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除雾的口腔科用口腔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1436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除雾的口腔科用口腔镜装置,包括主杆体、握手柄和支撑板,所述主杆体的一端设置有铰接槽,铰接槽的内部通过转轴与支撑板的铰接块铰接,且支撑板顶部的中心设置有腔槽,腔槽的内部安装有口腔镜片,所述腔槽外侧的支撑板上表面边缘位置处环形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内部安装有环形气管,凹槽的开口处安装有密封盖板,密封盖板的顶部均匀安装有LED灯珠,LED灯珠通过导线与控制开关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第二推块带动活塞在气腔内部往复运动,产生的气体经通气软管、送气支管送入环形气管,最后经气孔对口腔镜片进行吹气,有效的去除镜面产生的雾气,方便观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除雾的口腔科用口腔镜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便于除雾的口腔科用口腔镜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在以往由于人均收入的低下,很多患者在患病之后由于经济问题不愿去医院治疗,现当下,伴随着国民收入的提升,以及国家对医疗保障设施的健全,越来越多的患者病情得到及时治疗。在医院的口腔科,很多患者由于饮食习惯、卫生问题造成口腔溃烂,口腔溃疡等疾病,在对患者的口腔问题进行检查时,需要借助到口腔观察镜,而现有的口腔镜普遍存在以下缺陷:1、医生需要一手持手电筒,一手持口腔镜检查,操作不方便;2、镜面温度较低,口腔镜进入到口腔内时,镜面容易起雾,影响观察;3、镜面和手柄之间的角度不能进行实时的调节,给医生的检查工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除雾的口腔科用口腔镜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医生需要一手持手电筒,一手持口腔镜检查,操作不方便;镜面容易起雾,影响观察;镜面和手柄之间的角度不能进行实时的调节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除雾的口腔科用口腔镜装置,包括主杆体、握手柄和支撑板,所述主杆体的一端设置有握手柄,握手柄的内部设置有电池仓,且电池仓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蓄电池通过导线与握手柄一侧安装的控制开关电连接,且握手柄的一端通过螺栓可拆卸安装有电池盖板,所述主杆体的另一端设置有铰接槽,铰接槽的内部通过转轴与支撑板的铰接块铰接,且支撑板顶部的中心设置有腔槽,腔槽的内部安装有口腔镜片,所述腔槽外侧的支撑板上表面边缘位置处环形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内部安装有环形气管,凹槽的开口处安装有密封盖板,密封盖板的顶部均匀安装有LED灯珠,LED灯珠通过导线与控制开关电连接。优选的,所述主杆体的内部设置有气腔,气腔的内部通过弹簧固定连接有活塞,且主杆体的一侧设置有开槽,开槽与气腔连通。优选的,所述活塞上安装有推杆,推杆呈“L”型结构,且推杆的顶端延伸至开槽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推块。优选的,所述气腔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通气软管,通气软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撑板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送气支管,且送气支管的顶端与环形气管连通。优选的,所述主杆体的一侧通过滑槽滑动安装有第一推块,第一推块的一端铰接有连杆,连杆的顶端与铰接块上固定的调节杆相互铰接,且连杆外侧的主杆体上安装有防护罩。优选的,所述口腔镜片上方的腔槽内侧壁上均匀设置有气孔,气孔与环形气管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便于除雾的口腔科用口腔镜装置,通过在凹槽的开口处安装的密封盖板顶部均匀设置LED灯珠,可以对口腔内部进行照明,另外,由于密封盖板的外轮廓与凹槽开口处的内轮廓相等,使得密封盖板刚好可拆卸卡合于凹槽开口处的内侧,使得密封盖板顶部的LED灯珠可单独更换,降低使用成本;(2)该便于除雾的口腔科用口腔镜装置,通过在主杆体的气腔内部利用弹簧固定连接活塞,且活塞通过推杆与第二推块连接,利用第二推块带动活塞在气腔内部往复运动,产生的气体经通气软管、送气支管送入环形气管,最后经气孔对口腔镜片进行吹气,有效的去除镜面产生的雾气,方便观察;(3)该便于除雾的口腔科用口腔镜装置,通过在主杆体的一侧利用滑槽滑动安装第一推块,使得第一推块一端铰接的连杆与铰接块上固定的调节杆相互铰接,在推拉第一推块时,支撑板在杠杆的作用下,能够十分方便的调整镜头的角度,方便医生对口腔进行检查,能够提高医生的观察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支撑板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握手柄端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握手柄;101、蓄电池;102、电池盖板;103、控制开关;104、电池仓;2、主杆体;201、气腔;202、推杆;203、弹簧;204、铰接槽;205、转轴;206、防护罩;207、连杆;208、滑槽;209、第一推块;2010、开槽;2011、第二推块;2012、活塞;3、支撑板;301、铰接块;302、调节杆;303、凹槽;304、气孔;305、腔槽;4、密封盖板;401、LED灯珠;5、口腔镜片;6、通气软管;7、环形气管;701、送气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便于除雾的口腔科用口腔镜装置,包括主杆体2、握手柄1和支撑板3,主杆体2的一端设置有握手柄1,握手柄1的内部设置有电池仓104,且电池仓104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101,蓄电池101通过导线与握手柄1一侧安装的控制开关103电连接,且握手柄1的一端通过螺栓可拆卸安装有电池盖板102,主杆体2的另一端设置有铰接槽204,铰接槽204的内部通过转轴205与支撑板3的铰接块301铰接;主杆体2的内部设置有气腔201,气腔201的内部通过弹簧203固定连接有活塞2012,且主杆体2的一侧设置有开槽2010,开槽2010与气腔201连通活塞2012上安装有推杆202,推杆202呈“L”型结构,且推杆202的顶端延伸至开槽2010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推块2011,第二推块2011在利用推杆202推动活塞2012时,推杆202在开槽2010的内部移动;气腔2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通气软管6,通气软管6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撑板3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送气支管701,且送气支管701的顶端与环形气管7连通,活塞2012向前移动挤压气腔201,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气腔201内部空气经过通气软管6排出,最后经过送气支管701注入环形气管7的内部。主杆体2的一侧通过滑槽208滑动安装有第一推块209,第一推块209的一端铰接有连杆207,连杆207的顶端与铰接块301上固定的调节杆302相互铰接,且连杆207外侧的主杆体2上安装有防护罩206;且支撑板3顶部的中心设置有腔槽305,腔槽305的内部安装有口腔镜片5;口腔镜片5上方的腔槽305内侧壁上均匀设置有气孔304,气孔304与环形气管7相连通,环形气管7内部气流经气孔304对口腔镜片5表面进行吹气,去除镜面产生的雾气,方便观察;腔槽305外侧的支撑板3上表面边缘位置处环形设置有凹槽303,凹槽303的内部安装有环形气管7,凹槽303的开口处安装有密封盖板4,密封盖板4的顶部均匀安装有LED灯珠401,LED灯珠401通过导线与控制开关103电连接。工作原理:使用时,利用控制开关103打开LED灯珠401,然后将支撑板3伸入患者的口腔,口腔镜片5进入到口腔内时,口腔镜片5起雾,此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除雾的口腔科用口腔镜装置,包括主杆体(2)、握手柄(1)和支撑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体(2)的一端设置有握手柄(1),握手柄(1)的内部设置有电池仓(104),且电池仓(104)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101),蓄电池(101)通过导线与握手柄(1)一侧安装的控制开关(103)电连接,且握手柄(1)的一端通过螺栓可拆卸安装有电池盖板(102),所述主杆体(2)的另一端设置有铰接槽(204),铰接槽(204)的内部通过转轴(205)与支撑板(3)的铰接块(301)铰接,且支撑板(3)顶部的中心设置有腔槽(305),腔槽(305)的内部安装有口腔镜片(5),所述腔槽(305)外侧的支撑板(3)上表面边缘位置处环形设置有凹槽(303),凹槽(303)的内部安装有环形气管(7),凹槽(303)的开口处安装有密封盖板(4),密封盖板(4)的顶部均匀安装有LED灯珠(401),LED灯珠(401)通过导线与控制开关(103)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除雾的口腔科用口腔镜装置,包括主杆体(2)、握手柄(1)和支撑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体(2)的一端设置有握手柄(1),握手柄(1)的内部设置有电池仓(104),且电池仓(104)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101),蓄电池(101)通过导线与握手柄(1)一侧安装的控制开关(103)电连接,且握手柄(1)的一端通过螺栓可拆卸安装有电池盖板(102),所述主杆体(2)的另一端设置有铰接槽(204),铰接槽(204)的内部通过转轴(205)与支撑板(3)的铰接块(301)铰接,且支撑板(3)顶部的中心设置有腔槽(305),腔槽(305)的内部安装有口腔镜片(5),所述腔槽(305)外侧的支撑板(3)上表面边缘位置处环形设置有凹槽(303),凹槽(303)的内部安装有环形气管(7),凹槽(303)的开口处安装有密封盖板(4),密封盖板(4)的顶部均匀安装有LED灯珠(401),LED灯珠(401)通过导线与控制开关(103)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除雾的口腔科用口腔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体(2)的内部设置有气腔(201),气腔(201)的内部通过弹簧(203)固定连接有活塞(2012),且主杆体(2)的一侧设置有开槽(2010),开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雅彬熊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