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面罩缓冲垫及基于该缓冲垫的呼吸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1612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呼吸面罩缓冲垫及基于该缓冲垫的呼吸面罩,所述呼吸面罩缓冲垫包括布层及粘胶层,所述布层用于与呼吸面罩的佩戴者头部或面部接触,所述粘胶层用于粘接在呼吸面罩上的对应位置,所述呼吸面罩,包括所述的呼吸面罩缓冲垫,还包括面罩,所述面罩包括面罩主体、硅胶通气管及弯管组件。该种呼吸面罩缓冲垫及基于该缓冲垫的呼吸面罩具有外形美观、缓冲性能佳、佩戴舒适性好、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等现有产品所不具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呼吸面罩缓冲垫及基于该缓冲垫的呼吸面罩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用品,特别是一种呼吸面罩缓冲垫及基于该缓冲垫的呼吸面罩。
技术介绍
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过程中,将可呼吸气体输送至患者呼吸气道内的装置通常包括正压通气(CPAP或Bi-PAP)设备、空气输送导管、以及患者呼吸接口,其中患者呼吸接口一般为鼻罩或者面罩,在使用过程中面罩被头绑带固定在患者口、鼻部区域上。现有技术中,面罩通常包括面罩主体及通气管,通气管由硅橡胶制成,佩戴时所述通气管套在佩戴者额头与头顶之间的头部区域,与佩戴者的头部接触面积较大,由于硅胶透气性差,长时间佩戴会产生不舒适感,降低患者CPAP治疗的顺应性。为了满足佩戴舒适度的要求,一些厂商采用织物包裹通气管的方式来改善佩戴面罩的舒适性,然而,该类型面罩具有外观视觉效果差、缓冲效果差、吸湿排汗效果差、需要反复取下、清洗、组装、使用不方便、使用寿命短等缺陷,使用体验不佳。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存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呼吸面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面罩缓冲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布层(11)及粘胶层(13),所述布层(11)用于与呼吸面罩的佩戴者头部或面部接触,所述粘胶层(13)用于粘接在呼吸面罩上的对应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面罩缓冲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布层(11)及粘胶层(13),所述布层(11)用于与呼吸面罩的佩戴者头部或面部接触,所述粘胶层(13)用于粘接在呼吸面罩上的对应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面罩缓冲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布层(11)与粘胶层(13)之间设置有基底层(12),所述基底层(12)为PU薄膜层,所述PU薄膜层的厚度为0.04-0.1mm;所述粘胶层(13)为硅凝胶层,所述硅凝胶层的厚度为0.2-1mm,硅凝胶层为A/B双组份加成型硅凝胶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呼吸面罩缓冲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布层(11)为立体间隔织物层,所述立体间隔织物层包括第一织物层(111)、第二织物层(113)及位于第一织物层(111)与第二织物层(113)之间的间隔纱线层(112),所述第一织物层(111)的外侧面用于与头部或面部接触,所述第二织物层(113)用于与基底层(12)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呼吸面罩缓冲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间隔织物层的厚度为2-5mm,立体间隔织物层的克重为100-500g/㎡,所述第一织物层(111)的厚度为0.1-2mm,所述第二织物层(113)的厚度为0.1-2mm,所述间隔纱线层(112)的厚度为0.5-4mm;所述第一织物层(111)及第二织物层(113)所采用的纱线包括聚酯类、聚酰胺类、聚丙烯腈类、聚丙烯类、聚乙烯类、聚酮类、聚苯硫醚类、聚醚醚酮类合成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间隔纱线层(112)的纱线上下两端分别用于衔接第一织物层(111)及第二织物层(113),间隔纱线层(112)采用经编或纬编一体编织而成,间隔纱线层(112)截面的纱线走向呈直线形、V形、S形、X形或8字形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呼吸面罩缓冲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布层(11)与PU薄膜层之间设置有海绵层(15)或布层(11)与PU薄膜层之间依次设置有海绵层(15)及第二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颖颖
申请(专利权)人:亿沣医疗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