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循环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30163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循环上料装置,它涉及自动化领域,它包括工件、框架组件、托架组件、第一升降组件、第一推送组件、第二升降组件、第二推送组件,托架组件设于框架组件的上方,托架组件上放置有工件,第一升降组件设于框架组件的下料端,第一推送组件设于框架组件的下端,第二升降组件设于框架组件的上料端,第二推送组件设于框架组件的上端。它实现了在框架组件的下料端处托架组件被取走工件后,空的托架组件从下料端循环传送到框架组件的上料端,实现了托盘组件的无限循环传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循环上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循环上料装置,属于自动化

技术介绍
:在自动化领域中,需要把待加工的工件从初始位置输送到待加工位置,可用自动上料装置实现。在某些自动上料装置中,输送线上治具的待加工工件被取走后,需要把无工件的治具传输回初始的上料位置,同时需要把已放置好待加工工件的治具传送到供外部装置抓取的位置。实现输送线上治具的循环输送,目前大多的做法是通过链传动或皮带传送的方式实现,这种做法结构复杂,待加工工件传输过程中平稳性差,对于较大的工件较难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循环上料,输送平稳,可靠性高,灵活性强,可调性高,减少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技术的一种自动循环上料装置,它包括工件、框架组件、托架组件、第一升降组件、第一推送组件、第二升降组件、第二推送组件,工件为自动循环上料装置所需输送上料的待加工工件,框架组件为自动循环上料装置的基体,起到支撑和供其他零部件装配的作用,托架组件数量不限,设于框架组件的上方,可以在框架组件的上方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循环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工件(1)、框架组件(2)、托架组件(3)、第一升降组件(4)、第一推送组件(5)、第二升降组件(6)、第二推送组件(7),托架组件(3)设于框架组件(2)的上方,托架组件(3)上放置有工件(1),第一升降组件(4)设于框架组件(2)的下料端,第一推送组件(5)设于框架组件(2)的下端,第二升降组件(6)设于框架组件(2)的上料端,第二推送组件(7)设于框架组件(2)的上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循环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工件(1)、框架组件(2)、托架组件(3)、第一升降组件(4)、第一推送组件(5)、第二升降组件(6)、第二推送组件(7),托架组件(3)设于框架组件(2)的上方,托架组件(3)上放置有工件(1),第一升降组件(4)设于框架组件(2)的下料端,第一推送组件(5)设于框架组件(2)的下端,第二升降组件(6)设于框架组件(2)的上料端,第二推送组件(7)设于框架组件(2)的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循环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件(1)上设置有第一托点(11)和第二托点(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循环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组件(2)包括框架(21)、工作视窗(22)、对射传感器(23),所述的框架(21)由金属板材加工而成,所述的工作视窗(22)设于框架(21)的中部前端,设有合页和把手,所述的对射传感器(23)装设在框架组件(2)的下料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循环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架组件(3)包括托架底板(31)、第一支撑块(32)、第二支撑块(33)、托架轴承(34)、托架滚轮(35)、V型块(36),所述的托架底板(31)为托架组件(3)的基体,呈平板状,托架底板(31)的中部设置有数量不限的托架定位孔(311),托架底板(31)的一端设置有托架凹槽(312),所述的第一支撑块(32)和第二支撑块(33)与托架底板(31)可以放置的工件(1)的数量一致,成对的设于托架底板(31)的上方,所述的托架轴承(34)固定安装在托架底板(31)的四周,所述的托架滚轮(35)固定安装在托架底板(31)的四端,所述的V型块(36)呈V状,装嵌于托架底板(31)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循环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升降组件(4)包括第一升降背板(41)、第一升降气缸(42)、第一升降气缸滑块(43)、第一升降滑轨副(44)、第一升降连接板(45)、第一升降托架(46)、第一升降定位块(47)、第一升降缓冲器(48)、第一升降位置传感器(49),所述的第一升降背板(41)呈板状,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框架(21)上,所述的第一升降气缸(4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第一升降背板(41)的中部,所述的第一升降气缸滑块(43)装设在第一升降气缸(42)上,所述的第一升降滑轨副(44)设有两副,装设在第一升降气缸(42)的两端,与第一升降背板(41)固定安装在一起,所述的第一升降连接板(45)呈板状,中部开设有一缺口,嵌入于第一升降气缸滑块(43)内,两端与第一升降滑轨副(44)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所述的第一升降托架(46)呈L状,设有两条,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升降连接板(45)的两侧,所述的第一升降定位块(47)呈V状,设有两个,装设在第一升降连接板(45)的中部两端,所述的第一升降缓冲器(48)设有两个,装设在第一升降连接板(45)的上下两端,所述的第一升降位置传感器(49)设有两个,装设在第一升降连接板(45)的上下两端。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月军安江恒憲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太威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