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段淑文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的一体化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3194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的一体化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进料口、主体、支撑脚和过滤腔,所述主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料口,所述主体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所述主体内部的顶端设置有沉降腔,所述主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过滤腔,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且搅拌轴的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叶,所述沉降腔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过滤颗粒,均匀设置的过滤颗粒可以不断对污水进行过滤,增加过效果,壳体还可通过相互卡合的的卡槽和卡块进行维修和更换,从而保持壳体的过滤性能,避免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的一体化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的一体化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一般都会产生很多的污水,这些污水排放后会污染环境,非常不环保,所以需要在对这些污水进行处理,使这些污水不污染环境,达到安全排放的标准。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传统的污水净化处理装置,絮凝剂融化慢,无法快速使絮凝剂溶解到污水中,处理污水的效率慢;(2)传统的污水净化处理装置,过滤速率慢,无法快速将污水中的不溶物筛除,过滤效率低;(3)传统的污水净化处理装置,污水处理不彻底,无法对充分对污水进行处理,会导致排出的水达不到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的一体化污水净化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絮凝剂融化慢、过滤速率慢和污水处理不彻底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的一体化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进料口、主体、支撑脚和过滤腔,所述主体的顶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的一体化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进料口(1)、主体(3)、支撑脚(7)和过滤腔(8),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14),所述主体(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料口(5),所述主体(3)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7),所述主体(3)内部的顶端设置有沉降腔(13),所述主体(3)内部的底端设置有过滤腔(8),所述第二伺服电机(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2),且搅拌轴(2)的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叶(12),所述沉降腔(13)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4),所述沉降腔(13)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料口(1),所述出料口(5)的顶端与沉降腔(13)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的一体化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进料口(1)、主体(3)、支撑脚(7)和过滤腔(8),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14),所述主体(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料口(5),所述主体(3)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7),所述主体(3)内部的顶端设置有沉降腔(13),所述主体(3)内部的底端设置有过滤腔(8),所述第二伺服电机(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2),且搅拌轴(2)的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叶(12),所述沉降腔(13)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4),所述沉降腔(13)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料口(1),所述出料口(5)的顶端与沉降腔(13)相连通,所述沉降腔(1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水口(11),所述过滤腔(8)内部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往复机构(10),且相邻往复机构(10)之间固定连接有过滤板(9),所述过滤腔(8)内部的底端均匀设置有过滤结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的一体化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热管(15),所述加热管(15)呈蛇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的一体化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6)的内部依次设置有过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淑文
申请(专利权)人:段淑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