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履带伸缩式自移皮带机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004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井下履带伸缩式自移皮带机尾,包括接料漏斗、履带式自移机尾本体、槽型托辊、伸缩式储带组件、储带仓平托辊、履带式自移涨紧组件、承重架、固定板和缓冲组件,所述履带式自移机尾本体的一侧端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承重架,所述承重架的顶部设置有接料漏斗,所述接料漏斗的顶部和底部外侧均设置有缓冲组件,所述履带式自移机尾本体的外侧设置有伸缩式储带组件,所述伸缩式储带组件的外部连接安装有履带式自移涨紧组件;该井下履带伸缩式自移皮带机尾,在使用时,能够通过将皮带机尾进行自移,同时,在落料的过程中,能够对接料漏斗具有良好的支撑和减震效果,从而有效提高接料漏斗的结构稳定性,便于接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井下履带伸缩式自移皮带机尾
本技术具体为井下履带伸缩式自移皮带机尾,属于煤矿开采

技术介绍
皮带机自移机尾是煤矿综采综掘工作面与皮带机和转载机配套使用的移动设备;采用连采机掘进巷道过程中,由于连采机滚筒宽度多设计为巷道宽度,人员无法进入滚筒前方进行巷道支护,连采机两边和上方也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巷道支护;需要在连采机后方留出足够的空间进行巷道支护,目前的连采机和短皮带转载机为整体相连,而且,在进行接料时,煤矿具有较大的重量,使得接料漏斗承受较大的冲击,长时间使用时,会影响接料漏斗的连接紧固性,因此,设计井下履带伸缩式自移皮带机尾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井下履带伸缩式自移皮带机尾,通过将皮带机尾进行自移,同时,在落料的过程中,能够对接料漏斗具有良好的支撑和减震效果,从而有效提高接料漏斗的结构稳定性,便于接料。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井下履带伸缩式自移皮带机尾,包括接料漏斗、履带式自移机尾本体、槽型托辊、伸缩式储带组件、储带仓平托辊、履带式自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井下履带伸缩式自移皮带机尾,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料漏斗(1)、履带式自移机尾本体(2)、槽型托辊(3)、伸缩式储带组件(4)、储带仓平托辊(5)、履带式自移涨紧组件(6)、承重架(7)、固定板(8)和缓冲组件(9),所述履带式自移机尾本体(2)的一侧端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承重架(7),所述承重架(7)的顶部设置有接料漏斗(1),所述接料漏斗(1)的顶部和底部外侧均设置有缓冲组件(9),所述履带式自移机尾本体(2)的外侧设置有伸缩式储带组件(4),所述伸缩式储带组件(4)的外部连接安装有履带式自移涨紧组件(6);/n所述缓冲组件(9)包括缓冲套筒(91)、缓冲槽(92)、缓冲弹簧(93)、限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井下履带伸缩式自移皮带机尾,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料漏斗(1)、履带式自移机尾本体(2)、槽型托辊(3)、伸缩式储带组件(4)、储带仓平托辊(5)、履带式自移涨紧组件(6)、承重架(7)、固定板(8)和缓冲组件(9),所述履带式自移机尾本体(2)的一侧端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承重架(7),所述承重架(7)的顶部设置有接料漏斗(1),所述接料漏斗(1)的顶部和底部外侧均设置有缓冲组件(9),所述履带式自移机尾本体(2)的外侧设置有伸缩式储带组件(4),所述伸缩式储带组件(4)的外部连接安装有履带式自移涨紧组件(6);
所述缓冲组件(9)包括缓冲套筒(91)、缓冲槽(92)、缓冲弹簧(93)、限位插杆(94)、活塞板(95)、缓冲压杆(96)、限位插槽(97)、顶板(98)和通风孔(99),所述缓冲套筒(91)通过焊接固定安装在履带式自移机尾本体(2)的一侧端面位置处,所述缓冲套筒(91)的顶部插接安装有缓冲压杆(96),所述缓冲压杆(96)的顶部端面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顶板(98),且顶板(98)通过螺栓与接料漏斗(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套筒(91)的内部开设有缓冲槽(92),所述缓冲槽(92)的底部内壁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限位插杆(94),所述限位插杆(94)的外侧套接安装有缓冲弹簧(93),所述缓冲槽(9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旭辉张小康杨晓斌祁虎根苏伟姚世平杨凯李亚斌宋阳升张锋王瑞捷徐文贵侯志飞吕保战梁庆庆
申请(专利权)人: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