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救火用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1645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救火用机器人,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顶端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顶端中间位置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一侧的顶端设置有水管接头,所述支撑柱一侧的底端设置有送水管,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设置有喷管,所述喷管与所述支撑柱之间通过电动伸缩杆连接,所述喷管的一端设置有喷头,所述喷头与所述喷管之间通过调节结构连接,所述水箱顶端的侧边设置有环形水槽,所述环形水槽的侧边设置有若干排水孔,所述水箱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有益效果:能够代替人工进行救火作业,能够智能感温并根据温度高低自动调节喷头的方向,能够对水柱的粗细进行调节,能够通过洒水的方式对机器人本体进行降温,能够适应于不同的路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救火用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救火用机器人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智能救火用机器人。
技术介绍
火的出现,让我们进入了文明社会,但也很容易出现火灾。每年火灾伤亡人数惊人。据统计,我国火灾年平均损失近200亿元,共有2300多人死于火灾。现有的救火方式一般都是通过消防员手动搭设水管并进行救火,对于有些存放化学品的地方着火后,会伴随着爆炸风险,若通过人工救火则十分危险,因此需要一种智能救火用机器人参与救火工作。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智能救火用机器人,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救火用机器人,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顶端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顶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一侧的顶端设置有水管接头,所述支撑柱一侧的底端设置有送水管,所述送水管与位于所述水箱顶端的水泵连接,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设置有位于所述水箱内部的抽水管,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水管接头和所述送水管连通的喷管,所述喷管与所述支撑柱之间通过电动伸缩杆相配合连接,所述喷管的一端设置有喷头,所述喷头与所述喷管之间通过调节结构相配合连接,所述水箱顶端的侧边设置有环形水槽,所述环形水槽与所述喷管之间通过软管连接,所述环形水槽的侧边设置有若干排水孔,所述水箱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是由若干驱动轮和履带构成,所述履带的外侧边设置有若干凸块。进一步的,所述水管接头和所述送水管上分别均设置有阀门。进一步的,所述喷管与所述支撑柱之间以及所述电动伸缩杆与所述喷管和所述支撑柱之间分别均通过活动轴相配合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结构是由固定套、电机、齿轮和齿环构成,所述固定套套设在所述喷管上,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套的内部,所述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齿环套设在所述喷头上,所述齿轮与所述齿环相啮合。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套内部的底端设置有红外感温传感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由驱动机构、水箱、支撑柱、水管接头、送水管、水泵、抽水管、喷管、电动伸缩杆、喷头、调节结构、环形水槽、软管和排水孔构成的智能救火用机器人,从而能够代替人工进行救火作业,能够智能感温并根据温度高低自动调节喷头的方向,能够对水柱的粗细进行调节,能够通过洒水的方式对机器人本体进行降温,能够适应于不同的路面。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智能救火用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智能救火用机器人的环形水槽的俯视图。图中:1、驱动机构;2、水箱;3、支撑柱;4、水管接头;5、送水管;6、水泵;7、抽水管;8、喷管;9、电动伸缩杆;10、喷头;11、调节结构;12、环形水槽;13、软管;14、排水孔;15、控制器;16、驱动轮;17、履带;18、凸块;19、阀门;20、活动轴;21、固定套;22、电机;23、齿轮;24、齿环;25、红外感温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救火用机器人。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救火用机器人,包括驱动机构1,所述驱动机构1的顶端设置有水箱2,所述水箱2顶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一侧的顶端设置有水管接头4,所述支撑柱3一侧的底端设置有送水管5,所述送水管5与位于所述水箱2顶端的水泵6连接,所述水泵6的进水口设置有位于所述水箱2内部的抽水管7,所述支撑柱3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水管接头4和所述送水管5连通的喷管8,所述喷管8与所述支撑柱3之间通过电动伸缩杆9相配合连接,所述喷管8的一端设置有喷头10,所述喷头10与所述喷管8之间通过调节结构11相配合连接,所述水箱2顶端的侧边设置有环形水槽12,所述环形水槽12与所述喷管8之间通过软管13连接,所述环形水槽12的侧边设置有若干排水孔14,所述水箱2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15。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由驱动机构1、水箱2、支撑柱3、水管接头4、送水管5、水泵6、抽水管7、喷管8、电动伸缩杆9、喷头10、调节结构11、环形水槽12、软管13和排水孔14构成的智能救火用机器人,从而能够代替人工进行救火作业,能够智能感温并根据温度高低自动调节喷头的方向,能够对水柱的粗细进行调节,能够通过洒水的方式对机器人本体进行降温,能够适应于不同的路面。实施例二:如图1-2所示,所述驱动机构1是由若干驱动轮16和履带17构成,所述履带17的外侧边设置有若干凸块18,所述水管接头4和所述送水管5上分别均设置有阀门19,所述喷管8与所述支撑柱3之间以及所述电动伸缩杆9与所述喷管8和所述支撑柱3之间分别均通过活动轴20相配合连接,所述调节结构11是由固定套21、电机22、齿轮23和齿环24构成,所述固定套21套设在所述喷管8上,所述电机22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套21的内部,所述齿轮23与所述电机22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齿环24套设在所述喷头10上,所述齿轮23与所述齿环24相啮合,所述固定套21内部的底端设置有红外感温传感器25。从图1-2中可以看出,所述驱动机构1是由若干驱动轮16和履带17构成,所述履带17的外侧边设置有若干凸块18,所述水管接头4和所述送水管5上分别均设置有阀门19,所述喷管8与所述支撑柱3之间以及所述电动伸缩杆9与所述喷管8和所述支撑柱3之间分别均通过活动轴20相配合连接,对于凸块18、阀门19和活动轴20的设计,是比较常规的故此不做详细的说明。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技术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实际应用时,使用时,将送水管与水管接头4连接,远程控制机器人移动至着火点,然后进行喷水救火作业,通过红外感温传感器25能够自动感温,并通过电动伸缩杆9和调节结构11调节喷头10的方向和水柱大小,与此同时,喷管8内的水通过软管13进入到环形水槽12,然后通过排水孔14排出,从而能够对机器人本体进行降温,若着火点不便于排管,则向水箱2的内部充水,然后通过送水管5、水泵6、抽水管7进行供水。综上所述,借助于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由驱动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救火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1),所述驱动机构(1)的顶端设置有水箱(2),所述水箱(2)顶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一侧的顶端设置有水管接头(4),所述支撑柱(3)一侧的底端设置有送水管(5),所述送水管(5)与位于所述水箱(2)顶端的水泵(6)连接,所述水泵(6)的进水口设置有位于所述水箱(2)内部的抽水管(7),所述支撑柱(3)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水管接头(4)和所述送水管(5)连通的喷管(8),所述喷管(8)与所述支撑柱(3)之间通过电动伸缩杆(9)相配合连接,所述喷管(8)的一端设置有喷头(10),所述喷头(10)与所述喷管(8)之间通过调节结构(11)相配合连接,所述水箱(2)顶端的侧边设置有环形水槽(12),所述环形水槽(12)与所述喷管(8)之间通过软管(13)连接,所述环形水槽(12)的侧边设置有若干排水孔(14),所述水箱(2)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救火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1),所述驱动机构(1)的顶端设置有水箱(2),所述水箱(2)顶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一侧的顶端设置有水管接头(4),所述支撑柱(3)一侧的底端设置有送水管(5),所述送水管(5)与位于所述水箱(2)顶端的水泵(6)连接,所述水泵(6)的进水口设置有位于所述水箱(2)内部的抽水管(7),所述支撑柱(3)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水管接头(4)和所述送水管(5)连通的喷管(8),所述喷管(8)与所述支撑柱(3)之间通过电动伸缩杆(9)相配合连接,所述喷管(8)的一端设置有喷头(10),所述喷头(10)与所述喷管(8)之间通过调节结构(11)相配合连接,所述水箱(2)顶端的侧边设置有环形水槽(12),所述环形水槽(12)与所述喷管(8)之间通过软管(13)连接,所述环形水槽(12)的侧边设置有若干排水孔(14),所述水箱(2)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救火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是由若干驱动轮(16)和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超灵
申请(专利权)人:启东威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