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传送平台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3005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业打印技术,公开了一种负压传送平台定位系统,包括具有工作区的负压传送平台,所述负压传送平台包括吸附装置和绕设于吸附装置外侧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设有联通吸附装置的吸风孔;所述吸附装置包括若干沿传送方向排列的负压腔,工作区的负压腔以与传送方向垂直的工作区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对称的负压腔相关联;所述定位系统的定位线为工作区中心线。作业时介质被传送定位到工作区中心线上,对称分布于工作区中心线两侧的负压腔能够被最大程度有效覆盖,最大程度的发挥负压吸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传送平台定位系统
本技术涉及工业打印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负压传送平台定位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工业化打印机被广泛应用于瓷砖、木板、玻璃、瓦楞纸、扣板等尺寸较大的打印介质的打印,通过喷墨方式将各种颜色或效果的墨水打印在打印介质上再经过进一步加工得到预想的图案,在打印过程中墨水通过腐蚀而渗入到打印介质的内部,使得喷绘得到的图案不容易掉色,具有防水、防紫外线、防刮等特性。对于瓦楞纸这类硬质轻介质而言,其传送平台有别于瓷砖等重介质,需要采用负压传送平台进行传送。对于采用传送带联通负压装置的负压传送平台而言,联通负压装置的同一负压腔的传送带的相应区域需要被完全覆盖才能起到负压吸附的作用,一旦其中某一点没有覆盖将会由于漏气而致使该区域完全起不到吸附作用。将负压腔切割为更小单元的负压腔并连接至不同负压泵是不失为解决的办法,但是,采用更小的单元就需要更多负压泵来提供负压,无论是成本还是占用空间都是不小的负担。为此,需要对负压传送平台的定位方法及系统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负压分布设计难度的负压传送平台定位方法。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负压传送平台定位方法,所述负压传送平台穿过对被传送介质进行作业的工作区,所述定位方法为:根据工作内容确定介质要被作业的作业中心,使介质被传送定位到作业中心与工作区中心线重合的位置上;所述工作区中心线与传送方向垂直,为工作区提供负压的负压腔以工作区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对称的负压腔相关联。本技术通过改变定位方法来降低负压传送平台负压腔规划的难度。首先,通过定点定位作业确定作业过程中起负压吸附定位作用的工作区;其次,对于工作区负压腔分布则采用沿工作区中心线对称分布的方式,对称的负压腔相关联;最后,由于采用定点定位作业的方式,作业时介质需要被定位在工作区的某一位置上,对于介质的传送定位采用中心对中心的定位方式,即介质的作业中心对准工作区中心线。这样一来,作业时介质被传送定位到工作区中心线上,对称分布于工作区中心线两侧的负压腔能够被最大程度有效覆盖,最大程度的发挥负压吸附作用。优选地,传送过程中在传送前方给予被传送的介质一瞬时阻力使其摆正。优选地,传送之前或传送过程中从传送方向的两侧给予被传送的介质一瞬时推力使其摆正。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方法的负压传送平台定位系统,包括具有工作区的负压传送平台,所述负压传送平台包括吸附装置和绕设于吸附装置外侧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设有联通吸附装置的吸风孔;所述吸附装置包括若干沿传送方向排列的负压腔,工作区的负压腔以与传送方向垂直的工作区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对称的负压腔相关联;所述定位系统的定位线为工作区中心线。本技术通过改变定位系统来降低负压传送平台负压腔规划的难度。首先,通过确立工作区实现定点定位作业;其次,对于工作区其负压吸附定位作用的负压腔采用沿工作区中心线对称分布、对称关联的方式进行集中控制;最后,以作为负压腔分布对称轴的工作区中心线为定位线实现介质作业中心对准工作区中心线的定位方式。这样一来,作业时介质被传送定位到工作区中心线上,对称分布于工作区中心线两侧的负压腔能够被最大程度有效覆盖,最大程度的发挥负压吸附作用。为了传送尺寸更大的介质,负压传送平台需要被设计得更大,但是,一味地扩大传送带的宽度是不可取,传送带宽度越大张紧的难度就越大。优选地,负压传送平台包括若干沿垂直传送方向排列的传送单元,每一传送单元包括吸附装置和绕设于吸附装置外侧的传送带。更优选地,不同传送单元的负压腔形成沿传送方向分布的若干列,每列包括沿垂直传送方向排布的若干个来自不同传送单元的负压腔,同一列中的负压腔相关联。更优选地,工作区中对称的两列负压腔相关联。所述负压传送平台定位系统还包括设置于负压传送平台上方、工作区后方的摆正机构,所述摆正机构包括导轨、对称设置的两个推顶结构和至少一推顶驱动装置,其中至少一个推顶结构与导轨滑动连接并由推顶驱动装置驱动沿导轨滑动。通过摆正机构中推顶结构从相对的两侧对成摞介质的瞬时推力促使介质摆正,摆正后由于负压传送平台的负压吸附作用介质将被准确定位。所述负压传送平台上还设有横跨传送平台并垂直传送方向的横梁,所述导轨形成于横梁上或者所述横梁形成所述导轨。所述推顶结构包括推板和支架,所述推板通过支架连接横梁,与导轨滑动连接的推顶结构的支架上设有与横梁滑动连接的滑轮,通过滑轮提高推顶结构的滑动顺畅性。所述支架呈卩字形,扣接于横梁上,所述滑轮设置于卩字形的顶部和一侧,提高支架与横梁的连接稳定性。所述推板的下侧还设有气动助推结构,所述气动助推结构包括助推块和助推气缸,所述助推块连接于助推气缸,所述助推气缸固定于推板外侧。即便摆正机构发生故障,可以通过气动助推结构实现对介质的摆正作用。所述气动助推结构由外上侧向内下侧倾斜,所述助推块呈楔形,楔形面面向内侧且垂直于传送平台,楔形的助推块在助推气缸作用下向下向介质移动,楔形面对介质形成了瞬时推力促使介质摆正。为防止推板刮到负压传送平台上表面,推板与负压传送平台之间需要保留一定的缝隙,当介质的厚度较小时则很难保证最底层的介质被推动而实现摆正。而倾斜设置的气动助推结构由于助推块被伸长起推动作用是瞬间完成的,助推块伸长后与负压传送平台之间的间距可以被设计得更小,对于厚度小的介质同样能够起到推动摆正的作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改变定位方法来降低负压传送平台负压腔规划的难度。首先,通过定点定位作业确定作业过程中起负压吸附定位作用的工作区;其次,对于工作区负压腔分布则采用沿工作区中心线对称分布的方式,对称的负压腔相关联;最后,由于采用定点定位作业的方式,作业时介质需要被定位在工作区的某一位置上,对于介质的传送定位采用中心对中心的定位方式,即介质的作业中心对准工作区中心线。这样一来,作业时介质被传送定位到工作区中心线上,对称分布于工作区中心线两侧的负压腔能够被最大程度有效覆盖,最大程度的发挥负压吸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负压传送平台定位方法示意图一。图2是负压传送平台定位方法示意图二。图3是负压传送平台定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负压传送平台定位系统的侧视图。图5是摆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气动助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工作区B,作业中心A,工作区中心线I,瞬时阻力F,瞬时推力T,介质Z,负压传送平台100,负压腔110,传送带120推顶结构210,推板211,支架212,滑轮213,助推块2141,助推气缸2142。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压传送平台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工作区的负压传送平台,所述负压传送平台包括吸附装置和绕设于吸附装置外侧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设有联通吸附装置的吸风孔;所述吸附装置包括若干沿传送方向排列的负压腔,工作区的负压腔以与传送方向垂直的工作区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对称的负压腔相关联;所述定位系统的定位线为工作区中心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传送平台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工作区的负压传送平台,所述负压传送平台包括吸附装置和绕设于吸附装置外侧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设有联通吸附装置的吸风孔;所述吸附装置包括若干沿传送方向排列的负压腔,工作区的负压腔以与传送方向垂直的工作区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对称的负压腔相关联;所述定位系统的定位线为工作区中心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传送平台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负压传送平台包括若干沿垂直传送方向排列的传送单元,每一传送单元包括吸附装置和绕设于吸附装置外侧的传送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传送平台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不同传送单元的负压腔形成沿传送方向分布的若干列,每列包括沿垂直传送方向排布的若干个来自不同传送单元的负压腔,同一列中的负压腔相关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压传送平台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工作区中对称的两列负压腔相关联。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负压传送平台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负压传送平台上方、工作区后方的摆正机构,所述摆正机构包括导轨、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弋林汤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晶绘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