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燕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水田的稻秧捆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2972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水田的稻秧捆传输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水田两端田埂上的两个定位架、铰接设置在其中一定位架上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铰接设置在另一定位架上的第三转轴、一端与第一转轴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转轴连接的绳索,绳索还绕过第三转轴并与第三转轴外侧面相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相互平行,且均与驱动机构连接;绳索上设置有若干固定环,若干固定环分别通过挂钩与漂浮在水田上的若干容纳舱连接,容纳舱内设置稻秧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水田的稻秧捆传输装置,能够方便农民将水田中的稻秧捆运输到稻田埂上,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减少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田的稻秧捆传输装置
本技术属于农业设备
,具体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水田的稻秧捆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水稻育种之后长出水稻秧苗,在种植水稻秧苗时,需要运输车将水稻秧苗从水稻秧苗培育区运输到秧苗种植区,在运输秧苗到运输车时,现有农业生产中,农民往往将捆扎好的稻秧从水田中来回往复的搬运,搬运到地埂上,然后再装运到车上,现有的农业水田,往往长度长达数百米,宽度十几米,因此,农民在水田中往复搬运稻秧捆时,体力消耗很大。尤其是,在数百米长度的水田上,稻秧分布在水田的各个位置,人们需要到水田的各个位置,捡拾稻秧捆,然后搬运到稻田埂上,费时费力。此外,当将稻秧捆运输到秧苗种植区的田埂上后,还需要再将稻秧捆散布到种植区的各个位置,往复的搬运,同样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如何减少农民的劳动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成为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田的稻秧捆传输装置,解决了如何方便农民将水田中的稻秧捆运输到稻田埂上的技术难题,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减少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一种用于水田的稻秧捆传输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水田两端田埂上的两个定位架、铰接设置在其中一定位架上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铰接设置在另一定位架上的第三转轴、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的绳索,所述绳索还绕过所述第三转轴并与所述第三转轴外侧面相切,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相互平行,且均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绳索上设置有若干固定环,若干所述固定环分别通过挂钩与漂浮在水田上的若干容纳舱连接,所述容纳舱内设置稻秧捆。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上的第一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上的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转轴上端连接的转杆,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绳索的两端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上的旋向一致。所述第三转轴具有两个,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绳索穿过两个所述第三转轴,且与两个第三转轴相切。靠近所述第三转轴位置还设置有第四转轴,所述绳索穿过所述第三转轴和所述第四转轴,并形成对所述绳索挤压的转辊结构,所述第四转轴铰接设置在另一所述定位架上。所述定位架包括定位板、设置在所述定位板一端的长柱以及设置在所述定位板另一端的短柱,所述长柱插入在田埂的下端,所述短柱插入在田埂的上端。本技术达成以下显著效果:(1)设置有绳索和容纳舱,利用绳索的长度和柔性,带动容纳舱在水田中漂浮移动,其中一人将稻秧捆放在容纳舱中,另一人在田埂上拉动绳索即可,大大减少了往复搬运的复杂性;(2)设置有转辊结构,防止绳索在移动过程中打滑,进而影响稻秧捆运输的进度;(3)设置有驱动机构,使得第一转轴在旋转时,第二转轴也同时旋转,同时促进了绳索的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绳索的连接结构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定位板;2、容纳舱;3、挂钩;4、绳索;5、长柱;6、短柱;7、第一齿轮;7-1、第一转轴;8、转杆;9、第二齿轮;9-1、第二转轴;10、固定环;11、铰接座;11-1、第三转轴;11-2、第四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更加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一种用于水田的稻秧捆传输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水田两端田埂上的两个定位架、铰接设置在其中一定位架上的第一转轴7-1和第二转轴9-1、铰接设置在另一定位架上的第三转轴11-1、一端与第一转轴7-1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转轴9-1连接的绳索4,绳索4还绕过第三转轴11-1并与第三转轴11-1外侧面相切,第一转轴7-1和第二转轴9-1相互平行,且均与驱动机构连接;绳索4上设置有若干固定环10,若干固定环10分别通过挂钩3与漂浮在水田上的若干容纳舱2连接,容纳舱2内设置稻秧捆。挂钩3与拉绳的一端连接,拉绳的另一端与容纳舱2连接。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转轴7-1上的第一齿轮7、设置在第二转轴9-1上的第二齿轮9、与第一转轴7-1上端连接的转杆8,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9相互啮合,绳索4的两端在第一转轴7-1和第二转轴9-1上的旋向一致;更优地,第一转轴7-1和第二转轴9-1上均设置有通孔,绳索4的端部穿过通孔,并分别捆扎在第一转轴7-1和第二转轴9-1上,防止绳索4不牢固,同时也便于绳索4长度的调节。绳索4的两端在第一转轴7-1和第二转轴9-1上的旋向一致,目的是使得第一转轴7-1旋转时,带动第二转轴9-1旋转,同时还保证绳索4的移动;此时,绳索4的一端在第一转轴7-1绕若干圈,绳索4的另一端在第二转轴9-1上也绕若干圈,这样才能保证绳索4的持续不断的往复移动。第三转轴11-1具有两个,且相互平行设置;绳索4穿过两个第三转轴11-1,且与两个第三转轴11-1相切。设置有两个第三转轴11-1,避免两匝绳索4在移动的过程中,相互干扰。靠近第三转轴11-1位置还设置有第四转轴11-2,绳索4穿过第三转轴11-1和第四转轴11-2,并形成对绳索4挤压的转辊结构,第四转轴11-2铰接设置在另一定位架上。更优地,定位架上还设置有与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铰接连接的铰接座,使得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的运动更加稳固。设置有转辊结构,由于绳索4需要带动若干容纳舱2,因此,目的是保证绳索4在移动过程中不打滑,确保生产的持续进行。定位架包括定位板1、设置在定位板1一端的长柱5以及设置在定位板1另一端的短柱6,长柱5插入在田埂的下端,短柱6插入在田埂的上端。根据田埂的实际地理条件,在定位架上设置有长柱5和短柱6,使得定位架更好地固定在田埂上。本技术专利的具体工作过程:首先,将两个定位架分别固定设置在田埂的两端,并保证绳索4处于拉伸的状态,将若干的容纳舱2与绳索4连接,使其漂浮在水面上;根据人们所在水田中的不同位置,人们可以就近的将稻秧捆放在容纳舱2上内,完后,田埂上的人们旋转转杆8,同时,如果较为吃力的话,人们也可以手拉绳索4,以此为辅助,将稻秧捆拉到田埂上;当将稻秧捆散布在水田上时,也是采用类似的方法,将稻秧捆放在容纳舱2内,拉动容纳舱2到水田中散布即可。本技术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水田的稻秧捆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在水田两端田埂上的两个定位架、铰接设置在其中一定位架上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铰接设置在另一定位架上的第三转轴、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的绳索,所述绳索还绕过所述第三转轴并与所述第三转轴外侧面相切,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相互平行,且均与驱动机构连接;/n所述绳索上设置有若干固定环,若干所述固定环分别通过挂钩与漂浮在水田上的若干容纳舱连接,所述容纳舱内设置稻秧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田的稻秧捆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在水田两端田埂上的两个定位架、铰接设置在其中一定位架上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铰接设置在另一定位架上的第三转轴、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的绳索,所述绳索还绕过所述第三转轴并与所述第三转轴外侧面相切,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相互平行,且均与驱动机构连接;
所述绳索上设置有若干固定环,若干所述固定环分别通过挂钩与漂浮在水田上的若干容纳舱连接,所述容纳舱内设置稻秧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田的稻秧捆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上的第一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上的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转轴上端连接的转杆,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燕
申请(专利权)人:张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