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高效移动床固定床活性焦联合脱硫脱硝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1781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式高效移动床固定床活性焦联合脱硫脱硝设备,设有脱硫脱硝塔、再生塔,所述脱硫脱硝塔设有封闭的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两组活性炭容纳腔,所述活性炭容纳腔在顶部通过一顶置料仓灌注活性炭颗粒,所述活性炭容纳腔在底部设有一活性炭废料收集槽,所述活性炭容纳腔为一立“8”字形的容纳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通过固定床和移动模块之间的隔离工艺实现除尘、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并且通过在线监测、N2保护再生,实现最大化设备安全性和减低检修及检测难度,提高了系统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式高效移动床固定床活性焦联合脱硫脱硝设备
本技术属于一种电厂、冶金、矿山开采等需要烟气处理的环保行业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市场常用的活性焦应用技术现状,①国外的应用情况:活性焦吸附法是西德BF公司在1976年开发的,后经日本三井矿山公司改进建立了试验装置。1981年日本对Mitsui-BF工艺进行了示范试验(其烟气处理量为1000m3/h)。1987年在Arzberg燃煤电厂的107MW(45万m3/h)和130MW(66万m3/h)2台机组上安装了该工艺。1989年在德国的Hoechst燃煤电厂的77MW(32.3万m3/h)机组上也安装了该工艺。日本电力能源公司(EPDC)的350MW空气流化床燃烧(AFBC)锅炉中安装了活性焦脱除NOx工艺,并于1995年开始运行。最早的用于处理烟气量为3万m3/h燃煤锅炉的活性焦联合脱硫脱硝装置,于1984年在日本的Omuta(大牟田)开始运行,SO2和NOx脱除率可分别达到98%和80%左右,活性焦的损失为活性焦流量的2%或8~9kg/h。截至目前,最大规模的工业装置是2002年日本矶子电厂1号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高效移动床固定床活性焦联合脱硫脱硝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脱硫脱硝塔(1)、再生塔(2),所述脱硫脱硝塔设有封闭的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两组活性炭容纳腔,所述活性炭容纳腔在顶部通过一顶置料仓(3)灌注活性炭颗粒,所述活性炭容纳腔在底部设有一活性炭废料收集槽(4),所述活性炭容纳腔为一立“8”字形的容纳腔(5),所述立“8”字形的容纳腔采用双层壳体,外壳体(6)和内壳体(7),外壳体与内壳体围成活性炭容纳腔,所述外壳体与内壳体上均设置有微孔,所述内壳体在上部中心区和下部中心区分别为上部气体进入口(8)、下部气体进入口(9),所述上部气体进入口、下部气体进入口通过旁路管道(10)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高效移动床固定床活性焦联合脱硫脱硝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脱硫脱硝塔(1)、再生塔(2),所述脱硫脱硝塔设有封闭的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两组活性炭容纳腔,所述活性炭容纳腔在顶部通过一顶置料仓(3)灌注活性炭颗粒,所述活性炭容纳腔在底部设有一活性炭废料收集槽(4),所述活性炭容纳腔为一立“8”字形的容纳腔(5),所述立“8”字形的容纳腔采用双层壳体,外壳体(6)和内壳体(7),外壳体与内壳体围成活性炭容纳腔,所述外壳体与内壳体上均设置有微孔,所述内壳体在上部中心区和下部中心区分别为上部气体进入口(8)、下部气体进入口(9),所述上部气体进入口、下部气体进入口通过旁路管道(10)连接,所述脱硫脱硝塔在下部分为一级脱硫模块(11)、二级脱硫模(12)块,所述脱硫脱硝塔在上部分为一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刚厉林堂王岩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蓝昊亚环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