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管用流量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1591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引流管用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楔形座和引流管,楔形座的端中部开设有用于放置引流管的引流管放置槽,且引流管的两端穿过引流管放置槽两端槽壁均开设有的管孔并置于楔形座的外部,楔形座的顶端两侧还开设有用于安装调节机构的两个L型导向滑槽,调节机构包括置于楔形座顶端的T型拨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拨动拨块,利用其底部的压块在引流管放置槽的不同位置处,使得压块对引流管放置槽内的引流管进行不同程度的压迫,改变引流管的流通直径,继而实现引流管的流速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流管用流量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流量控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引流管用流量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但是引流管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引流管的流速进行调节,引流管的流速调节一般通常采用输液流量调节器,但是输液流量调节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其调节轮容易发生移位,导致引流管的流速调节精度较低,同时采取传统输液流量调节器对流速进行调节时,其需要与患者的体表固定也比较为繁琐,继而传统的引流用流量调节器渐渐的不能满足使用需求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流管用流量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引流管流量调节用输液流量调节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其调节轮容易发生移位,导致引流管的流速调节精度较低,同时采取传统输液流量调节器对流速进行调节时,其需要与患者的体表固定也比较为繁琐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引流管用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楔形座和引流管,所述楔形座的端中部开设有用于放置引流管的引流管放置槽,且所述引流管的两端穿过引流管放置槽两端槽壁均开设有的管孔并置于楔形座的外部,所述楔形座的顶端两侧还开设有用于安装调节机构的两个L型导向滑槽,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置于楔形座顶端的T型拨块;所述拨块的底端中部固定设有与引流管位置相对的压块,所述拨块两端设有的开口内均滑动穿插连接有L型滑块,所述拨块的底部与L型滑块的正对处位置开设有贯穿的弹簧槽,所述弹簧槽的内部穿插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L型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L型滑块的底部与L型导向滑槽导向滑动连接,所述L型滑块的一端端头处固定设有一体结构的卡齿,所述L型导向滑槽的一侧槽壁开设有多个与卡齿卡接配合的限位齿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楔形座的两侧均设置有梯形的翼板槽,两个翼板槽的内部分别嵌设有左翼板和右翼板,所述左翼板和右翼板的两端底部均固定设有转动凸起,所述转动凸起与翼板槽槽壁对应开设的开孔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楔形座的底部、左翼板的外侧和右翼板的底部粘接有一块呈梯形的医用无纺布胶带,所述医用无纺布胶带两侧分别向左翼板内侧和右翼板内侧折叠,并置于对应的翼板槽内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楔形座、左翼板和右翼板与医用无纺布胶带的表面粘接处均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引流管放置槽的槽底与与楔形座的底部平行,所述压块由医用橡胶材质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引流管用流量控制装置:1)通过设有的翼板以及在翼板和楔形座底部的医用无纺布胶带,可以快速实现利用医用无纺布胶带将流量控制装置与患者体表进行固定,避免流量控制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脱离;2)通过拨动拨块,利用其底部的压块在引流管放置槽的不同位置处,使得压块对引流管放置槽内的引流管进行不同程度的压迫,改变引流管的流通直径,继而实现引流管的流速调节;3)通过L型滑块端头的卡齿与L型导向滑槽的限位齿槽进行卡接配合,可以快速实现拨块在楔形座顶部位置的固定,避免压块在对引流管进行压迫时,发生移位,确保引流管流速调节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图3位于A处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的限位齿槽结构示意图。图中:1、楔形座;11、引流管放置槽;12、L型导向滑槽;121、限位齿槽;13、翼板槽;14、管孔;15、开孔;2、引流管;3、左翼板;4、右翼板;5、调节机构;51、拨块;511、弹簧槽;512、复位弹簧;513、压块;52、L型滑块;521、卡齿;6、医用无纺布胶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引流管用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楔形座1和引流管2,楔形座1的端中部开设有用于放置引流管2的引流管放置槽11,且引流管2的两端穿过引流管放置槽11两端槽壁均开设有的管孔14并置于楔形座1的外部,楔形座1的顶端两侧还开设有用于安装调节机构5的两个L型导向滑槽12,调节机构5包括置于楔形座1顶端的T型拨块51;拨块51的底端中部固定设有与引流管2位置相对的压块513,拨块51两端设有的开口内均滑动穿插连接有L型滑块52,拨块51的底部与L型滑块52的正对处位置开设有贯穿的弹簧槽511,弹簧槽511的内部穿插设有复位弹簧512,复位弹簧5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L型滑块52的一侧固定连接,L型滑块52的底部与L型导向滑槽12导向滑动连接,L型滑块52的一端端头处固定设有一体结构的卡齿521,L型导向滑槽12的一侧槽壁开设有多个与卡齿521卡接配合的限位齿槽121。优选的,楔形座1的两侧均设置有梯形的翼板槽13,两个翼板槽13的内部分别嵌设有左翼板3和右翼板4,左翼板3和右翼板4的两端底部均固定设有转动凸起,转动凸起与翼板槽13槽壁对应开设的开孔15转动连接,通过转动凸起与开孔15相配合,可以实现左翼板3和右翼板4从对应的翼板槽13内转出和嵌入。优选的,楔形座1的底部、左翼板3的外侧和右翼板4的底部粘接有一块呈梯形的医用无纺布胶带6,医用无纺布胶带6两侧分别向左翼板3内侧和右翼板4内侧折叠,并置于对应的翼板槽13内部,医用无纺布胶带6粘接在楔形座1、左翼板3和右翼板4上,使得医用无纺布胶带6在左翼板3和右翼板4进行展开时,增加医用无纺布胶带6与患者体表的接触面积,防止流量控制装置脱落。优选的,楔形座1、左翼板3和右翼板4与医用无纺布胶带6的表面粘接处均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通过设有的透气孔,可以增加医用无纺布胶带6的透气性,避免对患者皮肤造成损伤。优选的,引流管放置槽11的槽底与与楔形座1的底部平行,压块513由医用橡胶材质制成,通过滑动压块513可以对引流管放置槽11内的引流管2进行不同程度的压迫。具体使用时,本技术一种引流管用流量控制装置,首先将楔形座1两侧的左翼板3和右翼板4以各自的转动凸起为转点进行转动,使得左翼板3和右翼板4从翼板槽13内转出,然后撕下医用无纺布胶带6底部的隔离纸撕下,再将医用无纺布胶带6的粘结层与患者的体表进行粘接即可,完成流量控制装置与患者体表的固定;在引流管2进行引流时,可以通过调节调节机构5对引流管2进行流速调节,具体流速调节过程如下:①首先同时按下两个L型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流管用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楔形座(1)和引流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座(1)的端中部开设有用于放置引流管(2)的引流管放置槽(11),且所述引流管(2)的两端穿过引流管放置槽(11)两端槽壁均开设有的管孔(14)并置于楔形座(1)的外部,所述楔形座(1)的顶端两侧还开设有用于安装调节机构(5)的两个L型导向滑槽(12),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置于楔形座(1)顶端的T型拨块(51);/n所述拨块(51)的底端中部固定设有与引流管(2)位置相对的压块(513),所述拨块(51)两端设有的开口内均滑动穿插连接有L型滑块(52),所述拨块(51)的底部与L型滑块(52)的正对处位置开设有贯穿的弹簧槽(511),所述弹簧槽(511)的内部穿插设有复位弹簧(512),所述复位弹簧(5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L型滑块(5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L型滑块(52)的底部与L型导向滑槽(12)导向滑动连接,所述L型滑块(52)的一端端头处固定设有一体结构的卡齿(521),所述L型导向滑槽(12)的一侧槽壁开设有多个与卡齿(521)卡接配合的限位齿槽(1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流管用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楔形座(1)和引流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座(1)的端中部开设有用于放置引流管(2)的引流管放置槽(11),且所述引流管(2)的两端穿过引流管放置槽(11)两端槽壁均开设有的管孔(14)并置于楔形座(1)的外部,所述楔形座(1)的顶端两侧还开设有用于安装调节机构(5)的两个L型导向滑槽(12),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置于楔形座(1)顶端的T型拨块(51);
所述拨块(51)的底端中部固定设有与引流管(2)位置相对的压块(513),所述拨块(51)两端设有的开口内均滑动穿插连接有L型滑块(52),所述拨块(51)的底部与L型滑块(52)的正对处位置开设有贯穿的弹簧槽(511),所述弹簧槽(511)的内部穿插设有复位弹簧(512),所述复位弹簧(5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L型滑块(5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L型滑块(52)的底部与L型导向滑槽(12)导向滑动连接,所述L型滑块(52)的一端端头处固定设有一体结构的卡齿(521),所述L型导向滑槽(12)的一侧槽壁开设有多个与卡齿(521)卡接配合的限位齿槽(1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玲燕何柏卉杨素青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