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1899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试管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板、支撑柱、夹持板及夹持块,所述支撑柱下端安装在底座1上,上端套装于夹持板内,支撑板固定在支撑柱上,并位于底座上方,夹持板外部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有若干第一夹持凹槽,在第一夹持凹槽两侧对称布置有夹持导向杆,所述夹持块套装在夹持导向杆,夹持块设置有与第一夹持凹槽对称的第二夹持凹槽,夹持导向杆上位于夹持块后方套装有弹簧;支撑板上位于第一夹持凹槽下方对应设置有支撑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弹簧控制夹持块的方式对试管进行夹紧,防止试管产生晃动;同时通过支撑板及支撑凹槽的设置,使得试管放置更加稳固,避免试管悬空而产生振动损坏的风险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试管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试管架
,具体是涉及一种试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试管架是放置试管的架子,在现有技术中,将试管插入试管架后,由于试管架上的圆孔直径大于试管的直径,导致试管容易晃动,不利于静置试管内溶液。为解决试管插入试管架后容易晃动的问题,公开号为CN20391671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物理实验用试管架,该试管架是在插孔内设置充气环,通过设置打气球对充气环进行打气的方式实现对试管的夹紧。但是该试管架所存在的不足是:首先,充气环形如一个橡胶圈,与试管表面不是面接触,因此对于高度较大的试管大部分是露在外面的,导致试管悬空,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晃动;其次,打气球存在充气不稳定,放气阀打开时,不能确保打气球内的气体均能使得每个充气环膨胀夹住试管。因此,上述试管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试管插入试管架后产生晃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试管固定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试管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板、支撑柱、夹持板及夹持块,所述支撑柱下端安装在底座1上,上端套装于夹持板内,支撑板固定在支撑柱上,并位于底座上方,所述夹持板外部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有若干第一夹持凹槽,在第一夹持凹槽两侧对称布置有夹持导向杆,所述夹持块套装在夹持导向杆,所述夹持块设置有与第一夹持凹槽对称的第二夹持凹槽,所述夹持导向杆上位于夹持块后方套装有弹簧,在弹簧后方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在夹持导向杆上。所述支撑板上位于第一夹持凹槽下方对应设置有支撑凹槽,且支撑凹槽的中心与第一夹持凹槽和第二夹持凹槽组合成圆柱体的中心在同一条垂直线上。所述夹持板外侧壁上至少设置有两颗锁紧螺栓,且两颗锁紧螺栓对称布置。为确保支撑板上的支撑凹槽与第一夹持凹槽和第二夹持凹槽组合成圆柱体的中心始终在同一条垂直线上,本技术在支撑板位于支撑柱两侧对称设置有定位柱,且定位柱穿过夹持板。所述支撑柱下端位于支撑板下方设置有安装段,安装段通过轴承安装在底座内。所述第一夹持凹槽和第二夹持凹槽内壁上均设置有缓冲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采用弹簧控制夹持块的方式对试管进行夹紧,防止试管产生晃动;同时通过支撑板及支撑凹槽的设置,使得试管放置更加稳固,避免试管悬空而产生振动损坏的风险产生。另外,由于夹持板是套装在支撑柱上,因此可以根据试管的高低调节夹持板与支撑板直接的距离,以满足不同高度试管的放置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夹持板与夹持块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支撑板与支撑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夹持试管部分局部剖视图。图中:1-底座,2-支撑板,3-支撑柱,4-夹持板,5-夹持块,6-弹簧,7-锁紧螺母,8-缓冲层,9-轴承,10-试管,11-锁紧螺栓,21-支撑凹槽,22-定位柱,23-安装段,41-第一夹持凹槽,42-夹持导向杆,51-第二夹持凹槽,52-拉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如图1-6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试管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板2、支撑柱3、夹持板4及夹持块5,所述支撑柱3下端安装在底座1上,上端套装于夹持板4内,支撑板2固定在支撑柱3上,并位于底座1上方,所述夹持板4外部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有若干第一夹持凹槽41,在第一夹持凹槽41两侧对称布置有夹持导向杆42,所述夹持块5套装在夹持导向杆42,所述夹持块5设置有与第一夹持凹槽41对称的第二夹持凹槽51,所述夹持导向杆42上位于夹持块5后方套装有弹簧6,在弹簧6后方通过锁紧螺母7固定在夹持导向杆42上。夹持导向杆42与锁紧螺母7采用螺纹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采用本技术方案,在使用时,直接手动向夹持板4外侧沿着夹持导向杆42移动夹持块5(移动夹持块5如图5所示),将试管10放入第一夹持凹槽41和第二夹持凹槽51之间,然后松开手,在弹簧6的作用下使夹持块5向第一夹持凹槽41靠拢,使得第一夹持凹槽41与第二夹持凹槽51共同实现对试管10的夹持固定,操作方便,且在弹簧6的弹力的作用下使得夹持块5不易松动,确保夹持稳定性。所述支撑板2上位于第一夹持凹槽41下方对应设置有支撑凹槽21,且支撑凹槽21的中心与第一夹持凹槽41和第二夹持凹槽51组合成圆柱体的中心在同一条垂直线上。这样确保试管10第一夹持凹槽41和第二夹持凹槽51之间穿过后正对置于支撑凹槽21内,确保试管10不会发生倾斜。所述支撑凹槽21设置为半球形槽结构,便于与试管底部配合。所述夹持板4外侧壁上至少设置有两颗锁紧螺栓11,且两颗锁紧螺栓11对称布置。用于夹持板4在支撑柱3上的高度位置调整好后将夹持板4锁紧在支撑柱3上。为确保支撑板2上的支撑凹槽21与第一夹持凹槽41和第二夹持凹槽51组合成圆柱体的中心始终在同一条垂直线上,本技术在支撑板2位于支撑柱3两侧对称设置有定位柱22,且定位柱22穿过夹持板4,确保夹持板4只能沿着支撑柱3上下移动,而不能产生转动,进而避免支撑凹槽21产生错位。所述支撑柱3下端位于支撑板2下方设置有安装段23,安装段23通过轴承9安装在底座1内。这样,支撑柱3下端为转动安装在底座1上,从而可以使得夹持板4选择,便于在同一位置旋转插入或取出试管10。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夹持凹槽41和第二夹持凹槽51内壁上均设置有缓冲层8。缓冲层8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防止试管10被夹伤,同时增加缓冲层8后可以使得夹持试管10的内腔略小于第一夹持凹槽41和第二夹持凹槽51组成的圆柱体内腔,进一步增加夹持试管的稳定性。缓冲层8可选用海绵、布条或橡胶等材料制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试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支撑板(2)、支撑柱(3)、夹持板(4)及夹持块(5),所述支撑柱(3)下端安装在底座(1)上,上端套装于夹持板(4)内,支撑板(2)固定在支撑柱(3)上,并位于底座(1)上方,所述夹持板(4)外部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有若干第一夹持凹槽(41),在第一夹持凹槽(41)两侧对称布置有夹持导向杆(42),所述夹持块(5)套装在夹持导向杆(42),所述夹持块(5)设置有与第一夹持凹槽(41)对称的第二夹持凹槽(51),所述夹持导向杆(42)上位于夹持块(5)后方套装有弹簧(6),在弹簧(6)后方通过锁紧螺母(7)固定在夹持导向杆(4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016 CN 20192173549951.一种试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支撑板(2)、支撑柱(3)、夹持板(4)及夹持块(5),所述支撑柱(3)下端安装在底座(1)上,上端套装于夹持板(4)内,支撑板(2)固定在支撑柱(3)上,并位于底座(1)上方,所述夹持板(4)外部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有若干第一夹持凹槽(41),在第一夹持凹槽(41)两侧对称布置有夹持导向杆(42),所述夹持块(5)套装在夹持导向杆(42),所述夹持块(5)设置有与第一夹持凹槽(41)对称的第二夹持凹槽(51),所述夹持导向杆(42)上位于夹持块(5)后方套装有弹簧(6),在弹簧(6)后方通过锁紧螺母(7)固定在夹持导向杆(42)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上位于第一夹持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英肖润徐莛婷刘宝何泽娇赵汝军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