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氯化铝生产系统,包括反应罐、缓存罐、干燥罐和存储罐;所述反应罐顶部设置第一出气管和进料口;所述反应罐内设置第一搅拌装置;所述反应罐侧壁下部设置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与缓存罐顶部连接;所述缓存罐顶部设置第二出气管,所述缓存罐底部为倒锥形,底部中心设置第二排渣管;缓存罐内设置第二搅拌装置,所述缓存罐侧壁下部设置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二出液管与干燥罐底部设置的进液管连接,所述干燥罐侧壁底部设置出粉管,所述出粉管与倾斜设置的出粉总管连接,所述出粉总管端部与存储罐侧壁连通,本系统结构设计科学、功能较为完整、干燥效果好,效率高,同时能够对干燥后的粉体进行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氯化铝生产系统
本技术涉及聚合氯化铝生产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氯化铝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聚合氯化铝一种新兴净水材料,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简称聚铝,英文缩写为PAC;聚合氯化铝具有吸附、凝聚、沉淀等性能,聚合氯化铝广泛用于饮用水、工业用水和污水处理领域。聚合氯化铝形态分为两种:液体聚合氯化铝和固体聚合氯化铝;液体聚合氯化铝不用稀释,装卸使用方便,价格相对便宜的优点,缺点是运输需要罐车,单位运输成本增加(每吨固体相当于2-3吨液体);固体聚合氯化铝是液体聚合氯化铝干燥后的形态,运输方便,不需要罐车;目前多数使用固体聚合氯化铝。中国专利CN206199237U公开了一种聚氯化铝生产系统,包括初步反应箱和下料管,所述初步反应箱下端设有下料管,下料管下端连接浓缩箱,浓缩箱内设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的搅拌轴上端穿过浓缩箱顶部,并且与搅拌电机的输出端相接,浓缩箱外侧设有电磁加热线圈,浓缩箱下端设有导料管,导料管下端连接干燥箱,干燥箱为圆柱形筒体,位于干燥箱上端的导料管上设有雾化泵,位于干燥箱内的导料管端部设有雾化喷头,改该专利结构简单、合理,干燥效果好,简化了聚氯化铝的生产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在生产的同时也合理的利用了尾气中的热量,进而实现了热量的回收利用,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实用性强。然而该专利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一:对于制备过程中的不溶物,没有及时排出,会影响产品的纯度;第二:对于尾气的处理只是利用了预热,但是尾气中有挥发的盐酸,不能直接排放;第三:对于干燥后的粉体直接排入分离箱,没有进行冷却干燥,存储后容易返潮结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科学、功能较为完整、干燥效果好,效率高,同时能够对干燥后的粉体进行冷却的一种聚合氯化铝干燥装置。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氯化铝生产系统,包括反应罐、缓存罐、干燥罐和存储罐;所述反应罐顶部设置第一出气管和进料口;所述反应罐内设置第一搅拌装置;所述反应罐底部为倒锥形,底部中心设置第一排渣管;所述反应罐侧壁下部设置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与缓存罐顶部连接;所述缓存罐顶部设置第二出气管,所述缓存罐底部为倒锥形,底部中心设置第二排渣管;缓存罐外壁设置加热夹套,缓存罐内设置第二搅拌装置,所述缓存罐侧壁下部设置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二出液管与干燥罐底部设置的进液管连接,所述进液管上端伸至干燥罐上部,所述进液管上端设置雾化喷头,所述干燥罐顶部为锥形,顶部中心设置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下端设置主喷盘;所述干燥罐侧壁底部设置出粉管,所述出粉管与倾斜设置的出粉总管连接,所述出粉总管端部与存储罐侧壁连通。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与出气总管连接,所述出气总管与尾气收集罐连接,所述尾气收集罐内设置吸收液,所述出气总管的端部伸至吸收液液面以下。作为优选,所述干燥罐顶部内壁沿径向均匀设置若干进气支管,所述进气支管上均匀设置若干辅喷盘,所述进气支管和进气管上还设置调节阀。作为优选,所述出粉总管上设置冷空气干燥器和风量控制器。作为优选,所述存储罐内设置温度计,存储罐顶部设置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存储罐的连接处设置滤网和海绵,所述海绵夹在两个滤网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本系统具备生产、尾气处理、干燥、降温冷却,存储等功能结构设计科学、功能较为完整;第二:利用吸收液(碱液)吸收尾气中的酸性气体(盐酸),防止尾气排放造成污染;第三:反应罐底部为倒锥形、缓存罐底部为倒锥形,在反应罐内完成制备后,不溶物初步沉降,从第一排渣管排出,然后进入缓存罐进行浓缩后再次进行二次沉降,提升纯度,因此干燥后产品的纯度高;第四:干燥罐内顶部为锥形,并且设置辅喷盘和主喷盘,对雾化喷头形成半包围,对雾化喷头喷出的小液滴进行快速全面的干燥,干燥效率高、效果好;第五:出粉总管上设置冷空气干燥器和风量控制器,对高温干燥后的粉体进行降温冷却,防止粉体存储后返潮结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反应罐、1.1是第一出气管、1.2是进料口、1.3是第一搅拌装置、1.4是第一排渣管、1.5是第一出液管、2是缓存罐、2.1是第二出气管、2.2是第二排渣管、2.3是加热夹套、2.4是第二搅拌装置、2.5是第二出液管、3是干燥罐、3.1是进液管、3.2是雾化喷头、3.3是进气管、3.4是主喷盘、3.5是出粉管、3.6是进气支管、3.7是辅喷盘、3.8是调节阀、4是存储罐、4.1是温度计、4.2是排气管、4.3是滤网、4.4是海绵、5是尾气收集罐、6是出粉总管、6.1是冷空气干燥器、6.2是风量控制器、7是出气总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1:一种聚氯化铝生产系统,包括反应罐1、缓存罐2、干燥罐3和存储罐4;所述反应罐1顶部设置第一出气管1.1和进料口1.2;所述反应罐1内设置第一搅拌装置1.3;所述反应罐1底部为倒锥形,底部中心设置第一排渣管1.4;所述反应罐1侧壁下部设置第一出液管1.5,所述第一出液管1.5与缓存罐2顶部连接;所述缓存罐2顶部设置第二出气管2.1,所述缓存罐2底部为倒锥形,底部中心设置第二排渣管2.2;缓存罐2外壁设置加热夹套2.3,缓存罐2内设置第二搅拌装置2.4,所述缓存罐2侧壁下部设置第二出液管2.5;所述第二出液管2.5与干燥罐3底部设置的进液管3.1连接,所述进液管3.1上端伸至干燥罐3上部,所述进液管3.1上端设置雾化喷头3.2,所述干燥罐3顶部为锥形,顶部中心设置进气管3.3,所述进气管3.3下端设置主喷盘3.4;所述干燥罐3侧壁底部设置出粉管3.5,所述出粉管3.5与倾斜设置的出粉总管6连接,所述出粉总管6端部与存储罐4侧壁连通。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出气管1.1和第二出气管2.1与出气总管7连接,所述出气总管7与尾气收集罐5连接,所述尾气收集罐5内设置吸收液,所述出气总管7的端部伸至吸收液液面以下,吸收液一般使用碱液。作为优选,所述干燥罐3顶部内壁沿径向均匀设置若干进气支管3.6,所述进气支管3.6上均匀设置若干辅喷盘3.7,所述进气支管3.6和进气管3.3上还设置调节阀3.8。作为优选,所述出粉总管6上设置冷空气干燥器6.1和风量控制器6.2。作为优选,所述存储罐4内设置温度计4.1,存储罐4顶部设置排气管4.2,所述排气管4.2与存储罐4的连接处设置滤网4.3和海绵4.4,所述海绵4.4夹在两个滤网4.3之间。第一搅拌装置1.3和第二搅拌装置2.4主要包括搅拌轴、搅拌电机和搅拌叶片,此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本系统具备生产、尾气处理、干燥、降温冷却,存储等功能结构设计科学、功能较为完整;本系统利用吸收液(碱液)吸收尾气中的酸性气体(盐酸),防止尾气排放造成污染;反应罐1底部为倒锥形、缓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氯化铝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罐、缓存罐、干燥罐和存储罐;所述反应罐顶部设置第一出气管和进料口;所述反应罐内设置第一搅拌装置;所述反应罐底部为倒锥形,底部中心设置第一排渣管;所述反应罐侧壁下部设置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与缓存罐顶部连接;所述缓存罐顶部设置第二出气管,所述缓存罐底部为倒锥形,底部中心设置第二排渣管;缓存罐外壁设置加热夹套,缓存罐内设置第二搅拌装置,所述缓存罐侧壁下部设置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二出液管与干燥罐底部设置的进液管连接,所述进液管上端伸至干燥罐上部,所述进液管上端设置雾化喷头,所述干燥罐顶部为锥形,顶部中心设置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下端设置主喷盘;所述干燥罐侧壁底部设置出粉管,所述出粉管与倾斜设置的出粉总管连接,所述出粉总管端部与存储罐侧壁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氯化铝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罐、缓存罐、干燥罐和存储罐;所述反应罐顶部设置第一出气管和进料口;所述反应罐内设置第一搅拌装置;所述反应罐底部为倒锥形,底部中心设置第一排渣管;所述反应罐侧壁下部设置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与缓存罐顶部连接;所述缓存罐顶部设置第二出气管,所述缓存罐底部为倒锥形,底部中心设置第二排渣管;缓存罐外壁设置加热夹套,缓存罐内设置第二搅拌装置,所述缓存罐侧壁下部设置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二出液管与干燥罐底部设置的进液管连接,所述进液管上端伸至干燥罐上部,所述进液管上端设置雾化喷头,所述干燥罐顶部为锥形,顶部中心设置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下端设置主喷盘;所述干燥罐侧壁底部设置出粉管,所述出粉管与倾斜设置的出粉总管连接,所述出粉总管端部与存储罐侧壁连通。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正平,史彩明,邹鹏,刘敏,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禾大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