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养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242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培养箱,包括箱体和外箱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门的一侧与箱体通过铰接的方式活动连接,所述箱体内设有多个隔热板层,每个隔热板层将箱体划分成多个隔间,每个隔间上还配备有内箱门,所述箱体上还安装有开关,每个所述隔间上还配备有管道系统,所述管道系统包括输送消毒气体管道、抽出培养箱内气体管道、输送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氧气管道和气体流通控制装置,每个所述隔间内还安装有紫外线灭菌灯、摄像头和监测设备,所述开关、管道系统、紫外线灭菌灯、摄像头和监测设备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微生物培养箱通用性不强,且易发生交叉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培养箱
本技术涉及微生物培养
,具体为一种培养箱。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于临床的微生物培养箱多为CO2恒温培养箱,结构为立式箱体,内门用钢化玻璃制成。内室放置用于承托培养物的不锈钢隔板,可方便移动,并可任意改变高度。工作室和玻璃门之间装有硅橡胶密封圈,温度控制一般为5-50℃,带有温度指示、CO2浓度指示等装置。常用于微生物培养箱杀菌的技术为紫外灯照射,如将培养箱打开后开启房内紫外灯进行照射,或在培养箱内部安装紫外灯装置进行照射。通常一个培养箱内整体环境不可分隔,只能用于培养在一种特定环境下生长繁殖的微生物。然而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缺陷:紫外等照射杀菌范围广而迅速,处理时间短。但孢子、孢囊和病毒等微生物对于紫外线照射的耐受性较高,不易被杀灭。但紫外照射杀菌没有持续消毒能力,可能存在微生物的光复活问题且不易做到在整个处理空间内辐射均匀,容易影响微生物的培养。并且一台培养箱一般只能用于培养在一种特定环境下生长繁殖的微生物,如果要培养多种需求不同培养环境的微生物,则需要联合使用多台微生物培养箱。此外,培养箱内温度、CO2浓度等指标无法自动记录,不利于实验室的连续质控及对于微生物培养环境的把控。另外,操作者只有在打开培养箱拿出培养物之后,才能观察到生物生长繁殖情况,并且目前常用的培养箱的门过大,频繁地开关容易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培养箱,解决了现有技术微生物培养箱通用性不强,且易发生交叉污染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培养箱,包括箱体和外箱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门的一侧与箱体通过铰接的方式活动连接,所述箱体内设有多个隔热板层,每个隔热板层将箱体划分成多个隔间,每个隔间上还配备有内箱门,所述箱体上还安装有开关,每个所述隔间上还配备有管道系统,所述管道系统包括输送消毒气体管道、抽出培养箱内气体管道、输送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氧气管道和气体流通控制装置,每个所述隔间内还安装有紫外线灭菌灯、摄像头和监测设备,所述开关、管道系统、紫外线灭菌灯、摄像头和监测设备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隔间设有6个。优选的,每个所述内箱门上安装有拉手环。优选的,所述紫外线灭菌灯和摄像头安装于隔间内的顶部,所述监测设备安装于隔间内的侧壁上。优选的,所述输送消毒气体管道、抽出培养箱内气体管道、输送二氧化碳管道和输送氧气管道的管道内分别装配有气体滤网。优选的,每个所述隔间内安装有置物板。本技术具备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计多个隔间可用于培养需求不同培养环境的微生物,可同时培养孵育需氧菌、厌氧菌、微需氧菌、真菌等微生物,且能够保证各种不同的微生物在固定的隔间里进行培养,不容易发生交叉污染的情况。以气体熏蒸和紫外照射两种消毒灭菌技术来保证后续微生物培养不会被污染。在管道系统中加装气体滤网既可过滤绝大部分微生物,而又不会影响到气体的进入和流通。通过安装摄像头和监测设备可保证操作者可以在不打开培养箱的情况下观察培养箱内微生物生长繁殖情况,减少污染的可能性。监测装置便于实验室进行长期连续监测和质量控制,为微生物培养孵育提供良好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隔间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气体滤网结构示意图;图中:1、箱体,2、外箱门,3、隔热板层,4、隔间,5、内箱门,6、拉手环,7、开关,8、管道系统,81、输送消毒气体管道,82、抽出培养箱内气体管道,83、输送二氧化碳管道,84、输送氧气管道,85、气体流通控制装置,9、紫外线灭菌灯,10、摄像头,11、监测设备,12、气体滤网,13、置物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5所示的一种培养箱,包括箱体1和外箱门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门2的一侧与箱体1通过铰接的方式活动连接,所述箱体1内设有多个隔热板层3,每个隔热板层3将箱体1划分成多个隔间4,每个隔间4上还配备有内箱门5,所述箱体1上还安装有开关7,每个所述隔间4上还配备有管道系统8,所述管道系统8包括输送消毒气体管道81、抽出培养箱内气体管道82、输送二氧化碳管道83、输送氧气管道84和气体流通控制装置85,每个所述隔间4内还安装有紫外线灭菌灯9、摄像头10和监测设备11,所述开关7、管道系统8、紫外线灭菌灯9、摄像头10和监测设备11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较佳地,所述隔间4设有6个。每个所述内箱门5上安装有拉手环6。所述紫外线灭菌灯9和摄像头10安装于隔间4内的顶部,所述监测设备11安装于隔间4内的侧壁上。所述输送消毒气体管道81、抽出培养箱内气体管道82、输送二氧化碳管道83和输送氧气管道84的管道内分别装配有气体滤网12。每个所述隔间4内安装有置物板13。本技术是这样来实现的,培养箱包括箱体1和外箱门2,外箱门2位于箱体1前端(如图1所示),箱体1的侧面与外箱门2活动密封连接。培养箱内环境用隔热板层3分隔成6个独立的隔间4,隔热板层3可以使用双层真空隔热玻璃,但不仅限于使用这种材料,可以将双层真空隔热玻璃换成其他隔热、可形成密闭空间又不影响微生物培养的材质。内箱门5一侧通过与箱体1活动连接,每个独立区域的隔间4上的内箱门5均可以通过拉手环6进行开关,不影响其它独立区。每个区域可用于培养不同的微生物,明确固定分区。每个隔间4中都装备有紫外线灭菌灯9、摄像头10以及培养箱内各项指标的监测设备11。监测设备11可监测每个隔间4内的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气体压力等指标。另外,每个隔间4内都装备有用以放置培养皿或其它物件的置物板13,并且置物板13与隔间4底层的隔热板层3可以保持有一定距离,距离高低可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也可以与隔间4底层的隔热板层3不保持距离。每个独立的隔间4都装配有连接密闭的消毒气体甲醇-高锰酸钾混合气体或福尔马林气体的输送消毒气体管道81、抽出培养箱内气体管道82、输送二氧化碳管道83、输送氧气管道84和气体流通控制装置85。并且,在每一根管道靠近培养箱的一侧都装有气体滤网12,气体流通控制装置85分别用以过滤进入培养箱内部的气体和控制气体流通。输送消毒气体管道81、抽出培养箱内气体管道82、输送二氧化碳管道83和输送氧气管道84的粗细可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每根管道的粗细可以保持一致,也可以不完全相同。气体如二氧化碳需从二氧化碳罐中出来经过管道进入培养箱,则从二氧化碳罐到培养箱由同一根管道进行二氧化碳的运输。氧气以及其他气体的运输管道以及抽气管道的设计与二氧化碳运输管道类似。每根管道都会通过气体流通控制装置85来控制气体流动并根据监测设备11来控制气体某种成分的含量浓度。所以,此设计方便实验室同时在一个培养箱中孵育培养多种需要不同孵育环境的微生物,可同时培养孵育需氧菌、厌氧菌、微需氧菌、真菌等微生物,且能够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培养箱,包括箱体(1)和外箱门(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门(2)的一侧与箱体(1)通过铰接的方式活动连接,所述箱体(1)内设有多个隔热板层(3),每个隔热板层(3)将箱体(1)划分成多个隔间(4),每个隔间(4)上还配备有内箱门(5),所述箱体(1)上还安装有开关(7),每个所述隔间(4)上还配备有管道系统(8),所述管道系统(8)包括输送消毒气体管道(81)、抽出培养箱内气体管道(82)、输送二氧化碳管道(83)、输送氧气管道(84)和气体流通控制装置(85),每个所述隔间(4)内还安装有紫外线灭菌灯(9)、摄像头(10)和监测设备(11),所述开关(7)、管道系统(8)、紫外线灭菌灯(9)、摄像头(10)和监测设备(11)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培养箱,包括箱体(1)和外箱门(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门(2)的一侧与箱体(1)通过铰接的方式活动连接,所述箱体(1)内设有多个隔热板层(3),每个隔热板层(3)将箱体(1)划分成多个隔间(4),每个隔间(4)上还配备有内箱门(5),所述箱体(1)上还安装有开关(7),每个所述隔间(4)上还配备有管道系统(8),所述管道系统(8)包括输送消毒气体管道(81)、抽出培养箱内气体管道(82)、输送二氧化碳管道(83)、输送氧气管道(84)和气体流通控制装置(85),每个所述隔间(4)内还安装有紫外线灭菌灯(9)、摄像头(10)和监测设备(11),所述开关(7)、管道系统(8)、紫外线灭菌灯(9)、摄像头(10)和监测设备(11)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蓉杜宇娜张辉青陈益国高婧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人民医院江西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