编排。进一步地,所述最小花型的第六行纬线与第五列经线、第六列经线、第九列经线和第十列经线交汇编排。进一步地,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七行纬线与第三列经线、第四列经线、第七列经线和第八列经线交汇编排。进一步地,所述最小花型的第八行纬线与第五列经线、第六列经线、第九列经线和第十列经线交汇编排;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九行纬线与第五列经线、第六列经线、第九列经线和第十列经线交汇编排;所述最小花型的第十行纬线与第五列经线、第六列经线、第九列经线和第十列经线交汇编排。进一步地,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一行纬线与第二行纬线之间的行距为2-4mm;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二行纬线与第三行纬线之间的行距为1-3mm;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五行纬线与第六行纬线之间的行距为1-3mm;所述最小花型的第六行纬线与第七行纬线之间的行距为2-4mm;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七行纬线与第八行纬线之间的行距为1-3mm;上一个最小花型的第十行纬线与下一个最小花型的第一行纬线之间的行距为1-3mm。进一步地,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三行纬线、第四行纬线、第五行纬线、第八行纬线、第九行纬线、第十行纬线以及每一列经线的外层均包覆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为热塑性聚氨酯层,所述耐磨层的厚度为0.1-0.2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采用的最小花型循环设计,与纱线原料相配合,使面料形成具有纹理图案感的面料,触感舒适,且透气性好、耐磨性佳,也便于进行外观设计,能提高该面料的加工性,拓宽成品销售途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最小花型的意匠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2400D空气变形纱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2400D空气变形纱、2—耐磨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见图1,一种编织面料,该编织面料由若干个最小花型循环组成,所述最小花型的经纬线密度包括十列经线和十行纬线;所述最小花型的每行纬线均与四列经线交汇编排。本实施例中,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一行纬线、第二行纬线、第六行纬线、第七行纬线均穿0.3D的弹性丝;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三行纬线、第四行纬线、第五行纬线、第八行纬线、第九行纬线、第十行纬线均穿2400D空气变形纱。本技术通过采用的最小花型循环设计,与纱线原料相配合,使面料形成具有纹理图案感的面料触感舒适,也便于进行外观设计,能提高该面料的加工性,拓宽成品销售途径。本实施例中,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一行纬线与第三列经线、第四列经线、第七列经线和第八列经线交汇编排。本实施例中,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二行纬线与第五列经线、第六列经线、第九列经线和第十列经线交汇编排。本实施例中,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三行纬线与第三列经线、第四列经线、第七列经线和第八列经线交汇编排;所述最小花型的第四行纬线与第三列经线、第四列经线、第七列经线和第八列经线交汇编排;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五行纬线与第三列经线、第四列经线、第七列经线和第八列经线交汇编排。本实施例中,所述最小花型的第六行纬线与第五列经线、第六列经线、第九列经线和第十列经线交汇编排。本实施例中,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七行纬线与第三列经线、第四列经线、第七列经线和第八列经线交汇编排。本实施例中,所述最小花型的第八行纬线与第五列经线、第六列经线、第九列经线和第十列经线交汇编排;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九行纬线与第五列经线、第六列经线、第九列经线和第十列经线交汇编排;所述最小花型的第十行纬线与第五列经线、第六列经线、第九列经线和第十列经线交汇编排。本实施例的上述交汇编排,交汇点处所述纬线均穿设于经线的下侧,经线均位于纬线的上侧。最小花型的具体交汇编排分别参见附图1,附图1中的A、B、C、D、E、F、G、H、I、J分别表示最小花型的十行纬线,1、2、3、4、5、6、7、8、9、10分别表示最小花型的十列经线。由此,最小花型的A3、A4、A7、A8、B5、B6、B9、B10、C3、C4、C7、C8、D3、D4、D7、D8、E3、E4、E7、E8、F5、F6、F9、F10、G3、G4、G7、G8、H5、H6、H9、H10、I5、I6、I9、I10、J5、J6、J9、J10均为交汇编排点,A行、B行、F行、G行均穿0.3D的弹性丝,C行、D行、E行、H行、I行、J行均穿2400D空气变形纱。而所述十列经线均为2400D空气变形纱。具体如下意匠图表:本实施例中,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一行纬线与第二行纬线之间的行距为2-4mm;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二行纬线与第三行纬线之间的行距为1-3mm;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五行纬线与第六行纬线之间的行距为1-3mm;所述最小花型的第六行纬线与第七行纬线之间的行距为2-4mm;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七行纬线与第八行纬线之间的行距为1-3mm;上一个最小花型的第十行纬线与下一个最小花型的第一行纬线之间的行距为1-3mm。本实施例通过严格控制上述的行距,形成若干间隙,使编织制得的面料形成若干透气孔,增加了面料的透气性,同时若干个透气孔则增加了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编织面料,其特征在于:该编织面料由若干个最小花型循环组成,所述最小花型的经纬线密度包括十列经线和十行纬线;所述最小花型的每行纬线均与四列经线交汇编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编织面料,其特征在于:该编织面料由若干个最小花型循环组成,所述最小花型的经纬线密度包括十列经线和十行纬线;所述最小花型的每行纬线均与四列经线交汇编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一行纬线、第二行纬线、第六行纬线、第七行纬线均穿0.3D的弹性丝;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三行纬线、第四行纬线、第五行纬线、第八行纬线、第九行纬线、第十行纬线均穿2400D空气变形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一行纬线与第三列经线、第四列经线、第七列经线和第八列经线交汇编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二行纬线与第五列经线、第六列经线、第九列经线和第十列经线交汇编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三行纬线与第三列经线、第四列经线、第七列经线和第八列经线交汇编排;所述最小花型的第四行纬线与第三列经线、第四列经线、第七列经线和第八列经线交汇编排;所述最小花型的第五行纬线与第三列经线、第四列经线、第七列经线和第八列经线交汇编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花型的第六行纬线与第五列经线、第六列经线、第九列经线和第十列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易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易昌塑胶布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