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海水下平台中继通讯浮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28081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海水下平台中继通讯浮标装置,是一种深远海水下平台和陆基站点之间信息交换的一种无线、无缆中继节点。该装置包括:尾罩、外壳、天线护罩、天线杆、耐压舱端盖、耐压舱筒体、水下通讯机、电源、控制中心、卫星主机、深度传感器以及卫星天线。中继通讯浮标装置由水下平台携带,在被水下平台释放之后,中继通讯浮标装置浮出水面。水下平台的交互数据通过水声通讯技术传输给中继通讯浮标装置,控制中心将水下平台的交互数据经由卫星天线发送给卫星,并进一步发送给陆基站点。陆基站点的交互数据发送给卫星,由中继通讯浮标装置的卫星天线接收,并经控制中心以及水下通讯机,最后通过水声通讯技术发送给水下平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海水下平台中继通讯浮标装置
本技术涉及深海水下平台
,具体涉及一种深海水下平台中继通讯浮标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海洋环境观测正在向以海洋岸基、平台基、监测船、飞机及遥感卫星等监测手段为基础的立体综合监测网络系统发展,以期具备提供全面、系统、实时的海洋动力环境、生态环境和战场环境等综合信息的能力,为海洋科学研究、环境管理、防灾减灾提供预报预警信息服务。其中,陆基站点与水下平台间的实时通讯是海洋观测网络中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其本质为一种跨介质通信问题,即信息从空气中传输至水下或反向传输。目前,主要依靠平台释放有缆或无缆通讯浮标、锚系浮标,或者由调查船吊放水声通讯设备来实现此类水气跨介质通信。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作为大型深海水下平台与陆基站点进行信息交换的中继节点的中继通讯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深海水下平台中继通讯浮标装置,是一种深远海水下平台和陆基站点之间信息交换的一种无线、无缆中继节点、可快速、隐蔽、实时、高效地完成水下平台和陆基站点间的通讯任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海水下平台中继通讯浮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尾罩(1)、外壳(2)、天线护罩(3)、天线杆(4)、耐压舱端盖(5)、耐压舱筒体(6)、水下通讯机(8)、电源(9)、控制中心(10)、卫星主机(11)、深度传感器(12)以及卫星天线(13);/n所述耐压舱筒体(6)的一端设有耐压舱端盖(5),另一端设有水下通讯机(8),所述耐压舱端盖(5)、水下通讯机(8)均与所述耐压舱筒体(6)密封连接,形成密封的耐压舱;以所述耐压舱端盖(5)为前端,以所述水下通讯机(8)为尾端;/n所述尾罩(1)外壳(2)包覆于所述耐压舱之外,其中尾罩(1)包覆在所述耐压舱的尾端,尾罩(1)和外壳(2)密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海水下平台中继通讯浮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尾罩(1)、外壳(2)、天线护罩(3)、天线杆(4)、耐压舱端盖(5)、耐压舱筒体(6)、水下通讯机(8)、电源(9)、控制中心(10)、卫星主机(11)、深度传感器(12)以及卫星天线(13);
所述耐压舱筒体(6)的一端设有耐压舱端盖(5),另一端设有水下通讯机(8),所述耐压舱端盖(5)、水下通讯机(8)均与所述耐压舱筒体(6)密封连接,形成密封的耐压舱;以所述耐压舱端盖(5)为前端,以所述水下通讯机(8)为尾端;
所述尾罩(1)外壳(2)包覆于所述耐压舱之外,其中尾罩(1)包覆在所述耐压舱的尾端,尾罩(1)和外壳(2)密封连接;
所述耐压舱内依次堆叠安装有所述电源(9)、所述控制中心(10)以及所述卫星主机(11);
所述深度传感器(12)密封安装在所述耐压舱端盖(5)上;
所述天线杆(4)一段固定在所述耐压舱端盖(5)上,另一端密封连接所述天线护罩(3);所述天线护罩(3)伸出所述外壳(2)前端外,且天线护罩(3)与所述外壳(2)连接处密封;
所述天线护罩(3)与所述天线杆(4)之间形成密封空腔;
所述卫星天线(13)安装在天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杰陈刚余忠晶闵强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零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