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艳专利>正文

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1609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至少包括麻醉装置(1),所述麻醉装置(1)设置有呼吸口(2),所述呼吸口(2)内设置有呼气通道(21)和吸气通道(22),所述呼气通道(21)设置有第一净化装置(3),其中,在麻醉气体由吸气通道(22)传输至患者体内并产生麻醉废气的情况下,所述麻醉废气能够由呼气通道(21)传输至所述第一净化装置(3),在所述第一净化装置(3)生成初步净化气体且所述初步净化气体传输至第二净化装置(4)的情况下,所述初步净化气体能够按照被所述第二净化装置(4)净化的方式传输至所述吸气通道(2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的麻醉科已不局限于手术室内,还包括特殊临床麻醉、急慢性疼痛诊疗、门诊、ICU(IntensiveCareUnit)、心肺脑复苏、癌痛治疗和血管痉挛性疾病的治疗等。现代麻醉的技术和完善的监护系统可以确保正常病人麻醉手术期间的安全。但由于病人的特殊病情和每个人对麻醉药耐受和反应不同,就要求麻醉科医师随时采取应急的措施,同时就增加了要承担的风险。麻醉气体主要是指安氟醚(分子式为C3H2ClF5O)或乙醚(分子式为C4H10O)等吸入型麻醉剂,把丙烯(Propylene)、正异丁烷、正异丁烯等烃类和麻醉剂混合其他醇类,如乙醇(Ethanol),可以产生高效麻醉的效果。经验表明,在特定条件下,麻醉气体净化系统病人端的任何负压可以引起来自通气系统的空气流动,这种空气流动是非常危险的,例如,会导致新鲜气体流速降低到病人所需要的最低流速以下,导致吸入混合气体成分改变,影响短断开报警和其他呼吸测量设备的正常功能或这些危险的组合。中国专利(公布号为CN109200415A)公开了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包括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顶部分别连通有气体进管和清洁剂添加装置,过滤箱的底部连通有排污装置,所述过滤箱的内侧端部安装有清洁装置,过滤箱的内侧安装有反渗透膜,所述过滤箱的末端连通有气体出管,气体出管上安装有计量装置,所述过滤箱的侧面安装有开源单片机,开源单片机的输入端电连接外接电源的输出端,该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通过计量装置对气体出管的输送量进行调节,其计量精确,避免了麻醉气体输送过量对患者造成伤害,保证了麻醉的安全性,通过清洁装置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洁,其清洁方便,省时省力,快捷高效,为相关人员的工作提供了便利。但是,该专利至少具有以下缺陷:该设备无法根据实时的需求调节麻醉机输出的麻醉气体成本的比例,存在一定上的功能缺陷。另外,在按原比例输入麻醉气体后,经反渗透膜过滤之后,其气体的所占的比例会有所减少,也无法准确控制经过滤之后输出的麻醉混合气体中麻醉气体的准确比例,并且无法有效利用麻醉废气,可能会导致麻醉废气污染手术环境,具有一定的安全缺陷。因此,本技术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的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专利技术人做出本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至少包括麻醉装置、呼吸口、第一净化装置和第二净化装置,所述呼吸口内设置有呼气通道和吸气通道,其中:在所述麻醉气体由吸气通道传输至患者体内并产生麻醉废气的情况下,所述麻醉废气能够由所述呼气通道传输至所述第一净化装置,在所述第一净化装置生成初步净化气体且所述初步净化气体经由第二连接管传输至所述第二净化装置的情况下,所述初步净化气体能够按照被所述第二净化装置净化的方式传输至所述吸气通道。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净化装置设置于所述麻醉装置内,所述第二净化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净化层和第二净化层,所述第一净化层在所述第二净化层的气流上游。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净化装置至少包括吸收层,所述净化装置与位于其气流下游的初步净化气体层经由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净化装置与呼气通道经由第一连接管连接,其中:所述初步净化气体层位于所述麻醉装置内,且在所述第一净化层的气流上游,氧气浓度表与所述初步净化气体层连接,所述呼气通道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所述呼气通道的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吸收层内。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麻醉装置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管,远离所述麻醉装置的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净化装置内。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呼气通道内设置有第一单向活瓣,所述吸气通道内设置有第二单向活瓣。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呼吸废气由所述第一连接管传输至所述吸收层并进行初步净化之后,所述第二连接管能够将所述初步净化气体由所述第一净化装置经由第三单向活瓣传输至所述初步净化气体层,所述初步净化气体能通过所述第二净化装置进行进一步的净化。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麻醉装置设置有供气装置,所述供气装置至少包括氧气输送装置和麻醉气体输送装置,所述氧气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二净化层连接,所述麻醉气体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一净化层连接。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麻醉气体输送装置和所述氧气输送装置均设置有流量计。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气通道与所述麻醉装置之间设置有送气装置。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送气装置一侧有储气囊,所述送气装置另一侧有APL阀。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中的一项或多项:(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净化装置和第二净化装置实现对麻醉气体的重复利用,在麻醉气体由患者吸入并排出麻醉废气的情况下,第一净化装置能够将患者呼出的二氧化碳等酸性物质吸收,并由第二净化装置进行二次净化,同时与新输入的氧气和麻醉气体混合形成新的麻醉气体以供患者吸入。极大地提升了麻醉气体的重复使用效率并且解决了麻醉废气造成的污染问题,保护了医护人员在麻醉手术时的身体健康。(2)本技术通过设置流量表和氧气浓度表检测和控制麻醉剂内的麻醉气体的浓度,能够保障对吸气人员的身体健康的保证。且在麻醉剂上设置有APL阀和储气囊,可以通过人为的模式,灵活改变吸气人员的呼吸模式,能够准确输送氧气或者是一定浓度的麻醉气体,储气囊同样能够帮助无自主意识或者呼吸困难的吸气人员的呼吸,大大保证了麻醉装置的安全和实用性。(3)通过APL阀和单向活瓣的存在,能够保证麻醉剂在吸气人员在远离呼吸口或者其他不当操作的同时,保证麻醉机内的麻醉气体不会泄漏到空气当中,对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并且,只要是吸气人员通过自主呼吸,在本技术装置内,就会形成一个循环气流,可以保证麻醉气体的循环利用,并且可以确保麻醉装置内的气体不会泄漏。(4)本技术通过设置吸收层有效地吸收麻醉废气中的二氧化碳等酸性物质,并且吸收层能够在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钙,在用户将其洗涤干燥后能够生成高纯度碳酸钙。从而实现了将麻醉废气中无用气体净化的同时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高纯度碳酸钙,实现了对二氧化碳的二次利用及减排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的简化结构连接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内气体流动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麻醉装置2:呼吸口3:第一净化装置4:第二净化装置11:第二连接管12:供气装置13:氧气输送装置14:麻醉气体输送装置15:流量计16:氧气浓度表17:第三单向活瓣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至少包括麻醉装置(1)、呼吸口(2)、第一净化装置(3)和第二净化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口(2)内设置有呼气通道(21)和吸气通道(22),其中,/n在麻醉气体由所述吸气通道(22)传输至患者体内并产生麻醉废气的情况下,所述麻醉废气能够由所述呼气通道(21)传输至所述第一净化装置(3),/n在所述第一净化装置(3)生成初步净化气体且所述初步净化气体经由第二连接管(11)传输至所述第二净化装置(4)的情况下,所述初步净化气体能够按照被所述第二净化装置(4)净化的方式传输至所述吸气通道(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气体净化装置,至少包括麻醉装置(1)、呼吸口(2)、第一净化装置(3)和第二净化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口(2)内设置有呼气通道(21)和吸气通道(22),其中,
在麻醉气体由所述吸气通道(22)传输至患者体内并产生麻醉废气的情况下,所述麻醉废气能够由所述呼气通道(21)传输至所述第一净化装置(3),
在所述第一净化装置(3)生成初步净化气体且所述初步净化气体经由第二连接管(11)传输至所述第二净化装置(4)的情况下,所述初步净化气体能够按照被所述第二净化装置(4)净化的方式传输至所述吸气通道(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净化装置(4)设置于所述麻醉装置(1)内,
所述第二净化装置(4)至少包括第一净化层(41)和第二净化层(42),所述第一净化层(41)在所述第二净化层(42)气流上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净化装置(3)至少包括吸收层(31),所述净化装置(3)与位于其气流下游的初步净化气体层(18)经由所述第二连接管(11)连接,所述净化装置(3)与所述呼气通道(21)经由第一连接管(23)连接,其中,
所述初步净化气体层(18)位于所述麻醉装置(1)内,且在所述第一净化层(41)的气流上游,
氧气浓度表(16)与所述初步净化气体层(18)连接,
所述呼气通道(21)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管(23),远离所述呼气通道(21)的所述第一连接管(23)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吸收层(3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麻醉气体净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葛艳霞沈琼
申请(专利权)人:刘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