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415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包括底座、机器人头部和传动机构,所述底座底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前轮和后轮,且后轮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底座的顶端固定有机器人主体,且机器人主体一端的顶部设置有红外传感器,所述机器人主体的顶端固定有机器人头部,且机器人头部的两侧均设置有SOS求救按钮,所述机器人头部的一端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立体摄像头和麦克风,所述机器人头部的顶端固定有置物槽,且置物槽的内部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弹簧和凹槽,所述机器人头部的内部设置有单片机和雷达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功能较为丰富,避免撞击受到损坏,且便于放置药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设备
,具体为一种机器人。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而年轻的子女常常忙于工作而忽视对老人的照顾,将老人送往养老院,而现有的养老护理劳动力极其缺乏,所以研发出一种机器人,可以在辅助老人正常生活;现有的机器人一般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功能较为单一,仅仅可以辅助老人座一些简单的工作,当老人身体出现不适时,无法及时得知;(2)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容易与外界的障碍物碰撞,造成机器人的损伤;(3)机器人可以放置一些常用药物,可以及时提醒老人吃药,但是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容易导致药物倾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功能较为单一,容易碰撞造成损坏,不便于存储药物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包括底座、机器人头部和传动机构,所述底座底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前轮和后轮,且后轮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防尘壳、转轴、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底座的顶端固定有机器人主体,且机器人主体一端的顶部设置有红外传感器,所述机器人主体的顶端固定有机器人头部,且机器人头部的两侧均设置有SOS求救按钮,所述机器人头部的一端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上方的两侧设置有立体摄像头,所述显示屏的下方设置有麦克风,所述机器人头部的顶端固定有置物槽,且置物槽的内部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弹簧和凹槽,所述机器人头部的内部设置有单片机和雷达传感器,且红外传感器和雷达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与立体摄像头、显示屏、SOS求救按钮、麦克风和驱动电机的输入端通过导线电连接。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螺栓安装在底座的底端,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套接有第二齿轮,所述后轮之间通过转轴连接,且转轴上靠近第二齿轮的一侧套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外侧设置有防尘壳。优选的,所述前轮和后轮的数量均设置有两个,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啮合。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板固定在置物槽内部的两侧,且第一夹板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对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凹槽。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板和第一夹板的数量均设置有两个,第二夹板的两端分别与置物槽的内侧壁通过滑轨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凹槽为弧形结构,且凹槽的内侧均设置有防滑橡胶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机器人(1)通过在机器人头部的内部设置有单片机和雷达传感器,可以检测机器人与周围遮挡物的距离,避免撞击造成机器人的损坏,通过在机器人头部的两侧均设置有SOS求救按钮,当老人感觉不适时,可以通过触发SOS求救按钮提醒医护人员注意,避免发生危险,且机器人上设置有显示屏和麦克风,机器人基于医学临床表现、并发症、预防、治疗等十万余条常见慢性、急性病信息数据库,通过AI疾病算法引擎,人机多轮对话,实现常见疾病症状分析、预防建议等咨询,具备高效的医疗知识科普能力,且可以作为老人日常知识讲座,功能较为丰富,实用性较强;(2)通过在底座的底端均匀设置有前轮和后轮,且后轮之间通过转轴连接,底座底端的一侧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套接有第二齿轮,转轴上套接有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轮,工作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转轴旋转,从而带动后轮旋转,便于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头部一端的顶部设置有立体摄像头,两个立体摄像头之间存在间距,可以实现三维立体摄像,机器人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红外传感器,机器人在3-5m内可以探测到人体生命体征数据,夜间监护时可看护多个房间多个老人的呼吸情况,确保老人在休息的时候也能享受生命守护;(3)通过在机器人头部的顶端设置有置物槽,可以存储一些老人常吃的药物,置物槽内部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一夹板,且第一夹板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夹板,且第二夹板之间通过弹簧连接,第二夹板和第一夹板相对的一端均匀设置有凹槽,可以将药物放置在凹槽之间,通过弹簧将药剂瓶固定住,避免机器人移动过程中造成药物的碰撞倾倒。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底座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防尘壳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置物槽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机器人头部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系统框图。图中:1、底座;2、机器人主体;201、红外传感器;3、机器人头部;301、立体摄像头;302、显示屏;303、SOS求救按钮;304、麦克风;305、单片机;306、雷达传感器;4、置物槽;5、传动机构;501、驱动电机;502、防尘壳;503、转轴;504、第一齿轮;505、第二齿轮;6、前轮;7、后轮;8、夹持机构;801、第一夹板;802、第二夹板;803、弹簧;804、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机器人,包括底座1、机器人头部3和传动机构5,底座1底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前轮6和后轮7,且后轮7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5,传动机构5包括驱动电机501、防尘壳502、转轴503、第一齿轮504和第二齿轮505,驱动电机501的型号可为Y160M1-2,驱动电机501通过螺栓安装在底座1的底端,且驱动电机501的输出端套接有第二齿轮505,后轮7之间通过转轴503连接,且转轴503上靠近第二齿轮505的一侧套接有第一齿轮504,第一齿轮504和第二齿轮505的外侧设置有防尘壳502,通过驱动电机501带动后轮7旋转,便于机器人来回移动;前轮6和后轮7的数量均设置有两个,第一齿轮504和第二齿轮505相互啮合,第二齿轮505带动第一齿轮504旋转;底座1的顶端固定有机器人主体2,且机器人主体2一端的顶部设置有红外传感器201,红外传感器201的型号可为LHl958,机器人主体2的顶端固定有机器人头部3,且机器人头部3的两侧均设置有SOS求救按钮303,SOS求救按钮303的型号可为KS-2925TD24WA,机器人头部3的一端设置有显示屏302,显示屏302的型号可为YS-P49THC1,显示屏302上方的两侧设置有立体摄像头301,立体摄像头301的型号可为EC59-L6,显示屏302的下方设置有麦克风304,麦克风304的型号可为MST-A1,机器人头部3的顶端固定有置物槽4,且置物槽4的内部设置有夹持机构8,夹持机构8包括第一夹板801、第二夹板802、弹簧803和凹槽804,第一夹板801固定在置物槽4内部的两侧,且第一夹板801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包括底座(1)、机器人头部(3)和传动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前轮(6)和后轮(7),且后轮(7)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5),所述传动机构(5)包括驱动电机(501)、防尘壳(502)、转轴(503)、第一齿轮(504)和第二齿轮(505),所述底座(1)的顶端固定有机器人主体(2),且机器人主体(2)一端的顶部设置有红外传感器(201),所述机器人主体(2)的顶端固定有机器人头部(3),且机器人头部(3)的两侧均设置有SOS求救按钮(303),所述机器人头部(3)的一端设置有显示屏(302),所述显示屏(302)上方的两侧设置有立体摄像头(301),所述显示屏(302)的下方设置有麦克风(304),所述机器人头部(3)的顶端固定有置物槽(4),且置物槽(4)的内部设置有夹持机构(8),所述夹持机构(8)包括第一夹板(801)、第二夹板(802)、弹簧(803)和凹槽(804),所述机器人头部(3)的内部设置有单片机(305)和雷达传感器(306),且红外传感器(201)和雷达传感器(306)的输出端与单片机(305)的输入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305)的输出端与立体摄像头(301)、显示屏(302)、SOS求救按钮(303)、麦克风(304)和驱动电机(501)的输入端通过导线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包括底座(1)、机器人头部(3)和传动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前轮(6)和后轮(7),且后轮(7)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5),所述传动机构(5)包括驱动电机(501)、防尘壳(502)、转轴(503)、第一齿轮(504)和第二齿轮(505),所述底座(1)的顶端固定有机器人主体(2),且机器人主体(2)一端的顶部设置有红外传感器(201),所述机器人主体(2)的顶端固定有机器人头部(3),且机器人头部(3)的两侧均设置有SOS求救按钮(303),所述机器人头部(3)的一端设置有显示屏(302),所述显示屏(302)上方的两侧设置有立体摄像头(301),所述显示屏(302)的下方设置有麦克风(304),所述机器人头部(3)的顶端固定有置物槽(4),且置物槽(4)的内部设置有夹持机构(8),所述夹持机构(8)包括第一夹板(801)、第二夹板(802)、弹簧(803)和凹槽(804),所述机器人头部(3)的内部设置有单片机(305)和雷达传感器(306),且红外传感器(201)和雷达传感器(306)的输出端与单片机(305)的输入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305)的输出端与立体摄像头(301)、显示屏(302)、SOS求救按钮(303)、麦克风(304)和驱动电机(501)的输入端通过导线电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远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