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嵇征鸿专利>正文

一种中医临床用给药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1621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中医器材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中医临床用给药罐,包括给药罐,所述给药罐的左侧贯通连接有出药咀,所述给药罐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给药罐顶端的中部活动套接有吊环,所述吊环的底部活动卡接有过滤网,所述吊环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盖,所述固定盖的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轴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轴、轴承和限位环,当按压握把后,通过握把内部的内螺纹和转轴外侧的外螺纹可以使转轴原地转动,进而带动搅拌杆转动,操作简单但方便,只需在给药前按压或拉动握把即可,有效的避免了药液出现分层现象,保证了装置给药均匀,从而提升了药液治疗效果,提高了装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临床用给药罐
本技术涉及中医器材
,具体为一种中医临床用给药罐。
技术介绍
中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现有中医临床康复治疗一般都会使用到传统给药罐为病人上药,而现有给药罐在使用过程中,药液一般溶度较高,稍有放置就会出现分层现象,导致给药不均匀,影响治疗效果,另一方面药液的温度也不易控制,太烫会导致病人不适合,太凉则会导致药效降低,导致需要二次加热,影响治疗进程,控温效果差,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中医临床用给药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医临床用给药罐,具备给药均匀和自动控温的优点,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本技术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临床用给药罐,包括给药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罐(1)的左侧贯通连接有出药咀(2),所述给药罐(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把手(3),所述给药罐(1)顶端的中部活动套接有吊环(4),所述吊环(4)的底部活动卡接有过滤网(5),所述吊环(4)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盖(6),所述固定盖(6)的中部开设有凹槽(7),所述凹槽(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轴承(8),所述轴承(8)的中部固定套接有转轴(9),所述转轴(9)穿过过滤网(5)的外侧活动套接有限位环(10),所述转轴(9)的顶端螺纹套接有握把(11),所述转轴(9)底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搅拌杆(12),所述转轴(9)位于给药罐(1)的中部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临床用给药罐,包括给药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罐(1)的左侧贯通连接有出药咀(2),所述给药罐(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把手(3),所述给药罐(1)顶端的中部活动套接有吊环(4),所述吊环(4)的底部活动卡接有过滤网(5),所述吊环(4)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盖(6),所述固定盖(6)的中部开设有凹槽(7),所述凹槽(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轴承(8),所述轴承(8)的中部固定套接有转轴(9),所述转轴(9)穿过过滤网(5)的外侧活动套接有限位环(10),所述转轴(9)的顶端螺纹套接有握把(11),所述转轴(9)底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搅拌杆(12),所述转轴(9)位于给药罐(1)的中部设有温感器(13),所述转轴(9)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滚珠(14),所述滚珠(14)位于固定座(15)的内部,所述给药罐(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热垫(16),所述加热垫(16)底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温控器(17),所述给药罐(1)底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8)。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嵇征鸿黄保余宋学艳
申请(专利权)人:嵇征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