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冠中专利>正文

一次性鼻咽通气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1611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次性鼻咽通气道,包括贯通的主通气道和鼻咽通气管身,以及设置在主通气道和鼻咽通气管身之间的限定挡板,鼻咽通气管身上套接设有游离软垫,限定挡板上设有保护垫,保护垫设置在限定挡板朝向鼻咽通气管的一侧,主通气道外端设有气流震动装置,气流震动装置包括轴线和转动片,转动片串在轴线上,轴线可拆卸设置在主通气道外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增加了游离软垫和保护垫,能够有效的保护患者的口鼻,并具有软固定的作用,游离软垫和保护垫为国控材料或设有渗药管,能够通过加注药液对口鼻处进行直接的用药,润滑作用;在主通气道上设有气流震动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很方便的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和呼吸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鼻咽通气道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一次性鼻咽通气道。
技术介绍
各种重危病人在早期或晚期病程中,都会出现呼吸困难,憋气及呼吸不通畅的症状;在手术全身麻醉结束后病人也可因为舌后坠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障碍;过度肥胖及医疗上的一些特殊检查体位的变化均会出现呼吸上异常,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导致病人缺氧,窒息死亡。为此临床上的呼吸管理十分重要。现有的一次性鼻咽通气道外端多为硬质管,使用时容易对患者口鼻部造成损伤,尤其紧急插管的时候,更容易出现损伤,另外鼻咽通气管直径小于鼻孔,容易滑动。插入鼻咽通气管后难以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和呼吸强度,一旦出现危险难以察觉。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一次性鼻咽通气道。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次性鼻咽通气道,包括贯通的主通气道和鼻咽通气管身,以及设置在主通气道和鼻咽通气管身之间的限定挡板,鼻咽通气管身上套接设有游离软垫,限定挡板上设有保护垫,保护垫设置在限定挡板朝向鼻咽通气管的一侧。优选地,游离软垫为海绵垫。优选地,游离软垫中设有渗透管,渗透管上设有渗透孔,渗透管包括一条或多条。优选地,保护垫为海绵保护垫或硅胶保护垫。优选地,还包括辅助软管,辅助软管一端连接在鼻咽通气管身上,辅助软管中设有氧气管道和注药管道,氧气管道和注药管道的一端伸出辅助软管形成氧气接头和注药口,另一端贯穿鼻咽通气管身并在鼻咽通气管身末端形成出气口和出药口。优选地,鼻咽通气管身侧壁中设有螺旋状的防打折钢丝。优选地,主通气道外端设有气流震动装置,气流震动装置包括轴线和转动片,转动片串在轴线上,轴线可拆卸设置在主通气道外端;优选地,转动片为螺旋形状。优选地,限定挡板上设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主通气道边缘设有定位凹槽,定位凹槽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两个定位凹槽分别与两个固定装置位置对应,轴线两端穿过定位凹槽固定在固定装置上。优选地,固定装置为带有凹槽的固定桩或者为贯穿限定挡板的穿孔,轴线两端缠绕在固定桩的凹槽中或者穿过并卡在穿孔背面。优选地,气流震动装置还包括外接头,外接头的两端均对称设有定位凹槽,轴线两端分别缠绕固定在设置在外接头两端同一侧的两个定位凹槽上,外接头扣接或通过螺纹连接在主通气道上;优选地,外接头上端两个定位凹槽分别为上左凹槽和上右凹槽,外接头下端两个定位凹槽分别为下左凹槽和下右凹槽,轴线一端缠绕在上左凹槽和下左凹槽上,轴线另一端缠绕在上右凹槽和下右凹槽上。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增加了游离软垫和保护垫,能够有效的保护患者的口鼻,并具有软固定的作用,游离软垫和保护垫为国控材料或设有渗药管,能够通过加注药液对口鼻处进行直接的用药,润滑作用;在主通气道上设有气流震动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很方便的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和呼吸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通气道11、转动片12、轴线13、定位凹槽14、固定装置15、外接头2、限定挡板21、保护垫3、鼻咽通气管身31、游离软垫32、辅助软管33、氧气接头34、注药口35、出气口36、出药口37、渗透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做出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涉及一次性鼻咽通气道,包括贯通的主通气道1和鼻咽通气管身3,主通气道1用于作为连接呼吸机的接头,鼻咽通气管身3为软质管,插入患者鼻咽用于输氧或用药,还包括设置在主通气道1和鼻咽通气管身3之间的限定挡板2,限定连接呼吸机接头长度,限定挡板2上设有保护垫21,保护垫21设置在限定挡板2朝向鼻咽通气管的一侧,使用时靠近患者鼻部,避免患者鼻部硬质划伤,保护垫21为硅胶垫,比较柔软,或者为多孔的海绵垫,质地柔软,具有孔道,可以向保护垫21中浸润水或者药,作用于鼻部外侧。鼻咽通气管身3上套接设有游离软垫31,使用时插入鼻腔,具有固定作用,也保护鼻腔内膜,避免硬质划伤;游离软垫31可以为多孔海绵结构,可以直接浸润水,润滑剂或药物,直接用药在鼻腔内壁,或者为了能够定向用药,可在游离软垫31中贯穿设有渗透管37,渗透管37上设有渗透孔,渗透管37包括一条或多条,用药时向渗透管37中注药,根据渗透管37走向将药扩散到鼻腔内壁上。为了避免软管出现打折状况,鼻咽通气管身3侧壁中设有螺旋状的防打折钢丝,使得软管具有一定硬度,还不影响软管本身的弹性;还包括辅助软管32,辅助软管32一端连接在鼻咽通气管身3上,辅助软管32中设有氧气管道和注药管道,氧气管道和注药管道的一端伸出辅助软管32形成氧气接头33和注药口34,另一端贯穿鼻咽通气管身3并在鼻咽通气管身3末端形成出气口35和出药口36;通过氧气接头33输入氧气,通过氧气管道,从鼻咽通气管身3末端的出气孔排出进入患者体内,同样的,用药时,通过注药口34向注药管道中注入药物,通过鼻咽通气管身3末端的出药口36进入患者体内。为了能够直观的观察患者呼吸情况,主通气道1外端设有气流震动装置,气流震动装置包括轴线12和转动片11,转动片11串在轴线12上,轴线12可拆卸设置在主通气道1外端,使用的时候气流穿过主通气道1时,会使转动片11转动,气流强度大时转动片11转动频率大,气流强度小的时候转动片11转动频率小,转动片11为螺旋形状,这样的形状比较容易受气流作用。为了使得转动片11一直位于主通气道1中央,可在轴线12上转动片11两端打结,以限定转动片11位置。如图2所示,为了固定轴线12,限定挡板2上设有固定装置14,固定装置14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轴线12缠绕或穿过固定装置14,主通气道1边缘设有定位凹槽13,定位凹槽13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两个定位凹槽13分别与两个固定装置位置对应,轴线12两端穿过定位凹槽13缠绕固定在固定装置14上;固定装置14为带有凹槽的固定桩或者为贯穿限定挡板的穿孔,当固定装置14为带有凹槽的固定桩时,轴线12两端缠绕固定在固定桩的凹槽中,两端固定后拉进轴线12;当固定装置14为贯穿限定挡板的穿孔,轴线12穿过穿孔,固定在穿孔背面,可通过打结的方式进行固定,或者通过绑定销柱卡在穿孔背面。如图3所示,气流震动装置还可以为可拆卸连接在主通气道1上的独立的装置,还包括外接头15,外接头15为管状,外接头的两端分别对称设有定位凹槽13,定位凹槽共有四个,轴线12两端分别缠绕固定在同一侧的两个定位凹槽13上,进行固定,外接头15扣接或通过螺纹连接在主通气道1上,例如外接头上端两个定位凹槽分别为上左凹槽和上右凹槽,外接头下端两个定位凹槽分别为下左凹槽和下右凹槽,轴线一端缠绕在上左凹槽和下左凹槽上,轴线另一端缠绕在上右凹槽和下右凹槽上。实施例1:一次性鼻咽通气道,包括贯通的主通气道1和鼻咽通气管身3,以及设置在主通气道1和鼻咽通气管身3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次性鼻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贯通的主通气道和鼻咽通气管身,以及设置在所述主通气道和所述鼻咽通气管身之间的限定挡板,所述鼻咽通气管身上套接设有游离软垫,所述限定挡板上设有保护垫,所述保护垫设置在所述限定挡板朝向所述鼻咽通气管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次性鼻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贯通的主通气道和鼻咽通气管身,以及设置在所述主通气道和所述鼻咽通气管身之间的限定挡板,所述鼻咽通气管身上套接设有游离软垫,所述限定挡板上设有保护垫,所述保护垫设置在所述限定挡板朝向所述鼻咽通气管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鼻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游离软垫为海绵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鼻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游离软垫中设有渗透管,所述渗透管上设有渗透孔,所述渗透管包括一条或多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鼻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垫为海绵保护垫或硅胶保护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鼻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软管,所述辅助软管一端连接在所述鼻咽通气管身上,所述辅助软管中设有氧气管道和注药管道,所述氧气管道和所述注药管道的一端伸出所述辅助软管形成氧气接头和注药口,另一端贯穿所述鼻咽通气管身并在所述鼻咽通气管身末端形成出气口和出药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鼻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鼻咽通气管身侧壁中设有螺旋状的防打折钢丝。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一次性鼻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冠中陈宁李萍萍
申请(专利权)人:张冠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