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控检测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1890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流控检测芯片,包括流道板、微泵、正面遮盖层、背面遮盖层及多个微阀,其中,所述流道板正面设有检测凹腔、废液凹腔及多个加样凹腔,背面设有微泵凹腔,所述加样凹腔底部设有上下贯穿所述流道板的入液孔,所述微泵放置于所述微泵凹腔内,所述微阀与所述入液孔至少有一段形状互补,当所述微阀插入所述入液孔中时,所述加样凹腔内的液体无法通过所述入液孔流向所述流道板背面的流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微流控检测芯片具有稳定可靠的微流控流道,并配置有微泵及简易可操作的微阀,可方便实现多通道液路的切换,通过微阀与微泵的协调工作,可方便控制样本等试剂流过检测凹腔的体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定量测出样本中的待测物质的浓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流控检测芯片
本技术属于生化检测和微流控领域,涉及一种微流控检测芯片。
技术介绍
生化检测是指用生物或者化学的方法来检测目标溶液。微流控芯片技术(microfluidics)又被称为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它把生物、化学和医学等领域中涉及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具有微米尺度微通道的芯片上,自动完成反应和分析的全过程。如何提供一种可简单操作的微阀结构,以实现微流控检测芯片多个液路之间方便的切换,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流控检测芯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微流控检测芯片的多液路切换不方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微流控检测芯片,包括:流道板,所述流道板正面设有检测凹腔、废液凹腔及多个加样凹腔,所述流道板背面设有微泵凹腔,其中,所述加样凹腔底部设有上下贯穿所述流道板的入液孔,所述检测凹腔与所述加样凹腔之间设有上下贯穿所述流道板的流道连接孔,所述检测凹腔与所述流道连接孔之间通过设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流控检测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n流道板,所述流道板正面设有检测凹腔、废液凹腔及多个加样凹腔,所述流道板背面设有微泵凹腔,其中,所述加样凹腔底部设有上下贯穿所述流道板的入液孔,所述检测凹腔与所述加样凹腔之间设有上下贯穿所述流道板的流道连接孔,所述检测凹腔与所述流道连接孔之间通过设于所述流道板正面的流道连通,所述流道连接孔与所述入液孔之间通过设于所述流道板背面的流道连通,所述微泵凹腔的底面设有上下贯穿所述流道板的废液输出孔与废液输入孔,所述废液输出孔与所述检测凹腔连通,所述废液输入孔与所述废液凹腔连通;/n微泵,放置于所述微泵凹腔内,所述微泵正面设有流体入口及流体出口,所述流体入口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检测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流道板,所述流道板正面设有检测凹腔、废液凹腔及多个加样凹腔,所述流道板背面设有微泵凹腔,其中,所述加样凹腔底部设有上下贯穿所述流道板的入液孔,所述检测凹腔与所述加样凹腔之间设有上下贯穿所述流道板的流道连接孔,所述检测凹腔与所述流道连接孔之间通过设于所述流道板正面的流道连通,所述流道连接孔与所述入液孔之间通过设于所述流道板背面的流道连通,所述微泵凹腔的底面设有上下贯穿所述流道板的废液输出孔与废液输入孔,所述废液输出孔与所述检测凹腔连通,所述废液输入孔与所述废液凹腔连通;
微泵,放置于所述微泵凹腔内,所述微泵正面设有流体入口及流体出口,所述流体入口与所述废液输出孔连通,所述流体出口与所述废液输入孔连通;
正面遮盖层,位于所述流道板正面,并覆盖所述检测凹腔、所述流道连接孔、所述废液输出孔、所述废液输入孔及所述流道板正面的流道;
背面遮盖层,位于所述流道板背面,并覆盖所述入液孔、所述流道连接孔及所述流道板背面的流道;
多个微阀,所述微阀与所述入液孔至少有一段形状互补,当所述微阀插入所述入液孔中时,所述加样凹腔内的液体无法通过所述入液孔流向所述流道板背面的流道。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况关一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新微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