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盘排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014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盘排废机,包括台面,台面上配置有能够间歇性旋转的转盘;转盘上配置有排废治具,排废治具上配置有排废组件;台面上还配置有用于上料的上料机构和用于收料的收料机构;上料机构和收料机构均能与排废治具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用于金属件薄片排废作业,能够实现连线生产,节省人力,提高效率;并且排废后产品不易变形,提高质量,便于生产管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盘排废机
本技术涉及排废
,特别涉及一种转盘排废机。
技术介绍
金属元器件在3C
中广泛应用。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3C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对金属元器件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金属件薄片的排废在3C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排废效果的好坏影响着最终产品的品质。然而,3C产品金属件薄片大多比较薄,排废过程中常常出现变形,产生不良,增加成本。另外,基于3C产品金属件薄片产品的特性,大多产品是零散的,目前的排废也普遍采用散排废的方式,不能进行连线排废,效率低,并且耗费大量人力资源,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转盘排废机,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转盘排废机,包括台面,台面上配置有转盘,转盘能够间歇性旋转;转盘上配置有排废治具,排废治具上配置有排废组件;台面上还配置有上料机构和收料机构;上料机构和收料机构均能与排废治具相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排废过程中通过上料机构以及收料机构转移物料,通过排废治具上的排废组件进行排废,可以同时对多组金属件薄片进行排废处理,并且降低对人力的依赖,实现自动化、机械化排废,提高效率。通过排废治具可以实现连线排废,改变散排废的模式,提高排废效率。另外,采用排废治具可以避免金属件薄片在排废中变形,降低产品不良的概率,保证质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排废治具包括置物治具和下压治具,上料机构能够将物料转移到置物治具上,收料机构能够将物料从置物治具上移出;置物治具安装于转盘上,并且置物治具能够随转盘旋转;转盘停止转动时,置物治具能够与下压治具上下对应;下压治具悬挂在转盘的上方,并且下压治具能够上下移动;下压治具能够与置物治具相贴合,并将物料卡合在置物治具和下压治具之间。其有益效果是,将转盘排废机与金属件薄片的生产加工线相连接,通过上料机构将物料从生产加工线转移到排废机上;转盘间歇性旋转,并带动置物治具旋转,从而带动物料从上料机构一端转移到收料机构的一端,实现物料在排废机上的转移;收料结构将物料从排废机上重新转移到生产加工线。由此,实现生产线与排废的机械化的衔接,完成在线排废,并且降低了金属件薄片排废对人力的依赖,降低成本,提高排废与生产的效率。排废时物料能够卡合在置物治具与下压治具之间,可以避免排废组件作用时,金属件薄片因受力不均匀而发生变形,保证产品的质量,降低不良品的产生。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排废组件包括压料块、推块和顶杆,压料块与推块均位于下压治具上,顶杆位于置物治具上;压料块与推块互相贴合并且平行设置,推块能够上下移动;顶杆能够与推块相对应,并且顶杆也能够上下移动。其有益效果是,转盘旋转停止时,置物治具能够与下压治具向下对应。下压治具向下移动,直至与置物治具互相贴合,排废组件开始对金属件薄片进行排废。此时,位于下压治具上的压料块可以从上对产品施加压力,使其固定卡合在置物治具与下压治具之间。位于下压治具上的推块与产品上的废料相对应。压料块与推块之间的的贴合线与产品上的排废线相对应。置物治具上的顶杆与推块相对应,顶杆向上移动,带动废料沿排废线向上弯折,在顶杆的带动下推块也向上移动。顶杆上移一定距离后开始向下移动直至回到起始位置。在此过程中,推块受到的来自顶杆的推力逐渐减弱直至消失,推块逐渐向下移动,已经向上弯折的废料在推块的作用下,逐渐恢复水平。金属件薄片上沿排废线的弯折的部位在这一过程中变得脆弱。顶杆再次上移,恢复水平的废料再次向上弯折,如此反复,金属件薄片上的弯折部位逐渐脆弱,直至断裂,废料脱离金属件薄片产品,完成排废。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回落至起始位置的顶杆还可以继续向下移动,推块在弹簧弹性以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也将继续向下移动,恢复水平位置的废料在推块的压力作用下,沿排废线向下弯折。顶杆再次向上移动,向下弯折的废料向上弯折,直至再次恢复水平,顶杆继续上移,废料再次向上弯折,如此反复,金属件薄片上的弯折部位逐渐脆弱,直至断裂,废料脱离金属件薄片产品,完成排废。顶杆上升与下降的幅度增大,废料的弯折范围扩大,可以保证排废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压料块与推块的顶端均设有压缩弹簧;顶杆底部的与气缸相连接。其有益效果是,当置物治具与下压治具互相贴合时,压料块与推块在顶端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可以对卡合在置物治具与下压治具之间的物料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其保证固定。气缸为顶杆提供上下移动的动力,保证顶杆对废料以及推块的作用力足够大,保证排废效果。推块的顶端设有压缩弹簧,在受到来自顶杆的向上推力作用时弹簧压缩,推块向上移动。当向上的推力逐渐消失时,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推块将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废料弯折,保证排废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顶杆的顶端靠近压料块的一侧设有缺口。其有益效果是,在顶杆向上移动时,可以通过缺口避位,顶杆对废料的施力点距离压料块有一定的距离,可以保证废料的弯折效果,防止物料在排废过程中移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下压治具的顶部与气缸相连接。其有益效果是,下压治具可以在气缸的带动下上下移动,保证置物治具与下压治具之间的贴合与分离快速、有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置物治具为一个或多个;下压治具为一个或多个。其有益效果是,置物治具与下压治具数量均为一个时,可以简化装置,节约空间。置物治具与下压治具为多个时,可以将金属件薄片产品的排废分步进行,提高排废效率,保证排废效果。多个置物治具随转盘旋转,当其中一个置物治具与多个下压治具中的一个位置对应时,转盘暂停旋转。将这个置物治具编号为第一置物治具,并将与之对应的下压治具编号为第一下压治具;同时将其余的置物治具沿转盘转动的逆方向方向编号为第二置物治具、第三置物治具,等等,将其余的下压治具沿转盘转动的方向编号为第二下压治具、第三下压治具,等等。第一置物治具与第一下压治具互相配合,排废组件启动,当顶杆完成一次上移并下降到初始位置后,废料完成一次弯折。此时,第一下压治具上移,第一置物治具随转盘继续转动,直至第一置物治具与第二下压治具位置对应时,停止旋转。此时第二置物治具与第一下压治具位置对应。此时第一下压治具与第二下压治具同时向下移动,第一置物治具与第二下压治具互相配合,排废组件启动,顶杆完成一次上移并下降到初始位置后,第一置物治具上的废料完成第二次弯折;第二置物治具与第一下压治具互相配合,排废组件启动,顶杆完成一次上移并下降到初始位置后,第二置物治具上的废料完成第一次弯折。第一下压治具与第二下压治具上移,转盘继续转动,直至第一置物治具与第三下压治具位置对应时,停止旋转。此时,第二置物治具与第二下压治具位置对应,第三置物治具与第一下压治具位置对应。多个下压治具同时向下移动,并与多个置物治具互相配合,第一置物治具上的废料完成第三次弯折,第二置物治具上的废料完成第二次弯折,第三置物治具上的废料完成第一次弯折。如此,可以将废料的排废置物治具与多个下压治具的配合作用过程中完成。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排废效果。一般在设置时,可以根据废料排废的难易程度选择下压治具数量,即选择废料弯折的次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料机构与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盘排废机,包括台面(10),其特征在于,台面(10)上配置有能够间歇性旋转的转盘(40);所述转盘(40)上配置有排废治具,所述排废治具上配置有排废组件;所述台面(10)上还配置有上料机构(20)和收料机构(30);所述上料机构(20)和收料机构(30)均能与所述排废治具相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盘排废机,包括台面(10),其特征在于,台面(10)上配置有能够间歇性旋转的转盘(40);所述转盘(40)上配置有排废治具,所述排废治具上配置有排废组件;所述台面(10)上还配置有上料机构(20)和收料机构(30);所述上料机构(20)和收料机构(30)均能与所述排废治具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盘排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废治具包括置物治具(51)和下压治具(52),所述上料机构(20)能够将物料转移到所述置物治具(51)上,所述收料机构(30)能够将物料从所述置物治具(51)上移出;
所述置物治具(51)安装于所述转盘(40)上,并且所述置物治具(51)能够随所述转盘(40)旋转;所述转盘(40)停止转动时,所述置物治具(51)能够与所述下压治具(52)上下对应;
所述下压治具(52)悬挂在所述转盘(40)的上方,并且所述下压治具(52)能够上下移动;所述下压治具(52)向下移动能够与所述置物治具(51)相贴合,并将物料卡合在置物治具(51)和下压治具(5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盘排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废组件包括压料块(62)、推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日传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领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