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体结构、轮滑鞋及冰滑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1671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轮滑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鞋体结构、轮滑鞋及冰滑鞋,其中,鞋体结构包括鞋底、鞋身及鞋头,鞋底与鞋身一体成型,鞋身的前端具有避让位,鞋底的前端伸入避让位内,鞋头设置于避让位处并与鞋底的前端和/或鞋身固定连接,且鞋头与鞋底及鞋身围合形成有用于容纳人体脚部的鞋腔。在鞋体结构的制作过程中,由于鞋底与鞋身直接一体成型,省去了鞋底与鞋身额外的车缝固定工序,如此,简化了鞋体结构的制作工艺,即有效降低了鞋体结构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鞋体结构、轮滑鞋及冰滑鞋
本技术属于轮滑鞋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鞋体结构、轮滑鞋及冰滑鞋。
技术介绍
轮滑鞋又称之为旱冰鞋或溜冰鞋,最早起源于荷兰,由于轮滑鞋兼具运动竞赛及休闲娱乐的功能,随着时代发展,其逐渐从赛事项目用具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目前,市场上已知的轮滑鞋种类繁多,但各类轮滑鞋的鞋体结构一般都由多个部件组成,诸如鞋底、鞋身及鞋头等,使得鞋体结构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对各部件进行多次裁剪、车缝等工序,最终拼接成一体式结构,由于以上制作工艺繁琐复杂,导致鞋体结构生产成本偏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体结构、轮滑鞋及冰滑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鞋体结构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对各部件进行多次裁剪、车缝等工序,才能拼接成一体式结构,由于以上制作工艺繁琐复杂,导致鞋体结构生产成本偏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鞋体结构,包括鞋底、鞋身及鞋头,鞋底与鞋身一体成型,鞋身的前端具有避让位,鞋底的前端伸入避让位内,鞋头设置于避让位处并与鞋底的前端和/或鞋身固定连接,且鞋头与鞋底及鞋身围合形成有用于容纳人体脚部的鞋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鞋头包括一端开口的鞋头舱体,以及由开口相对两侧的边缘向鞋身延伸的伸出端,鞋头舱体设置于避让位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鞋头舱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件,鞋底的前端开设有与第一连接件适配的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卡接固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为一体成型于鞋头舱体的底部上的卡扣,第二连接件为供卡扣穿设形成卡接固定的卡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鞋头舱体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件,鞋底的前端设置有多个与第一连接件一一对应卡接的第二连接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伸出端设置有第三连接件,鞋身前端的相对两侧上设置有与第三连接件适配的第四连接件,第四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卡接固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连接件为一体成型于伸出端外壁上的卡扣,第四连接件为供卡扣穿设形成卡接固定的卡孔;或第四连接件为一体成型于鞋身前端内壁上的卡扣,第三连接件为供卡扣穿设形成卡接固定的卡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鞋底与鞋身注塑成型。一种轮滑鞋,包括滑轮组件,轮滑鞋还包括上述鞋体结构,滑轮组件设置于鞋体结构的鞋底的底部。一种冰滑鞋,包括冰刀组件,冰滑鞋还包括上述鞋体结构,冰刀组件设置于鞋体结构的鞋底的底部。本技术提供的鞋体结构、轮滑鞋及冰滑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鞋体结构中,鞋底与鞋身一体成型,且鞋头固定于鞋底和/或鞋身上,即使得鞋头与鞋底及鞋身围合形成容纳人体脚部的鞋腔,在制作过程中,由于鞋底与鞋身直接一体成型,省去了鞋底与鞋身额外的车缝固定工序,如此,简化了鞋体结构的制作工艺,即有效降低了鞋体结构的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鞋体结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鞋体结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中:10、鞋体结构;100、鞋底;200、鞋身;205、避让位;300、鞋头;310、鞋头舱体;320、伸出端;410、第一连接件;420、第二连接件;510、第三连接件;520、第四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鞋体结构10进行说明。上述鞋体结构10包括鞋底100、鞋身200及鞋头300,其中,鞋底100与鞋身200一体成型,且鞋身200的前端具有避让位205,鞋头300设置于避让位205处与鞋底100的前端和/或鞋身200固定连接,从而与鞋底100及鞋身200围合形成用于容纳人体脚部的鞋腔(图未示意)。本技术提供的鞋体结构10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鞋体结构10中鞋底100与鞋身200一体成型,鞋头300固定于鞋底100和/或鞋身200上,从而与鞋底100及鞋身200围合形成容纳人体脚部的鞋腔。在上述鞋体结构10的制作过程中,由于鞋底100与鞋身200直接一体成型,只需固定鞋头300即可组装成完整的鞋体结构,其中省去了鞋底100与鞋身200额外的车缝连接工序,如此,简化了鞋体结构10的制作工艺,从而有效降低了鞋体结构10的生产成本。进一步地,上述鞋底100与鞋身200注塑成型,鞋头300包括一端开口的鞋头舱体310,以及由鞋头舱体310相对两侧(即鞋头舱体310的左侧及右侧)边缘朝向鞋身200延伸的伸出端320,其中鞋头舱体310设置于避让位205处,且鞋头舱体310的底部层叠于鞋底100的前端上,伸出端320层叠于鞋身200的前端相两侧上,从而提高鞋腔对人体脚部包覆的稳定性。进一步地,上述鞋头舱体31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件410,鞋底100的前端设置有与第一连接件410适配的第二连接件420,第一连接件410与第二连接件420卡接固定,如此,即可将鞋头300固定于鞋底100上。更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接件410为一体成型于鞋头舱体310底部的卡扣,第二连接件420为供卡扣穿设形成卡接固定的卡孔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卡孔贯穿鞋底100前端的内外表面,卡扣穿设卡扣与卡扣形成过盈配合,卡扣的外端伸出于卡孔外,如此,既提升了卡扣与卡孔卡接的稳定性,又不影响穿着鞋体结构10时的舒适性。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420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鞋身及鞋头,所述鞋底与所述鞋身一体成型,所述鞋身的前端具有避让位,所述鞋底的前端伸入所述避让位内,所述鞋头设置于所述避让位处并与所述鞋底的前端和/或所述鞋身固定连接,且所述鞋头与所述鞋底及所述鞋身围合形成有用于容纳人体脚部的鞋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鞋身及鞋头,所述鞋底与所述鞋身一体成型,所述鞋身的前端具有避让位,所述鞋底的前端伸入所述避让位内,所述鞋头设置于所述避让位处并与所述鞋底的前端和/或所述鞋身固定连接,且所述鞋头与所述鞋底及所述鞋身围合形成有用于容纳人体脚部的鞋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头包括一端开口的鞋头舱体,以及由所述开口相对两侧的边缘向所述鞋身延伸的伸出端,所述鞋头舱体设置于所述避让位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头舱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鞋底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适配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卡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一体成型于所述鞋头舱体的底部上的卡扣,所述第二连接件为供所述卡扣穿设形成卡接固定的卡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头舱体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鞋底的前端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超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联欣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