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漏出水座,包括座体,座体具有进口端、出口端以及设置在进口端与出口端之间的容置腔室,在容置腔室中设有密封套、用于对密封套进行定位的定位杆、插置在密封套与定位杆之间的快接头、插置于容置腔室中且套设在快接头外的导向套以及用于限制所述快接头和导向套脱离所述容置腔室的卡套,卡套套设在座体上,所述密封套包括定位于所述容置腔室的基部以及连接在基部上的弹性活动部,弹性活动部包覆在所述快接头上,弹性活动部与所述容置腔室之间形成活动空间,在定位杆上设有第一水流通道,在快接头上设有与第一水流通道连通的第二水流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弹性活动部在快接头摆动时能够稳定抵靠在快接头上,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漏出水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漏出水座。
技术介绍
饮水袋具有方便携带和使用的优点,越来越受到户外活动者的青睐。市面上常见的饮水袋一般包括袋体、设置在袋体上的出水座、设置在出水座上的出水管以及设置在出水管上的吸水嘴,在袋体上还设有入水口和设置在入水口上的盖体,通过入水口向袋体注入饮用水。如授权公告号CN201064267Y,名称为“一种防漏饮水袋”的中国技术中公开了这类饮水袋。传统的引水袋,为了便于清洗和拆装,在出水座的座体上设有快接头,快接头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座体,另一端设置卡块,借此卡块与出水管进行连接。快接头与座体之间设置密封圈以避免水流从快接头与座体之间的间隙漏出。传统的密封结构,在快接头受到轴向作用力时,密封圈可以包覆在快接头上起到密封作用,受到周向的作用力时,会周向摆动,密封圈的局部位置受压可能造成密封圈与快接头之间产生缝隙,造成有漏水。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效果更好、方便拆装的防漏出水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漏出水座,包括座体,座体具有进口端、出口端以及设置在进口端与出口端之间的容置腔室,在容置腔室中设有密封套、用于对密封套进行定位的定位杆、插置在密封套与定位杆之间的快接头、插置于容置腔室中且套设在快接头外的导向套以及用于限制所述快接头和导向套脱离所述容置腔室的卡套,卡套套设在座体上,所述密封套包括定位于所述容置腔室的基部以及连接在基部上的弹性活动部,弹性活动部包覆在所述快接头上,弹性活动部与所述容置腔室之间形成活动空间,在定位杆上设有第一水流通道,在快接头上设有与第一水流通道连通的第二水流通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容置腔室中设有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中设有卡槽,所述定位杆上设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所述定位杆通过第一凸缘卡设在所述卡槽中,所述密封套上设有定位凸缘,定位凸缘通过第二凸缘抵压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弹性活动部的外壁呈锥面状,所述基部的外壁呈柱面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密封套为硅胶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向套包括伸入所述容置腔室的导向部和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室外的限位部,限位部抵靠在所述座体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快接头上设有第一定位环和第二定位环,第一定位环位于所述导向套内,第二定位环抵靠在所述导向套的端部,所述卡套卡置于第一定位环与第二定位环之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座体上设有用于与饮水袋的袋体连接的安装部,所述卡套与安装部之间形成拆装空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卡套包括第一支臂、第二支臂、第一卡接部以及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分设在所述座体的两端,第一卡接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连接,第二卡接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连接,第一卡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环与第二定位环之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座体上设有扣槽,所述第二卡接部卡靠在扣槽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快接头伸出所述容置腔室的一端设有多个与出水管连接的卡接凸缘。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后,密封套的弹性活动部包覆在快接头上,当快接头在周向的各个方向晃动时,弹性活动部可以随着快接头在活动空间摆动,弹性活动部在快接头摆动时能够稳定抵靠在快接头上,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本技术通过卡套将快接头和导向套定位在座体上,在拆装时,将卡套从座体上拆下即可将快接头和导向套拆卸,之后可对座体的容置腔室进行清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图(图中密封套以初始状态展示)。图3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卡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导向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座体10安装部11进口端12出口端13容置腔室14拆装空间15第一安装板16第二安装板17扣槽18导向套20导向部21限位部22快接头30第一定位环31第二定位环32卡接凸缘33第二水流通道34密封套40基部41弹性活动部42定位凸缘43定位杆50第一凸缘51第二凸缘52第一水流通道53卡套60第一支臂61第二支臂62第一卡接部63第二卡接部64卡勾6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参照图1至图5,一种防漏出水座,包括座体10,座体10具有进口端12、出口端13以及设置在进口端12与出口端13之间的容置腔室14,进口端12和出口端13呈90°设置。在容置腔室14中设有密封套40、用于对密封套40进行定位的定位杆50、插置在密封套40与定位杆50之间的快接头30、插置于容置腔室14中且套设在快接头30外的导向套20以及用于限制所述快接头30和导向套20脱离所述容置腔室14的卡套60。密封套40、定位杆50、快接头30均沿容置腔室14的轴线设置,卡套60套设在座体10上。所述密封套40包括定位于所述容置腔室14的基部41以及连接在基部41上的弹性活动部42,基部41与弹性活动部42一体成型,在图2中,密封套40以初始状态展示,实际上,当快接头30插置到密封套40内,密封套40的内壁抵靠在快接头30的外壁,图2中的弹性活动部42会被撑开。弹性活动部42包覆在所述快接头30上,弹性活动部42与所述容置腔室14之间形成活动空间,在定位杆50上设有第一水流通道53,在快接头30上设有与第一水流通道53连通的第二水流通道3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容置腔室14中设有第一安装板16和第二安装板17,第一安装板16和第二安装板17平行设置,两者均与容置腔室14的轴线垂直设置,第一安装板16中设有卡槽,所述定位杆50上设有第一凸缘51和第二凸缘52,第一凸缘51和第二凸缘52分设在定位杆50轴向的不同位置,所述定位杆50通过第一凸缘51卡设在所述卡槽中,所述密封套40上设有定位凸缘43,定位凸缘43通过第二凸缘52抵压在所述第二安装板17上,从而实现密封套40的定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弹性活动部42的外壁呈锥面状,从靠近所述基部41向远离所述基部41方向,锥面的外径逐渐减小,所述基部41的外壁呈柱面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密封套40为硅胶套,本技术也可以采用其它软质密封材料。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向套20包括伸入所述容置腔室14的导向部21和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室14外的限位部22,限位部22抵靠在所述座体10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快接头30上设有第一定位环31和第二定位环32,第一定位环31位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漏出水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座体具有进口端、出口端以及设置在进口端与出口端之间的容置腔室,在容置腔室中设有密封套、用于对密封套进行定位的定位杆、插置在密封套与定位杆之间的快接头、插置于容置腔室中且套设在快接头外的导向套以及用于限制所述快接头和导向套脱离所述容置腔室的卡套,卡套套设在座体上,所述密封套包括定位于所述容置腔室的基部以及连接在基部上的弹性活动部,弹性活动部包覆在所述快接头上,弹性活动部与所述容置腔室之间形成活动空间,在定位杆上设有第一水流通道,在快接头上设有与第一水流通道连通的第二水流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出水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座体具有进口端、出口端以及设置在进口端与出口端之间的容置腔室,在容置腔室中设有密封套、用于对密封套进行定位的定位杆、插置在密封套与定位杆之间的快接头、插置于容置腔室中且套设在快接头外的导向套以及用于限制所述快接头和导向套脱离所述容置腔室的卡套,卡套套设在座体上,所述密封套包括定位于所述容置腔室的基部以及连接在基部上的弹性活动部,弹性活动部包覆在所述快接头上,弹性活动部与所述容置腔室之间形成活动空间,在定位杆上设有第一水流通道,在快接头上设有与第一水流通道连通的第二水流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出水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室中设有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中设有卡槽,所述定位杆上设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所述定位杆通过第一凸缘卡设在所述卡槽中,所述密封套上设有定位凸缘,定位凸缘通过第二凸缘抵压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漏出水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活动部的外壁呈锥面状,所述基部的外壁呈柱面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漏出水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为硅胶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仲钦,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登极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