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塔的下料结构及吸附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1782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附塔的下料结构及吸附塔,包括对应于吸附塔下料段的下料段塔壁和设置在吸附塔下料段内的支撑筒,下料段塔壁从上至下逐渐内收,支撑筒从上至下逐渐外扩,支撑筒的下端与所述下料段塔壁连接,该支撑筒的外壁与下料段塔壁的内壁之间围成环状的下料区,下料区内设置有分隔部件,分隔部件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分隔部件将下料区沿吸附塔周向分隔为两个以上卸料区间,每个卸料区间的底部设置有排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分隔部件将环形的下料区分隔为多个独立的卸料区间,每个卸料区间从上至下逐渐收缩,并分别设置有排料口,从而形成无死角的卸料区间,便于自然落料,减少人工干预,减少填料的残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附塔的下料结构及吸附塔
本技术属于煤气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吸附塔的下料结构及吸附塔。
技术介绍
固定床吸附塔拥有简单、可靠的优势,有广泛的工业应用案例。长期以来,其卸料主要依靠塔体下部设置的排料口自然落料。因吸附剂填料本身存在一个安息角,当卸料至堆料角度大于安息角时,无法依靠自然落料的方式卸料将塔内堆料排除干净,常常需要人工干预、赶料至卸料口才能将残料排出。吸附塔塔径越大,残料越多,人工干预工作越繁重,卸料耗时长,工作环境恶劣。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塔的下料结构,便于卸料,减少残料。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吸附塔的下料结构,设置在吸附塔下部,用于吸附塔内吸附填料的排料,包括对应于吸附塔下料段的下料段塔壁和设置在吸附塔下料段内的支撑筒,所述下料段塔壁从上至下逐渐内收,所述支撑筒从上至下逐渐外扩,所述支撑筒的下端与所述下料段塔壁连接,该支撑筒的外壁与下料段塔壁的内壁之间围成环状的下料区,所述下料区内设置有分隔部件,所述分隔部件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附塔的下料结构,设置在吸附塔下部,用于吸附塔内吸附填料的排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应于吸附塔下料段的下料段塔壁和设置在吸附塔下料段内的支撑筒,所述下料段塔壁从上至下逐渐内收,所述支撑筒从上至下逐渐外扩,所述支撑筒的下端与所述下料段塔壁连接,该支撑筒的外壁与下料段塔壁的内壁之间围成环状的下料区,所述下料区内设置有分隔部件,所述分隔部件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所述分隔部件将下料区沿吸附塔周向分隔为两个以上卸料区间,每个卸料区间的底部设置有排料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附塔的下料结构,设置在吸附塔下部,用于吸附塔内吸附填料的排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应于吸附塔下料段的下料段塔壁和设置在吸附塔下料段内的支撑筒,所述下料段塔壁从上至下逐渐内收,所述支撑筒从上至下逐渐外扩,所述支撑筒的下端与所述下料段塔壁连接,该支撑筒的外壁与下料段塔壁的内壁之间围成环状的下料区,所述下料区内设置有分隔部件,所述分隔部件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所述分隔部件将下料区沿吸附塔周向分隔为两个以上卸料区间,每个卸料区间的底部设置有排料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塔的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件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小于吸附塔内填料的安息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塔的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为从上至下直径逐渐增大的锥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塔的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段塔壁从上至下直径逐渐减小,内壁呈锥面或球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塔的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件为间隔设置的至少两组,每组分隔部件包括背对设置的两块隔板,每块所述隔板均支撑在支撑筒的外壁和下料段塔壁的内壁上,且两块隔板的上端相连,每块所述隔板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小于吸附塔内填料的安息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塔的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口设置有卸料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塔的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口设置在所述下料段塔壁的底部,靠近所述支撑筒的下端与所述下料段塔壁的连接处,所述分隔部件的下端均靠近所述排料口。


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彩清谢建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上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